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
建设单位: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八年七月
一、2018年6月15日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
——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
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2018年6月15日,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在南宁市组织召开了《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5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南宁市林业和园林局、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方案》编制单位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修复效果评估单位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踏勘了修复项目现场,审阅了《方案》,听取了《方案》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和质询,形成如下专家评审意见:
一、总体结论
《方案》编制较规范,修复方式变更符合实际,技术路线基本合理,对修复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并经专家复核后,可作为下一步治理修复工作的依据。

二、修改完善建议
(一)说明污染土壤中汞的形态,并据此核实修复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二)根据项目污染特征和场地情况,优化热脱附温度、修复周期等参数。

(三)细化二次污染防治内容,明确废水、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措施和工艺(设备)参数,核实污染物特别是目标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四)完善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五)提出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方案》编制单位对《方案》中相应内容进行了认真修改,说明如下:
(一)说明污染土壤中汞的形态,并据此核实修复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修改说明:
(1)说明污染土壤中汞的形态
根据专家意见,说明了污染土壤中汞的形态,本项目汞的形态主要为单质汞以及氯化汞,详见章节2.3.3汞污染分析相关内容。

(2)据此核实修复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根据专家意见,依据汞的形态进一步核实了修复参数设置的合理性,详见章节6.3.6相关内容。

(二)根据项目污染特征和场地情况,优化热脱附温度、修复周期等参数。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参考国内外相似案例、项目污染特征和场地情况,进一步优化了热脱附温度、修复周期等参数,详见章节6.3.6、章节10.4相关内容。

(三)细化二次污染防治内容,明确废水、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措施和工艺(设备)参数,核实污染物特别是目标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修改说明:
(1)细化二次污染防治内容
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细化了二次污染防治内容,详见章节7.2、7.3相关内容;
(2)明确废水、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措施和工艺(设备)参数,核实污染物特别是目标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废水、废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措施和工艺(设备)参数,核实了污染物特别是目标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详见章节6.3.12、7.3、7.4相关内容。

(四)完善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要求,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修改说明:
(1)完善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要求
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要求,详见第7章相关内容;
(2)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专家意见,详细制定了环境监测方案,详见章节7.4相关内容。

(五)提出修复效果评估方案。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提出了冷采样的修复效果评估方案,详见章节6.3.16、章节8.6相关内容。

二、2018年6月15日专家复核意见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复核意见,《方案》编制单位对《方案》中相应内容进行了认真修改,说明如下:
(一)进一步细化二次污染防治内容,明确各类污染物的处理参数,明确在进行热脱附施工时,细化防止上覆保温层因升温而产生膨胀开裂的防范措施修改说明:
(1)进一步细化二次污染防治内容
根据专家意见,细化了二次污染防治内容,详见章节7.2、7.3相关内容。

(2)明确各类污染物的处理参数
根据专家意见,明确了各类污染物的处理参数,详见章节6.3.6相关内容。

(3)细化防止上覆保温层因升温而产生膨胀开裂的防范措施
根据专家意见,细化了防止上覆保温层因升温而产生膨胀开裂的防范措施,详见章节6.3.7相关内容。

(二)适当提高热脱附温度下限,确保污染物得到充分有效处理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参考国内外相似案例、项目污染特征和场地情况,适当提高了热脱附温度下限,详见章节6.3.6相关内容。

(三)分阶段说明升温、保温和降温时长,建议提出有效降温措施,缩短验收周期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说明了升温、保温和降温时长,并提出了有效的降温措施,详见章节6.3.10相关内容。

(四)细化说明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主要工艺流程、吹脱废气处理等二次污染措施,平面布局等内容;细化说明废气处理系统的规模、主要工艺流程、平面布局等内容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分别细化了污水及废气处理系统的规模、主要工艺流程等内容,详见章节6.3.4、6.3.12相关内容。

