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科技革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20 世 纪 后 半 叶 全 球 信息化趋势呈现的时候, 它们又利用良好的工业化 基础开始了新的国际领先 地位的角逐。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我
国既要继续完成别的国家 早已完成的工业化任务, 又要在新的信息化国际竞 争中立足,不至于继续拉 大发展差距,更要发挥我 们的后发优势。我们就不 能按照西方国家先工业化 后信息化这种演进模式, 而应该走一条工业化与信 息化同时并举、良性互动、 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 展路径。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 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 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 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 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必 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 程碑。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 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 来的重大战略。
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科技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提升劳动者 和劳动工具 的水平
扩大了劳动 对象的范围
其次,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国 际 象 的棋 人大 机师 大与 战“ 深 蓝 ”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 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标志
蒸汽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发电机
20世纪5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始
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来自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 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 了深刻影响。
新科技革命
改变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社会生产方式
第六讲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 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科学技术又不是解决所用问题 的万应良方。那么,科学技术到底有 什么社会作用,又该如何看待它的作 用呢?
本讲主要内容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强大杠杆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四、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 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 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 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 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
新教的工具。”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称谓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实践性。
雪龙号极地考察
小学生科学实验 高山测量
第三,继承性。
我之所以比别人 看得更远,是因 为站在巨人的肩
膀上。
中国数学家朱熹平、曹怀东破 解了世界数学难题“庞加莱猜 想”,引起世人关注。但他们 反复强调前人的贡献,宣称自己 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 。
科学巨匠牛顿
第四,创新性。
煤油灯
白炽灯
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从发展和转化的速度看,较之从前更为迅速、
快捷。 第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不仅更加向微观深入,
而且更加宏观系统,走向复杂和综合。 第三,从发展的规模来看,更加社会化、国际化。 第四,从发展的主要目标来看,智能化倾向突出。 第五,从社会影响来看,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2006年的广州国际车展,本田再 次将全球第一台独立行走式机器 人带入展会,各式的功作,与主 持人打招呼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 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 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 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 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 用来杀人。”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 本的方面,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 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 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的强 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经 济、科技竞争加剧。
中国加入WTO 签字仪式
全球500强跨国公司 近450家在华投资
18世纪末到19世纪40 年代,英国在世界上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进入机器 大工业时代。随后,美、 法、德、日等国也先后开 始并完成工业化。工业化 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 经济发展,使其在世界经 济发展中抢得先机并占据 有利地位。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存有不同看法, 其中,“技术决定论”具有代表性。
技术决定论
乐观主义 丹尼尔·贝尔
悲观主义
罗马俱乐部
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其历史命运就同科学 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第一次科技革命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第二次科技革命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
加速资本国际化进程
第四次科技革命
讨论题
1.爱因斯坦目睹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 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后,提出人 类需要社会主义。谈谈你对此问题的 理解。
2.近年来,论文数量多、质量不高,令 我国科技界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生产技术
非生产技术
什么是科学?从最一 般意义上说,科学是由概 念、判断、推理、假说等 构成的理性认识的逻辑体 系,是理论化、系统化了 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
从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的角度来看,科学不仅是 已经取得的知识成果,是 以语言符号系统形式出现 的知识形态,而且是特殊 的认知活动,即还是探索 客观世界的活动,是获取 知识的活动和过程。
武汉东湖水域大片死鱼
肆虐的沙尘暴
饥饿
爱因斯坦指出:“关 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 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 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 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 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 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 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 成为祸害。”
四、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 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新科技革命所造就的科技
切 尔 诺 贝 利 核 污 染 事 件
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 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科学技术 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美 军 轰 炸 伊 拉 克 造 成 大 量 平 民 伤 亡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 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 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日益突出。
