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硅烷法多晶硅产能替代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硅烷法多晶硅产能替代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
二Ο一三年十一月
本简本内容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并经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硅烷法多晶硅产能替代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

建设单位: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的地点和相关背景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拟根据市场需求相应调整产品结构,将生产电子级多晶硅产品转为以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为主,公司通过技术改进、产品结构调整,在原有生产装备不增加、生产原理及工艺路线等不变的前提下,太阳能级多晶硅年产能可达到5.4万吨/年。

本产能替代技改项目2013年8月22日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发改办产业[2013]2058号)。

鉴于此,建设单位拟投资194844万元,在现有厂区内建设硅烷法多晶硅产能替代技改项目,最终形成全厂年产5.4万吨硅烷法颗粒硅产能,其中,90%为太阳能级多晶硅,10%为电子级多晶硅。

生产规模:在原有生产装备进行技改的基础上,新建生产能力为5.4万吨/年颗粒硅流化床及与之配套的硅烷气制备装置。

另外,为了满足5.4万吨/年颗粒硅的需要,通过对现有三期项目氯氢化装置、精馏装置进行技改(技改在建项目拟替代拆除装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协鑫大道66号,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有地块内,不需新征土地。

1.2产能替代技改项目工程概况
1.2.1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行业类别及投资总额
项目名称: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硅烷法多晶硅产能替代技改项目。

项目性质:技改。

建设地点: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协鑫大道66号,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原有地块内,不需新征土地。

行业类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代码为03410。

投资总额:194844万元,环保投资3061.775万元。

1.2.2 项目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工作时数
占地面积:项目占地面积为131560m2(197亩),在原有厂地内。

全厂占地面积共用地1339400 m2(约合2009亩)。

职工人数:本公司现有职工2700人,可以满足技改项目对人员的需求,不需要招聘新的人员。

工作时数:本项目生产装置为连续化生产车间,实行四班三运转,每年有效工作日330天,每日3班,每班8小时,白班八小时工作制。

全年工作时间8000小时。

1.2.3 建设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及建设情况
生产规模:在原有生产装备进行技改的基础上,新建生产能力为5.4万吨/年颗粒硅流化床及与之配套的硅烷气制备装置等。

另外,为了满足5.4万吨/年颗粒硅的需要,通过对现有三期项目氯氢化装置、精馏装置进行技改(技改在建项目拟替代拆除装置)。

产品方案:5.4万吨/年硅烷法多晶硅,其中90%为太阳能级多晶硅(4.86万吨/年),10%为电子级多晶硅(0.54万吨/年)。

建设情况:工程建设期18个月。

1.2.4项目组成
通过本期硅烷法多晶硅产能替代技改项目的建设,对企业现有的改良西门子技术进行技术改造。

硅烷法多晶硅工艺改间歇操作的还原炉为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整个流程的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新工艺的反应温度比改良西门子法的温度低得多,因而能耗更低。

另外,本次技改项目对企业现有淘汰的三期项目的氯氢化合成装置和精馏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满足全厂5.4万吨/年产能需要。

另外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公辅工程。

本次技改项目主体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
(1)主体工程:5.4万吨/年多晶硅产能替代装置(主要新建流化床)。

氯氢化合成装置、精馏装置、硅烷气制备装置、流化床反应装置、尾气回收装置、籽晶处理装置、渣浆处理装置;其中硅烷气制备、流化床反应装置为新建,氯氢化合成装置、精馏装置、尾气回收装置利用公司现有装置,部分进行技改。

(2)辅助工程:脱盐水站、冷冻站、硅烷气储存及灌装、后处理装置、氢压机站、氮压机站、变配电站、中控室及紧急泄放装置。

(3)环保工程:工艺废气处理、硅烷气尾气吸收、废水处理、事故应急池(2900m3)。

1.3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及法规相符性
1.3.1选址合理性
1.3.1.1与《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相符性分析
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本项目选址位于规划的工业用地,具体见图12.1-1。

同时,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

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同时根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的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金山桥工业区:以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机械、医药、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等,同时接受主城区工业企业的转移。

本项目产品属于电子专用材料,属徐州市未来发展主导产业,同时本项目选址为工业用地,符合《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相关要求。

1.3.1.2与《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相符性分析
根据《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名牌产品。

围绕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有效投入,实现产业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其中能源产业。

保持本地煤炭产量总体平稳,加大异地产能提升,鼓励煤电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加快延伸煤电、煤电铝、煤电建材、煤
电化工等产业链。

重点发展百万千瓦常规燃煤机组、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及综合利用机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机组。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燃烧控制设备、生物能源等新能源产业,不断扩大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建立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华东地区最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打造新能源之都。