(五)加强废气监测,及时更换活性炭,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建议增加臭气浓度监测指标
修改说明:
根据专家意见,对废气监测进行了加强,详见章节7.4.5相关内容。

目录
一、2018年6月15日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I)
二、2018年6月15日专家复核意见修改说明 (V)
第1章总论 (1)
1.1场地基本信息 (1)
1.2任务由来 (2)
1.2.1技术变更 (3)
1.2.2场地未来规划 (4)
1.3编制目的 (4)
1.4编制依据 (4)
1.4.1法律法规 (4)
1.4.2标准规范 (5)
1.4.3其他文件 (6)
1.5编制原则 (7)
1.6编制内容 (7)
第2章场地环境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 (8)
2.1场地环境、地质概况 (8)
2.1.1地理、气候 (8)
2.1.2地质构造 (8)
2.2场地水文概况 (9)
2.2.1场地地表水特征 (9)
2.2.2场地地下水特征 (9)
2.3场地调查结果与污染分析 (9)
2.3.1场地调查结果 (9)
2.3.2污染分析 (10)
第3章场地修复策略 (11)
3.1确定修复策略 (11)
3.1.1场地条件 (11)
3.2场地污染物修复目标值 (12)
3.2.1修复污染物确定 (12)
3.2.2土壤修复目标值确定 (12)
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3.3修复范围及方量确定 (12)
3.3.1土壤修复范围 (13)
3.3.2土壤修复面积及方量 (15)
3.4修复策略确定 (16)
3.4.1修复策略筛选 (16)
3.4.2修复策略确定 (19)
第4章土壤修复技术筛选 (21)
4.1技术筛选过程 (21)
4.2技术评估过程 (27)
4.3技术比选 (27)
4.3.1原位化学氧化 (28)
4.3.2原位热脱附 (28)
4.3.3技术定量评估 (28)
4.4推荐技术 (32)
第5章土壤修复方案设计 (33)
5.1修复技术应用规模 (33)
5.1.1技术应用规模分析 (33)
5.1.2技术应用规模确认 (33)
5.2土壤修复方案实施 (34)
5.2.1项目修复目标 (34)
5.2.2有机污染治理目标 (34)
5.2.3汞治理目标 (34)
5.2.4总体布置 (35)
5.2.5主要工艺流程 (36)
5.2.6调试及运行 (38)
5.2.7废气废水处理设计 (40)
5.2.8现场环境管理 (41)
5.2.9夏季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41)
5.2.10安全防护措施 (41)
5.2.11竣工验收 (42)
5.2.12退场 (42)
5.2.13原位修复预留地处置 (42)
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第6章环境管理计划 (44)
6.1修复工程监理 (44)
6.1.1修复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44)
6.1.2过程监理 (44)
6.2潜在二次污染 (45)
6.2.1废水污染 (45)
6.2.2大气污染 (45)
6.2.3噪声污染 (46)
6.2.4固废污染 (46)
6.2.5土壤二次污染 (47)
6.2.6热污染 (47)
6.3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48)
6.3.1废水污染防治 (48)
6.3.2大气污染防治 (48)
6.3.3噪声污染防治 (49)
6.3.4固废污染防治 (49)
6.3.5土壤二次污染防治 (51)
6.3.6热污染防治 (51)
6.4污染监测计划 (51)
6.4.1监测目的和类型 (51)
6.4.2修复效果自检 (52)
6.4.3样品采集 (53)
6.4.4废水监测 (54)
6.4.5废气监测 (55)
6.4.6噪声监测 (58)
6.4.7土壤监测 (59)
6.5环境应急预案 (59)
6.5.1人员中毒应急措施 (59)
6.5.2触电应急措施 (60)
6.5.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措施 (60)
第7章工程验收 (62)
7.1本次修复效果验收范围及对象 (62)
南化公司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地块原位修复实施方案
7.1.1验收范围 (62)
7.1.2验收内容 (62)
7.2验收程序与方法 (63)
7.2.1验收程序 (63)
7.2.2验收方法 (63)
7.3验收指标及标准 (63)
7.4验收具体内容及采样方案 (64)
7.4.1材料审核 (64)
7.4.2现场勘察 (64)
7.4.3修复区域土壤的采样方案 (65)
7.4.4二次污染验收 (66)
7.5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66)
7.6修复效果评价 (66)
7.6.1评价方法 (66)
7.6.2继续修复建议 (67)
7.6.3编制验收报告 (67)
第8章投资估算 (68)
第9章施工进度计划 (70)
第10章修复治理结论 (71)
10.1修复结论 (71)
10.2修复建议 (71)
第1章总论
1.1场地基本信息
本项目所在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

