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料产业发展规划20xx年—20xx年
涂料,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颜料、填料,以及相
应助剂,传统上被称为油漆,具备保护、装饰、标志或其他特殊功能(绝缘、防锈、防霉、耐热等)的化工产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
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满足国
内需求,以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发展原则
1、因地制宜,示范引领。

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

制定合理技术路线,
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2、宣传推广,公众参与。

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开展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坚持创新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
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
效益。

4、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产业发展分析
涂料,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颜料、填料,以及相
应助剂,传统上被称为油漆,具备保护、装饰、标志或其他特殊功能(绝缘、防锈、防霉、耐热等)的化工产品。

目前通用的分类标准是2003年制定的《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国
家标准(编号为GB/T2705-2003),将涂料按照用途区分,主要产品类型有建筑涂料、工业涂料、通用涂料及辅助材料。

其中,每种类别下面
又包含不同的子类。

例如,建筑涂料的应用又有墙面涂料、防水涂料、
地坪涂料以及功能建筑涂料等;工业涂料的具体应用又有汽车涂料、船
舶涂料、轻工涂料等。

涂料上游主要包括成膜物、助剂、颜料、填料和溶剂等原材料,
属于化工行业。

而下游则包含了从建筑建材装饰到工业制造到日常用
品等大类。

涂料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因此上游包含原材料种类繁多。

以颜料
为例,涂料所用颜料可分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金属颜料和荧光颜料。

其中,无机颜料又有炭黑、氧化铁、钦白粉等;有机颜料又有色浆
和其他色粉。

化工材料制造行业为涂料行业提供生产原料,包括乳液、钦白粉、碳酸钙、高岭土、助剂等,其生产过程是将石油进行提取,
对天然矿物质进行加工,其发展状况与石油和矿业原材料紧密联系。

涂料主要有三大下游应用:建筑、工业和特殊用途产业,因此涂
料市场的需求增长主要由于建筑业投资的增加、汽车工业的发展、城
市人口的增加和全球经济的改善。

根据世界涂料和涂料行业协会(WPCIA)的数据,2019年全球涂料市场为1728亿美元,增长4.8%。

企业方面,中国暂无企业进入世界十大涂料企业排行。

我国涂料产量与开工率近年回升,市场发展潜力大。

从供应来看,2019年我国涂料行业总产量达2438.80万吨,同比增长2.6%(修正
后数据)。

涂料进出口占比小,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涂料
消费国之一,对涂料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我国的涂料基本都是国内自
供自销,2019年我国涂料的进口与出口量占我国涂料总产量的比例不
足2%。

表观消费量与全企业产量都在逐年上涨,根据数据,2019年涂
料行业表观消费量达2435.74万吨。

我国已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涂料产销量第一,受价格波动影响,2019年中国涂料市场规模3173.70亿元,同比减少3.6%。

未来中国涂
料市场,依然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建筑涂料继续保持强劲的势头,占全球市场的53%,推动市场增
长的主要因素是引入了各种创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例如低VOC含量
的涂料和纳米涂料,极大地满足了许多新型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

此外,在酒店,公寓,办公室,零售中心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
的大规模投资有望在来年推动涂料和涂料市场的发展。

此外,油漆和
涂料在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保护机器和设备免受锈蚀和腐蚀,
导致工业涂料在全球油漆和涂料市场中的份额提高到29%。

在国内,工业涂料在涂料中占比最高。

2019年工业防水涂料总产
量达853万吨,占全国涂料总产量的35%。

其次是建筑涂料,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建筑涂料总产量为829万吨,其产量占涂料总产量
的比例为34%。

建筑涂料是房地产上游产业,建筑涂料与房地产投资紧密相关,在房地产后周期的背景下,涂料的未来增量及存量市场空间
十分可观。

目前国内涂料行业非常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于全球水平,本土龙
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

2019年,全国涂料行业前一百名的企业营
业收入占比为42%,利润占比55%,利润率对比显示,行业头部企业均
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率。

侧面说明头部企业面对更为严苛的市场环境,
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这也对涂料行业中小企业提
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行业被动淘汰进程有望加快。

第四章区域发展环境
区域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经济总量升至区域第
六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

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增长xx%。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增长xx%。

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xx亿元,增长xx%。

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xx%。

今年要优先促发展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进出口促稳
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主要污染物排
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
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
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


