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人物——李子柒》课件 (共27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子柒
•李子柒的父母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一直由养母抚养。但命运多舛的她 并未受到养母的善待,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心疼孙女,最终决定将李子柒接 回家中生活。 •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活。 最初的生 活并不宽裕,睡过公园椅子,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要强、能吃苦的性格让 李子柒迅速在陌生的城市学得一技之长,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乡的奶奶。这 段工作经历也帮助了她能够将后期的视频效果呈现得尽善尽美。糊口之余她 还曾多次与朋友一起尝试创业,希望尽可能改善农村家中的生活条件。
•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文化输出再用老套路已然行不通。而以李子 柒为代表的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读懂乡土中国的年轻化渠道。这是鲜活的,张扬的, 有温度又充满生命力的表达。不同于套路新闻稿,不同于场景宏大的宣传片,这种理想 生活的呈现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李子柒
•2012年的一次变故,让李子柒决心回到了乡下陪伴老人共度余生。那年李子 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她担心如果自己再像以前一样长期不在老人身边, 或许自己将来会背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念活一辈子。这也是她能成为 今天的李子柒最重要的一个人生转折点。 •2016年参加媒体采访时提起爷爷奶奶和奋斗经历时表示,迫于生计背井离乡, 无法留在奶奶身边尽孝一直是心中的遗憾。喧嚣嘈杂的工作环境也让她更加 想念曾经深山中的生活,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与奶奶一起过上 简简单单的农家生活。
•《秋千沙发床》成片近五分钟,前后累计拍摄素材2000余条。劈木材、钉桩等粗重 劳动内容屡次造成伤口,甚至左手无名指曾被几十斤重的木桩砸伤。但由于兼顾摄像 职责,为了减少相机损耗,不顾伤口忍痛操作。
•在2017年5月的致谢视频中,李子柒写道:“2万余条素材,来来回回开关4万次,按 每条素材走25步来算,步行约260公里。不求您能喜欢,但求能给努力做内容的自媒 体人最基本的尊重。”
•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 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 论”意味。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 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 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 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 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 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 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进入互联网社会以后,关于乡土中国的叙事似 乎变少了。这也造就了信息的断层,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国的农村只有破败、古 老、落后的标签。
别急着否定李子柒也别匆忙定义农耕生活
• 此前,一些残酷的底层物语、回乡记不断冒出,不可避免地带有外力造成Biblioteka Baidu的偏见,本质上仍旧是将乡村妖魔化、污名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面貌美丽动人、中国精神气象万千,要让全世界都听 到中国故事、听清中国声音,只有一个李子柒是不够的,需要更多“李子柒” 脱颖而出,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输出,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
别急着否定李子柒也别匆忙定义农耕生活
• 在网红经济的时代,争鸣总是不断存在。
• 近期,关于美食博主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人觉得, 李子柒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一 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负面文化输出。
• 在短视频时代,以李子柒为代表的短视频创作者,将镜头再次对焦到了这 片更广袤的土地上。因为具有农村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这些短视频创作者 对乡村题材的把握更加得心应手。中国的农村除了“社会摇”和“土味喊麦” 的生猛鲜活,也可以是一人一桌,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田园诗意。
• 春华、夏耘、秋实、冬乐,怡然自得。李子柒等人的短视频里记录了古老 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田园生活,唤醒了大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让 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大众获得喘息。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 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 花酒;五月琵琶熟,她摘来制成琵琶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 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 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 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 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
李子柒
•李子柒,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微博签约自媒体人。被誉为“东方美食生 活家”。 •2016年初,李子柒开始拍摄手作视频。前期视频从编导、摄像、出演、剪辑 都由李子柒完成。李子柒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人真实、古朴的传统生活, 以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 •李子柒作品中传达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及其内容中结合人生经历 传达出的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曾被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等众多主流媒体转 发表扬。截止2018年1月,全网粉丝数量近2000万,累积播放量近30亿,被 誉为“2017第一网红”。
拍摄过程
•李子柒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确定选题。 选择用简单记录工艺流程或依附一定的人物故事主线两种方式演绎。
•《兰州牛肉面》中记录的兰州牛肉面被誉为“中国面文化的活化石”,工序繁杂考究, 对于操作年限和技术要求极高。李子柒历时近两个月向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求教,终于 以“二细”的标准完成了视频录制。资料查阅、走访调研、深入学习加上独立拍摄、 剪辑到最终呈现,前后历时长达整整三个月之久。