201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本项目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本次技改扩建项目产品为多晶硅,产能为5.4万吨/年,项目建成后区域内多晶硅生产能力大大增加,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徐州市第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要求。

1.3.2与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鼓励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

本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函(详见附件),本项目产业政策已获得相关经济主管部门的认可。

本项目按照导则和相关规范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报环境保护部审批,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违背国发[2009]38号和环发[2009]127 号、国发[2013]24号的相关要求,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联电子[2010]137号)中相关要求。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在厂区及周围设置7个大气监测点,根据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内各监测点的SO2、NO2、NO X、PM10、氯化氢、氟化的小时值和日均值均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评价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划分,排污口上游500米处W1断面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SS、总磷、氟化物等超标;排污口下游500米W2断面DO、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SS、氟化物、氯化物等超标;排污口下游1000m(后蟠桃村桥)W3断面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SS、总磷、氟化物等超标;中能硅业公司取水口W4断面DO、COD、高锰酸盐指数、SS、总磷等超标;荆山引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上游1千米处W5断面COD、高锰酸盐指数、SS、总磷等超标;房亭河桥W6断面COD、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超标;三八河桥W7断面DO、COD、高锰酸盐指数、SS、氨氮、总磷等超标。

超标原因主要有:周边企业以及居民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周边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区域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泥沙携带量较大,从而造成水环境质量超标。

(3)声环境质量现状
各点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和4a类标准,能够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状况良好。

(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在厂区及周围设置7个地下水监测点,对照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各监测点pH、氨氮、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镉、汞、六价铬、氯化物、总砷等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挥发酚除建设项目场地下游D4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外,其他监测点均满足Ⅲ类标准;锰因子除建设项目场地两侧D2、建设项目场地下游D5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建设项目场地下游D4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Ⅴ类标准外,其他监测点均满足Ⅲ类标准;溶解性总固体因子除河流
边界点D6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外,其他监测点均满足Ⅲ类标准;铁除建设项目场地下游D4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外,其他监测点均满足Ⅲ类标准;硝酸盐除河流边界点D6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外,其他监测点均满足Ⅲ类标准;亚硝酸盐地下水污染源D7监测点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标准外,其他监测点均满足Ⅲ类标准;各监测点总氰化物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Ⅴ类标准。

(5)底泥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在御东污水厂排口设底泥监测点一个,厂区设土壤监测点一个,底泥评价标准执行GB4284-84《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上(pH≥6.5)的最高允许含量,土壤评价标准执行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pH>7.5)二级标准。

对照评价标准可知,土壤和底泥监测点监测项目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大气:D10%(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为1300m,小于2.5km,因此,确定评价范围以项目拟建地为中心,半径为2.5km的圆。

(2)地表水:地表水现状评价范围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5000m。

本次产能替代技改项目建成后企业全厂废水排放量约为300t/d,经企业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经开发区污水管网进徐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最终排入荆山引河(Ⅲ类,小河)。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本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引用《徐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告书》的相关结论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

(3)噪声:拟建项目厂界外200米范围。

(4)风险评价:以生产装置区以为中心,距离风险源5km范围
内。

(5)⑷地下水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要求,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应介于20-50km2之间。

在现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导则的要求,考虑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调查评价范围为34 km2。

(6)生态评价范围
为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且能涵盖本项目建设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在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周边生态敏感保护目标分布情况以及产业园开发建设时序的基础上,确定本次生态调查与评价的范围为拟建项目厂区及周边2.5km范围。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3.1.1 废水
本项目废水由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三类组成。

(1)循环冷却水排污水
工艺装置及罐区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净水站废水合计为380m3/h,直接排入开发区雨水管网。

(2)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流化床设备冲洗废水、长晶工序含酸废水、工艺废气及酸洗废气处理废水、渣浆处理废水、地面冲洗水、分析化验水、初期雨水等。

以上各类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酸碱度,经厂区污水处理站中和、沉淀、调节pH后排入徐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3)生活污水
根据目前公司实际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徐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主要为COD、氨氮、总磷等。

本次产能替代技改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其中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废水、还原炉清洗废水、硅芯车间硅芯冲洗废水、酸洗废气洗涤塔废水、企业尾气处理装置废水、渣浆处理系统废水、化验室废水、地面冲洗水和初期雨水经本项目配套新建的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接管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开发区截污管网进徐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循环冷却水清下水及后期雨水排雨水管网。

3.1.2废气
3.1.2.1有组织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
(1)硅粉除尘系统废气
➢硅粉制备装置产生的硅粉尘
硅粉制备装置中经过旋风除尘器的废气在经过布袋除尘器后通过风机分为两路:第一路为主风路返回磨机;第二路为排卸风经过卸风器后进入水浴除尘,排空。