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
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
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
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

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
的重要机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
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
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
速重构,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大
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
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
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面临着加快发展
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内面临着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破除阻碍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体制积弊、激
发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发展新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以创新促转型、以创新带升级,加大创新支
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切实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将创新打造成工业提档升级源动力。

坚持项目带动。

坚持投资拉动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强对产业拉
动力强、税源潜力大、环境友好型项目的筛选和扶持,加强对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夯实工业转型升级基础。

坚持对外开放。

坚持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开放型工业经济体系,积极营造优质、高效发展环境,充分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工业发展新活力。

坚持两化融合。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聚要素、提质增效升功能,着力推动信息
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互联网+工业”的升级发展新模式。

坚持绿色共享。

坚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模式,支持工业企业开展
节能环保改造,研发环保型产品,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第五章目标规划
1、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持续快速增长。

产业总产值从xx年的xx亿
元增加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利税总额从xx年的xx亿元增加到
x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xx%。

2、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

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
的总体布局和创新平台。

xx年产业进步贡献率达到xx%左右,重点行
业的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企业组织结构逐步优化。

通过跨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
制的资源整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xx年销
售收入xx亿元以上的产业企业达到xx家以上,产业百强企业的生产
集中度(以销售收入来衡量)超过xx%。

第六章主要任务规划
(一)着力推进品牌建设
强化本土品牌培育、宣传与推介,支持企业建设和完善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核心技术。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推
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二)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突出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最大程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机会,加快要
素市场体系建设。

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权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
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强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和地区间的交流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
高国际产能合作水平,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四)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行业去产能、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
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五)大力推进创新,完善创新体系
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营造良好的
环境,激发创新的积极性。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企业特别
是大企业必须明确自己作为创新主体的定位,加大创新投入的比例,
引进技术人才,真正成为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风险担当的主体、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

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健全
创新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区域行业发展方式提供必要支撑。

(六)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
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

第七章保障方案
(一)强化规划指导
发挥规划指导作用。

各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
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制定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完善市场机制和
利益导向机制,打破市场分割。

切实加强项目监管,控制投资强度与
节奏,促进本地区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二)优化产品结构
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
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

重点发展多功能产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

(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加强与国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
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

鼓励企业与国外产业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
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产业研发机构,努力掌握产业核
心技术。

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本地设立产业研发机构、人才
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本地。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各方意识
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加大组织相关部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充
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通过推广成功示范经验,营造产业发
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

(五)做好人才引进服务
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基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管理、技术和蓝领人才队伍。

加强与海内外人才合作,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形成一批产业领军人才。

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研究生工作站,为企业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

(六)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
统筹区域相关专项资金,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支持,加大产业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产业建设项目投入和运营模式创新,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各类投资机构,推动成立产业建设投资基金,引导、社会投入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

第八章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xxx投资管理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x投资管理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
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公司积极申
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

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
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
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

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
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

加强产
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

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最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

从国际国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综合分析,国内外大环境对我省发展总体有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扩大国际国内开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实施大数据和网络强国等战略,为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创造了宝贵契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政策支撑;国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为缩小与全国差距带来了重要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事业等提供了良好条件。

经过“十二五”时期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
展阶段,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正在叠加释放,区域上下团结
奋进、干事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些积极因素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
境的传导影响,一些长期积累的发展性矛盾、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
盾逐步显现出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面临很大挑战。

主要是:贫
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省90%以上的贫困人口、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处于集中连片地区,都是难啃的“硬
骨头”,要实现全部脱贫困难不小;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盈
利能力下降,市场预期不稳、信心不足,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中小
企业经营困难,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高
人均水平、缩小与全国的差距难度增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
利用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大部分传统
产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新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的任务非常繁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加之
劳动力、土地成本持续上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降成本的任务艰巨,
政府债务率不断攀升,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去杠杆的压力不小;城乡
发展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供给不足,民生保障兜底还不牢,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社会信
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能力和素质不高,不同程度存在着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为政不廉等问题,提升能力、转变作风、
惩治和预防腐败任务依然繁重。

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
以解决。

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
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
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

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

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
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

提升创新支撑能力。

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

(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
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

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
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鼓励互
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

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
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

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

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

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
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


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形态。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

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股权、分红奖励,健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