江南区位于南宁市邕江南岸,地处北纬22°20′~22°53′、东经107°56′15″~108°22′30′之间,东西最大距离36 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8.32 千米。

东邻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良庆区,南连钦州市钦北区以及防城港市上思县,西接崇左市扶绥县,北与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隔邕江相望。

本项目属于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集团”)搬迁地块内东侧特殊区域,其东临南建路,场区围墙外侧紧邻一排多层居民楼。

图 1.1-1南化公司地理位置图
图 1.1-2目标区域位置图
图 1.1-3南化东侧南建路分布图
1.2任务由来
目前南化搬迁地块污染修复工程中土壤污染修复全部采用异位修复策略,
南化集团
南化股份
南化集团
目标 区域
居民楼
南化东侧边界线(围墙)
南化停车场门
目标区域

南化正门
南化集团
并已相继开挖并修复了部分污染土壤。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在场地编号JT-17地块东侧(南建路)围墙处紧邻的一排多层居民楼未能如期进行拆除,且了解到该部分居民楼短期内不会拆迁。

异位开挖会影响楼房基础安全,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与赔偿问题,加之修复交地期限将至,为避免项目工程进度无限期拖延,因此将该区域作为特殊区域单独处理。

1.2.1技术变更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避免异位开挖对该区域居民楼造成影响,对原定的异位修复策略进行技术变更,变更为对该区域进行原位修复。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为了不影响周边楼房基础安全,确定从居民楼围墙向西侧延伸20m内区域对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不开挖修复,20m外区域作为原位修复预留地并在原位修复完成后进行异位开挖修复。

图 1.2-1目标区域范围示意图
1.2.2场地未来规划
根据《南宁市中心组团控制规划及亭洪片区、富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划分,目标区域未来规划为商业用地,属于非敏感区域。

目标区域
图 1.2-2场地详细规划图
1.3编制目的
本修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及场地实际拆迁进度,根据土壤修复目标值,选定适合于目标场地的最佳修复技术方案,并制定配套的环境管理计划,作为目标场地的修复工程实施依据,支撑该场地相关的环境管理决策。

1.4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
(1)《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修订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2016年11月7日修订施行);
(4)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主席令第四十八号)(2016年7月2日修订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2016年1月1日修订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号)(2008年6月1日修订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77 号)(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年6月5日施行);
(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2014年12月29日施行);
(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令第393号);
1.4.2标准规范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GB 15618-2008征求意见稿);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5)《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1-2007);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4)《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17);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1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 616-2011);
(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T168-2010);
(21)《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17);
(22)《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
(2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
(2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25)《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26)《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27)《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DB43/T 1125-2016);
(28)《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筛选值-珠江三角洲》(DB44/T 1415-2014)(29)《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DB11/T 1281—2015);
(3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DB11/T 1280—2015);
(31)《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1278—2015);
(32)《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11/T 783-2011);
(33)《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656-2009)。

1.4.3其他文件
(1)《广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桂政办发[2016]167号);
(2)《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备案稿)》;
(3)《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
(4)《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东部区域地勘报告》;
(5)《南化公司搬迁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工程修复方案(备案稿)》。

