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年9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内容标准”,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和四个选修模块(“旅游地理”、“海洋地理”、“城乡规划”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标准。

二是“学习要求”,主要是依据各项内容标准提出的具体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涉及三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中应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

考虑到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应割裂,在学习要求的表述上强调了对三维目标的统整与融合。

三是“教学建议”,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标准,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为教师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建议,其中包括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说明。

教学活动建议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建议。

教学活动包括讨论、辩论、观测、实验、考察、撰写小论文等,目的是创设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提高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组织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学说明是对内容标准中的某些问题给予一定的解释与说明,使其明确化,便于教师合理地把握“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在阐述学生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时,以行为目标的表述为主要形式。

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了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同样运用了行为动词来陈述教学目标。

这些行为动词不仅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也反映出目标要求中不同的水平要求。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中的行为动词分为体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和体现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两类。

体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又包括体现知识水平的行为动词和体现地理技能的行为动词。

1. 体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体现知识水平的行为动词
①了解水平:知道、认识、了解、识记、说出、举例、描述等
②理解水平:理解、说明、分析、解释、比较、归纳、判断、领会、区别等
③应用水平:运用、应用、设计、撰写、总结、解决、评价等
(2)体现地理技能的行为动词
绘制、阅读、模拟、收集、查阅、实验、观察、计算、联系等
2.体现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考察、合作、形成、具有、养成、树立、感受、热爱、领悟等需要说明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较多内容标准是要求运用地理图表来说明某个地理原理或规律的。

“运用图表”是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现,包含着阅读地理图表和绘制地理图表两个层次的要求。

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目标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中对“运用图表”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运用有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有些则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地理图表来说明某个地理问题。

此外,“内容标准”中还有一些内容是要求运用案例或者有关资料来阐述某些地理问题的,而不同版本的教材选择的案例不尽相同,针对这一情况,《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也给予了具体说明。

案例教学并不是要教师拘泥于案例的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就案例讲案例,而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分析其他案例时能举一反三。

否则即使案例讲的再多,收效也不大。

【地理1】
“地理1”侧重于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模块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内容。

本模块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理解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内容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1. 宇宙中的地球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2】
“地理2”侧重于人文地理,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模块包括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以及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部分内容。

本模块重在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人类在地理环境发展中的作用,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注意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努力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人口与城市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3】
“地理3”是在“地理1”“地理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本模块包括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本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在探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将地理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区域综合分析的能力。

本模块专门设置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内容,主要是应用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前沿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武装”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说明:教学中应结合实例,重点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不作要求。

【海洋地理】
“海洋地理”跨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
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

“海洋地理”模块包括“海洋和海岸带”“海洋开发”“海洋环境问题和保护”“海洋权益”四部分内容。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海洋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海洋是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环境问题事关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从全球普遍关注的海洋维权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深刻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 海洋和海岸带
2. 海洋开发
3.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地理”属于人文地理的分支内容,重点阐述了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综合评价;旅游对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模块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四部分内容。

本模块精选当前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理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与人口、资源、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模块熔知能与情感、兴趣与审美于一炉,对于学生增长旅游知识、形成旅游审美情趣、养成旅游爱好,培养野外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都有重要的作用。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
【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基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宏观上探讨城市和乡村的地理分布、城乡建设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等内容。

本模块主要由“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城乡分布”“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四部分组成。

本模块主要是向高中生普及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科学理解城乡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当今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有关问题,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决策能力。

本模块阐述了城乡建设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城乡分布
3. 城乡规划
4.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围绕当代人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这一中心内容,重点阐述了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人类所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本模块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五部分内容。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理解人、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助于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