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但是,缓和矛盾的过程也是累积矛盾的过程。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最终必然对变革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起到积极作用。对此,美国学者莱 斯特·瑟罗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指出,科技 和意识形态正在动摇21世纪资本主义的根基。一旦 科技与意识形态分道扬镳,剩下的惟一问题就是 “大问题”(动摇社会制度的大地震)何时出现。
节能灯
第五,社会性。
的加美 投大国 入对群
艾众 滋要 病求 研政 究府
中国科学家积极 研制艾滋病疫苗
恩格斯:“社
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这种需要就 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 桂希恩教授荣获2004年湖”
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科学是历史的 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 上的革命力量。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 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表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 当代中国的主题。
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努 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提高。 其次,人均GDP国际差距缩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再次,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化进入中级阶段。
为了贯彻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中央在1995年5月第一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将其作为加 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的战略决策。
江泽民强调:“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 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 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 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 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的必然要求……”
从个别到一般 知 识形 态 认 识世 界
思维的路径 存在的形态 主要的目的
从一般到个别 物 质形 态 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生产力三者之间关系的演变
科学
技术
生产 19世纪前
科学
技术
生产 19世纪始
科学
技术
生产 20世纪中叶始
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
黄禹锡造假事件 震惊韩国内外 中国汉芯造假事件 引起媒体关注
此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 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的 格局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 比较封闭的经济向现代的开放的经济的 转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社 会结构从总体上发生深刻的良性变迁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为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临 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 盾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自主创新
的信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主
创新的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
的环境。
今天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将我国建 设成创新型国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让我们永葆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 开拓进取的勇气,求真务实,奋发图强,努力开 创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达尔文:“科学就 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 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
什么是技术?一般说来,技术是科学的转化形 态,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 法,是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划和劳动经验 的总和。
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科学
理论基础 实现手段
技术
是什么为什么
解决的问题
做什么怎么做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 展观,阐发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 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
科学发展观
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是全面的发展观 是协调的发展观 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 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 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实现 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我
国既要继续完成别的国家 早已完成的工业化任务, 又要在新的信息化国际竞 争中立足,不至于继续拉 大发展差距,更要发挥我 们的后发优势。我们就不 能按照西方国家先工业化 后信息化这种演进模式, 而应该走一条工业化与信 息化同时并举、良性互动、 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 展路径。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 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 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 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2006—2020)》,加强自主创 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必 将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 程碑。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 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 来的重大战略。
改变人们的劳动形式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科技发展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提升劳动者 和劳动工具 的水平
扩大了劳动 对象的范围
其次,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国 际 象 的棋 人大 机师 大与 战“ 深 蓝 ”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 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 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标志
蒸汽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发电机
20世纪5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始
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来自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 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 了深刻影响。
新科技革命
改变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社会生产方式
第六讲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 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科学技术又不是解决所用问题 的万应良方。那么,科学技术到底有 什么社会作用,又该如何看待它的作 用呢?