1.5编制原则
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程方案的编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
基于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与现场踏勘,依据场地修复工作指南与修复技术目录,综合考虑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目标、修复技术的处理效果、修复时间、修复成本、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宜工艺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2、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方案要合理可行,要在前期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性质、程度、范围以及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合理选择修复技术,结合场地内及周边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治理方案,使修复治理目标可达,修复治理工程切实可行。

3、安全性原则
制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方案要确保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二次污染。

1.6编制内容
本修复治理方案的内容包括:
按照确定的修复总体思路,在分析国内外各种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场地的土壤污染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该地块的规划用途进行综合考虑,筛选并确定适用于本场地的实用修复治理技术;根据确定的修复治理技术,制定土壤修复治理技术路线,提出修复治理工程方案;结合修复治理方案,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实施进度计划和后期管理策略,并完成本修复治理工程的投资估算。

第2章场地环境现状调查及风险评估
(摘自《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调查与评估报告(备案稿)》)
2.1场地环境、地质概况
2.1.1地理、气候
南宁是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件中心,位于广西的中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宁属于低纬度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特点:夏长科短,炎热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气温一般在16℃~22.7℃(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2.18℃;多年降雨量在973~2277mm之间(平均降雨量1298mm),雨量季节分配有明显的季气特点,每年雨季为5~9月,旱季为12~2月。

年均蒸发量892.8mm。

2.1.2地质构造
南宁市区位于南宁盆地的中西部,区内断裂构造在盆地边缘比较发育,区内主褶皱为南宁向斜,形成于喜山期。

本场地上覆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冲积成因黏土层、粉土层及圆砾层,下伏为古近系泥岩,场区地质构造简单,场区及其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稳定。

场地内及周边较平坦、开阔,不存在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形成条件。

2.2场地水文概况
2.2.1场地地表水特征
根据《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程JT-17东部区域地勘报告》所示,场地地面平坦,场地内及附近未见有地表水流。

雨季地表水主要渗入地下岩土层及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泄。

2.2.2场地地下水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及调查,场地内赋存的地下水为上层滞水:
赋存于杂填土、粉质黏土中的上层滞水,其水量较小,主要由雨水、地表水及生活用水补给,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及蒸发,无统一水位。

勘察期间未测得其稳定埋深,推测其埋深>11.0m。

2.3场地调查结果与污染分析
2.3.1场地调查结果
土壤中污染情况根据《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调查与评估报告(备案稿)》得出,结果见下表。

表 2.3-1场地调查结果
序号污染物类型污染物名称污染深度(m) 污染物浓度
(mg/kg)
超标倍数
1 重金属汞-2~-5 158 3.3
2
SVOCs α-六六六-5~-10 9 30
3 β-六六六-5~-10 11 15.7
4 苯并(a)芘-5~-10 1.18 3.0
5 VOCs三氯甲烷-5~-101122
因污染深度最深为10m,而地下水埋深>11m,因此本项目污染修复不涉及地下水修复。

2.3.2污染分析
1、汞污染分析
根据《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调查与评估报告(备案稿)》所示,场地内汞污染来源主要为聚氯乙烯生产所需的氯化汞触媒。

由于前期包括南化股份生产界区内的工业废水长期沿本场地内两条明沟随意排放,而氯化汞溶于水、醇、醚和乙酸,易随着工业废水的排放而沿途富集,导致土壤中汞含量升高。

另外,在生产后期两条明沟被填平、抬高,土壤人为扰动较严重,不排除因回填带入的污染,且调查区内存在回收利用氯化汞的小作坊,运输途中可能存在沿途洒漏的情况。

氯化汞易升华,会引起汞中毒,毒性极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废弃的氯化汞触媒主要成分为使用还原后的单质汞以及未完全还原的氯化汞,因此本项目汞污染主要为单质汞和氯化汞污染,以下统称为汞污染。