该股粉尘废气产生产生量为25kg/h(200t/a),除尘率为99.9%,处理后尾气的排放量为0.2t/a。

在建项目已有1套,本次不新增。

➢硅粉输送产生的硅粉尘
硅粉投料采用氮气气力输送,含尘废气主要是输送硅粉的氮气,经布袋除尘回收硅粉,然后排入大气。

根据物料平衡,气力输送硅粉粉尘产生量为2168.3t/a,除尘率为99.9%,处理后尾气的排放量为2.169t/a。

已有及在建项目已有15套,本次不新增。

(2)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废气
生产工艺从投加硅粉至析出多晶硅段均在隔绝空气的密闭系统进行,排放废气随着氮气排出,包括氯氢化不凝气处理废气、硅烷气制备中产生的含氯硅烷废气、三氯氢硅精馏不凝气处理废气,这几类
废气成分类似,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和氯硅烷等,进入全厂工艺尾气洗涤塔进行处理,采用深冷+二级碱液(10%石灰乳)+水喷淋处理。

氯硅烷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被碱液吸收后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

因氯硅烷发生水解发应,将氯硅烷折算成氯化氢,按照氯化氢去除率达到99.5%,废气的排放量为氯化氢6.872t/a。

废气经处理后通过30米的排气筒放空,含有CaCl2、SiO2和未反应的Ca(OH)2的出塔底洗涤液用泵送厂区污水处理站。

已建及在建项目已有7套,本次新增1套。

(3)渣浆处理系统废气
渣浆处理过程中产生氯化氢废气,采用二级碱液(10%石灰乳)喷淋处理。

渣浆处理系统废气产生量为189.2t/a,二级碱液(10%石灰乳)喷淋处理效率为99%,废气的排放量为1.892t/a。

在建项目有渣浆处理装置4套,2个排气筒,本次新增2套喷淋装置,处理达标后通过一个25米排气筒达标排放。

(4) 高温水解单元废气
高温水解单元产生的废气(主要成分为HCl、粉尘、NO X、SO2)。

考虑点火燃烧轻柴油中含硫量(≤0.3%),总计SO2产生量为0.64t/a。

经过降膜吸收器和HCl吸收填料塔,烟气中HCl气体99%以上都被吸收,之后烟气进入碱洗填料塔进行最后的碱洗,在洗涤液中加入NaOH和Na2SO3水溶液。

氯化氢去除率可达到95%,氮氧化物与碱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去除率80%),SO2去除率80%,洗涤处理后废气通过50米排气筒达标排放。

已建项目已有1套,本次不新增。

(5)酸洗尾气洗涤塔废气
颗粒硅表面处理和硅晶种制备需要用氢氟酸、硝酸进行弱腐蚀,产生酸洗处理废气。

酸腐蚀处理过程中会有氟化氢和氮氧化物气体逸
出至空气中,用风机通过罩于酸腐蚀槽上方的风罩抽吸含氟化氢和氮氧化物的空气,收集后引入石灰水碱液喷淋塔。

氟化氢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氟化钙沉淀后被去除,去除效率达到90%;氮氧化物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硝酸钙,去除效率达到80%。

已建项目已建成2套,本次新增1套。

(6)硅烷废气
硅烷气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含硅烷废气、流化床装置废气,尾气回收系统废气,送入硅烷放空洗涤塔,用NaOH溶液吸收后排空,NaOH 碱液喷淋处理效率为99.5%,废气的排放量为氯化氢0.164t/a。

目前已有一套硅烷气制备废气处理装置,1个25米排气筒,本项目新增一套,新增排气筒1个。

(7) 导热油炉烟气
公司导热油炉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烟气通过烟道直接排往烟囱。

公司所用天然气由开发区燃气管网接入厂内天然气调压站,其天然气的构成见表3.1-1。

全公司天然气用量约为4830Nm3/h。

公司现有2个锅炉排气筒,本次不新增。

3.1.2.2无组织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
根据项目的特点及生产过程产污环节分析,着重对污染物氯化氢、氟化氢、NO X的无组织排放进行分析。

本公司多晶硅装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其工艺物料均密封在设备和管道中,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是不会产生物料弥散至空气中形成
的无组织排放。

据调查,跑、冒、滴、漏产生的无组织排放一般与工艺装置的技术水平,设备、管道和密封件的质量以及操作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

由于多晶硅生产属高温、腐蚀,且设备、阀门、管件较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设备密封件的损耗,要完全控制无组织泄漏是不可能的。

