杜甫《百忧集行》古诗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百忧集行》古诗赏析《百忧集行》作品介绍
《百忧集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9卷第18首。
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
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百忧集行》原文
百忧集行(王筠诗:“百忧俱集断人肠”)
作者: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①,健如黄犊走复来②。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③。
强将笑语供主人④,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⑤,老妻睹我颜色同⑥。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⑦。
《百忧集行》注释
⑴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
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⑵犊:小牛。
健:即指下二句。
⑶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⑷强:读上声。
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
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
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⑸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⑹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⑺古时庖厨之门在东。
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
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百忧集行》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百忧集行》赏析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
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就是生动的写照。
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
所谓“千回”,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心尚孩”,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
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聊以泄愤,不嫌径直。
”(《杜诗镜铨》卷八)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
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
内心痛苦不言而喻。
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
此为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
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
尤可悲者,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而是悲其一生。
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
“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可谓启下。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写家中凄景。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
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
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诗人
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强化悲的情怀。
例如,诗中以“十五”比“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
以“ 八月”果熟,“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
用“四壁空”写“百忧集”,就充实了忧的内容。
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
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
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
在诗人笔下,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富于人情味。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
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
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沉郁苍凉,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
《百忧集行》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百忧集行》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219_18百憂集行(王筠詩百憂俱集斷人腸)杜甫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顔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