本讲主要内容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强大杠杆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四、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 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 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 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 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
新教的工具。”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称谓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实践性。
雪龙号极地考察
小学生科学实验 高山测量
第三,继承性。
我之所以比别人 看得更远,是因 为站在巨人的肩
膀上。
中国数学家朱熹平、曹怀东破 解了世界数学难题“庞加莱猜 想”,引起世人关注。但他们 反复强调前人的贡献,宣称自己 只是“完成了临门一脚” 。
科学巨匠牛顿
第四,创新性。
煤油灯
白炽灯
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从发展和转化的速度看,较之从前更为迅速、
快捷。 第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不仅更加向微观深入,
而且更加宏观系统,走向复杂和综合。 第三,从发展的规模来看,更加社会化、国际化。 第四,从发展的主要目标来看,智能化倾向突出。 第五,从社会影响来看,将空前广泛、愈加深刻。
2006年的广州国际车展,本田再 次将全球第一台独立行走式机器 人带入展会,各式的功作,与主 持人打招呼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 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 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 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 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 用来杀人。”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 本的方面,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 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 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的强 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经 济、科技竞争加剧。
中国加入WTO 签字仪式
全球500强跨国公司 近450家在华投资
18世纪末到19世纪40 年代,英国在世界上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进入机器 大工业时代。随后,美、 法、德、日等国也先后开 始并完成工业化。工业化 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 经济发展,使其在世界经 济发展中抢得先机并占据 有利地位。
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存有不同看法, 其中,“技术决定论”具有代表性。
技术决定论
乐观主义 丹尼尔·贝尔
悲观主义
罗马俱乐部
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其历史命运就同科学 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第一次科技革命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第二次科技革命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
加速资本国际化进程
第四次科技革命
讨论题
1.爱因斯坦目睹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 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后,提出人 类需要社会主义。谈谈你对此问题的 理解。
2.近年来,论文数量多、质量不高,令 我国科技界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技术
科学 技术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生产技术
非生产技术
什么是科学?从最一 般意义上说,科学是由概 念、判断、推理、假说等 构成的理性认识的逻辑体 系,是理论化、系统化了 的关于事物规律的知识。
从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的角度来看,科学不仅是 已经取得的知识成果,是 以语言符号系统形式出现 的知识形态,而且是特殊 的认知活动,即还是探索 客观世界的活动,是获取 知识的活动和过程。
武汉东湖水域大片死鱼
肆虐的沙尘暴
饥饿
爱因斯坦指出:“关 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 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 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 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 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 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 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 成为祸害。”
四、当代科技进步大势与 人类社会发展前景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当前新科技革命所造就的科技
切 尔 诺 贝 利 核 污 染 事 件
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 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科学技术 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美 军 轰 炸 伊 拉 克 造 成 大 量 平 民 伤 亡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 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 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日益突出。
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但是,缓和矛盾的过程也是累积矛盾的过程。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最终必然对变革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起到积极作用。对此,美国学者莱 斯特·瑟罗在《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指出,科技 和意识形态正在动摇21世纪资本主义的根基。一旦 科技与意识形态分道扬镳,剩下的惟一问题就是 “大问题”(动摇社会制度的大地震)何时出现。
节能灯
第五,社会性。
的加美 投大国 入对群
艾众 滋要 病求 研政 究府
中国科学家积极 研制艾滋病疫苗
恩格斯:“社
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这种需要就 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 桂希恩教授荣获2004年湖”
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二、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马克思:科学是历史的 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 上的革命力量。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 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集中表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 当代中国的主题。
经过5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努 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首先,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提高。 其次,人均GDP国际差距缩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再次,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化进入中级阶段。
为了贯彻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中央在1995年5月第一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将其作为加 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的战略决策。
江泽民强调:“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 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 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 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 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 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的必然要求……”
从个别到一般 知 识形 态 认 识世 界
思维的路径 存在的形态 主要的目的
从一般到个别 物 质形 态 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生产力三者之间关系的演变
科学
技术
生产 19世纪前
科学
技术
生产 19世纪始
科学
技术
生产 20世纪中叶始
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
黄禹锡造假事件 震惊韩国内外 中国汉芯造假事件 引起媒体关注
此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体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 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的 格局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 比较封闭的经济向现代的开放的经济的 转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社 会结构从总体上发生深刻的良性变迁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为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临 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 盾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自主创新
的信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自主
创新的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
的环境。
今天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自主创新,将我国建 设成创新型国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让我们永葆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敢试的锐气、 开拓进取的勇气,求真务实,奋发图强,努力开 创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达尔文:“科学就 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 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
什么是技术?一般说来,技术是科学的转化形 态,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方 法,是工艺技巧、操作方法、程序规划和劳动经验 的总和。
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科学
理论基础 实现手段
技术
是什么为什么
解决的问题
做什么怎么做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 展观,阐发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 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与实施路径。
科学发展观
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是全面的发展观 是协调的发展观 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 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 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实现 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