本公司氯化氢无组织排放主要来自多晶硅装置三氯氢硅合成工序和氯硅烷储罐区、各尾气干法分离系统的运转设备、管道和阀门;氟化氢无组织排放主要来自多晶硅后处理装置的硅芯制备工序的酸腐蚀处理系统以及管道等。

3.1.3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冷冻机、空气压缩机、引风机、各类泵等。

其噪声设备声压级见表3.1-2。

3.1.4 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1)职工生活垃圾;(2)含尘废气处理系统收集的细硅粉;(3)长晶工序产生的废酸;(4)污水处理站污泥;(5)酸洗废气洗涤塔产生的泥渣;(6)废导热油;(7)废树脂;(8)净水站脱水污泥。

①职工生活垃圾:项目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企业职工人员约为2700人,全年330天共产生生活垃圾约280t/a。

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厂内收集后交由开发区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②含尘废气处理系统收集的细硅粉:硅粉制备及硅粉输送过程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硅粉尘,结合物料平衡及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粉尘去除效率为99%,即收集到的粉尘量约为2365.931 t/a。

此固废主要成份为细硅粉,回用于生产工序,不外排。

③长晶工序产生的废酸:根据生产工艺及物料平衡,长晶工序需用氢氟酸及硝酸对晶体硅进行清洗,年产生废酸约为64.83 t/a。

废酸的主要成份为氢氟酸、硝酸和水。

废酸属于危险固废,HW34(900-300-34,使用酸清洗产生的废酸液),收集后由宿迁久巨化工有限公司处理。

④污水处理站污泥:根据物料物料,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含Si、硅酸钙的污泥量约为72572.3 t/a,含水率为75%~85%。

此固废属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经压滤后送徐州永发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制砖。

⑤酸洗废气洗涤塔产生的泥渣:年产生量约为20 t/a,主要成份为氟化钙,含水率约为70%。

此固废属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经压滤后送徐州永发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制砖。

⑥废导热油:导热油炉更换下废导热油,主要成份为矿物油,约5年更换一次,产生量约为17t,平均产生量3.4t/a。

废导热油属危险固废,编号为HW08(900-249-08,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
生的废矿物油),收集后由淮安新宇固废处置有限公司集中焚烧处理。

⑦废树脂:硅烷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树脂,吸附废催化剂,产生量约为1 t/a。

废树脂属危险固废,编号HW13(900-15-13,饱和或者废弃的离子交换树脂),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⑧净水站脱水污泥:净水站脱水装置产生的污泥,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为1400 t/a。

用于制砖或填埋处理。

3.2 生态影响方式、范围
该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排放的废水、废气对农业及周边陆域植被及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3.3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周边各环境要素环境敏感区、功能、规模和本项目相对位置关系见表3.3-1。

3.4 环境影响及预测结果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①无组织排放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采用徐州市2012全年的常规气象资料,计算扩建工程无组织排放影响,预测可知,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氢厂界最大浓度值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厂
界外最高点浓度标准,氮氧化物、氟化物、氯化氢无组织排放最大小时浓度预测值叠加本地浓度后满足环境要求。

②正常工况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评价范围SO2、NO x、NO2的小时、日均、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低于评价标准限值;PM10的日均、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低于评价标准限值;HCl、HF、Cl2的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低于评价标准限值;HCl、HF的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低于评价标准限值。

评价范围内本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SO2、NO x、NO2、HCl、HF 的小时最大浓度贡献值叠加本底浓度后达标;SO2、NO x、NO2的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叠加本底浓度后达标。

保护目标NO x、NO2、的最大小时浓度及HCl最大日均浓度均出现在上山村;SO2、NO2、NO x的最大日均、年均浓度均出现在蟠桃花园集中安置区西;SO2、HF的最大小时浓度出现在坡里村;PM10的最大日均、年均浓度出现在荆山村;HF的日均最大浓度出现在蟠桃花园集中安置区东;HCl的小时最大浓度出现在徐州开发区实验小学。

各污染物在各保护目标处的小时、日均或年均浓度最大影响贡献值均低于评价标准限值;其中敏感点出现负值的说明全厂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要由于已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③环境防护距离
在东、北、南厂界外均设施200米卫生防护距离,西厂界外设置500米环境防护距离。

④非正常工况下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分析
当发生除尘器故障时,烟尘的最大落地浓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敏感点处最大落地浓度满足标准要求。

当发生工艺废气洗涤塔处理系统故障时,HCl的最大落地浓度将超标,敏感保护目标也出现多出超标。

当渣浆处理尾气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时,HCl的最大落地浓度超标,敏感保护目标处徐州开发区实验小学出现超标,将保护目标与环境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