• 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之间的淡漠疏离逐渐消融,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与鳞 次栉比的白墙灰瓦之间的偏见隔阂逐渐拆解。因此,不管是中国的年轻人,还 是外国的网友,被李子柒的乡村短视频吸引,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 当然,说实话,将文化输出的宏大概念扣在一名女子身上,显得扣了顶大帽子。文 化输出是一个持续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仅仅一个李子柒,肯定无法代表全部的中国 乡土文化。可喜的是,她的视频语言也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必急于否定这种多元化 的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 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最近成为话题人物。有媒体报道她在国外社交媒体吸 粉735万,受到国外观众热捧。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 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征服”了世界网友。 而关于这一现象是否为“文化输出”,也引发热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时此刻,也只有这个成语最能概括李子柒了。无论是 自己种菜种花、做传统美食,还是酿酱油、熬红糖、编背篓,视频中的李子柒 都保持最大程度的语言克制,偶尔会用几句四川话与外婆作简单交流,但粉丝 数却呈现直线上升。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 数是735万,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在该平台上,李子柒每个视频的播 放量都在500万以上,堪称传奇。
•“李子柒现象”还是一个传播学上的“麻雀”,值得传播行业认真“解剖”。 草根出身的李子柒,没有显赫的背景和深厚的学识,仅凭个人之力(后期有小 团队),短视频产品短则几分钟、长则十数分钟,没有大团队参战、大成本投 入的大制作,甚至连英文字幕都付诸阙如,低成本制作却能在海外圈粉无数, 能级不比传媒巨头逊色,说明了什么?文化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那些充满人性 关怀、给人精神愉悦的文化作品,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与作品主题是 否宏大、制作是否大气并无直接关联。有时候,那些习惯于宏大叙事、满足于 空洞说教的大制作,其效果反而不如接地气、有灵气的小制作。“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李子柒作品,胜在人性化与诗意化,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心灵所渴 求的。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 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 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笔者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 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 千军万马,她能从中脱颖而出,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 不得不说,这个说法也是一种刻板印象,是简单粗暴的贴标签。中国的农耕生活就 一定是落后的吗?先不讲人们靠着农耕才能饱暖,就是农耕生活所催生的乡土文化,隽 永恒久,显然也和落后挂不上钩。
• 长久以来,关于乡村的记忆沉淀在一代代国人的血液里。在纸质出版的时代,费孝 通的《江村经济》,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梁鸿的《出梁庄记》书写和传播了中 国的乡村。
•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 心恰恰无”的规律。如何让一种文化理想精准落地另一种文化土壤,让不同文 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孤芳自赏,这需要真正深 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诸多为世 界各国文化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如仁爱、勤劳、勇敢、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 性别平等,这也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对李子柒展示的并非农村真实图景而进行非议的人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 该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无疑,中国是立体的、多维的,有现代化大都市,也 有传统农村。农村生活也是多元的、丰富的,既有沿海地区的新农村,也有西部的偏远 农村;有的在工业化浪潮中跨入城镇行列,与城市生活差距不断缩小,有的远离尘嚣, 依然保持着农耕传统。李子柒所呈现的,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往、讴歌的田园生活,世 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现代农村图景,至少在历史轴线上看,也是真实发生过、 非虚构的。用它作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它不是唯一的。 当众多中华文化符号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便跃然纸上。
人物评价
•“致敬每一名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致敬每一名兢兢业业不负时光的少年。祖国因你 的勤奋而自豪,奔跑吧。”(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评) •“李子柒凭借品质过硬的视频作品、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正 能量的自媒体之光,不断扩大影响力。”(新浪娱乐评) •“这些美食均还原古法工序,应用古朴炊具,散发着淡淡的田园气息,独特的视角配 以悠扬婉转的古调,凸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让人过目难忘”(凤凰资讯评) •“不仅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传承者。” (环球网评) •“仿若一幅自如闲适的山水画,激发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带有明显的李子柒 的个性符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中国日报评)
•“李子柒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满足了人们在诗意中寻找文化原乡的精神需求。大凡 了解农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真实的中国农村生活并没有像李子柒视频描述的那样唯美、 典雅,但在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大潮下,人们开始追求传统、回归自然、寻找乡愁,为日 益物化的心灵寻求诗意栖息之所。古色古香的景观、自然采摘的食材、古朴简单的炊具、 传统繁复的工序、充满仪式感的手作……李子柒的视频恰恰呈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三 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情 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