2、VOCs和SVOCs污染
目标区域位于原南化场区最东侧的排污管附近区域,VOCs与SVOCs污染物主要为α-六六六、β-六六六、苯并(a)芘以及三氯甲烷,原因可能是排污管附近区域早期无防渗功能,管线泄露导致污染直接渗透到深层所致。

第3章场地修复策略
3.1确定修复策略
3.1.1场地条件
场地概况:该区域为编号JT-17的污染基坑区域,位于场区东面。

场地四周情况主要为东侧隔一矮墙,紧临多层居民楼房(面向东面南建路,背靠厂界),北侧为厂内旧厂房(可拆除)、南侧、西侧为已开挖的部分基坑。

目标区域
图 3.1-1墙内由北向南视图
目标区域
图 3.1-2墙内由南向北视图
3.2场地污染物修复目标值
3.2.1修复污染物确定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本场地中,共计5种污染物超过了人体可接受风险水平,包括重金属 1 种(汞)、SVOCs 3 种(包括α-六六六、β-六六六、苯并(a)芘)、VOCs 1种(三氯甲烷)。

3.2.2土壤修复目标值确定
根据《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备案稿)》所示,目标地块未来用地规划为商业用地,属于非敏感用地,土壤修复目标值参照非敏感用地修复目标值,具体见下表:
表 3.2-1土壤修复目标值确定 3.3修复范围及方量确定
根据《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搬迁地块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报告(备案稿)》所示,本项目修复范围的确定为南化项目JT-17地
污染物 风险控制值
致癌水平=1.0E-6;
危害商=1
最终修复目标值(mg/kg) 备注

47.6 47.6 风险控制值 α-六六六
0.222 0.3 北京筛选值 β-六六六
0.781 0.7 北京筛选值 苯并(a)芘
0.187 0.4 北京筛选值 三氯甲烷 0.0137(检出限 0.05) 0.82 参考北京某化工厂
块区域,场地东侧紧靠南建路。

首先从周边楼房基础安全与经济性考虑进行原位修复范围选定。

3.3.1土壤修复范围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为了不影响周边楼房基础安全,本项目修复范围东界将以围墙边界线;西界以不影响东侧居民楼的安全距离为前提,以东界围墙往场内平移2倍污染深度(即20m)为准;南界以最后基坑开挖界线为准,北界以污染界为准,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 3.3-1污染地修复区平面图
1(-2~-5m)
2(-5~-10m)
3(-5~-10m)
4(-5~-10m)
图 3.3-2污染体块空间分布图
图 3.3-3 修复区域投影形状尺寸图
表 3.3-1修复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X Y拐点编

X Y
ZB-12520810.245529615.759ZB42520758.501529595.890 ZB-22520810.078529595.890ZB52520751.119529615.759 ZB02520719.990529596.196ZB62520726.294529596.133 ZB12520716.945529616.228ZB72520730.237529616.094 ZB22520762.445529595.890ZB82520759.839529615.759 ZB32520773.210529595.890ZB92520773.310529616.124
3.3.2土壤修复面积及方量
场区内被污染的土壤非投影叠加面积为2200.65 m2,污染土壤总方量为8793.51 m3。

其中,重金属汞污染面积为1104.86 m2,污染方量达到3314.59 m3;有机物污染面积为1095.79 m2,污染污染方量为5478.92 m3。

经过投影叠加计算,需修复的污染土壤面积为1839.58 m2,需修复的污染土壤方量为8793.51 m3。

污染统计情况见表 3.3-2。

表 3.3-2 场区污染统计表
污染体块污染方量
(m3)
污染面积(m2)
污染位置
(m)
13314.591104.86-2~-5 21216.01243.20-5~-10 33282.01656.40-5~-10 4980.91196.18-5~-10
合计8793.51
2200.65(非叠加)
1839.58(投影叠加)
-2~-10
3.4修复策略确定
3.4.1修复策略筛选
综合本项目的管理目标、管理思路、场地土壤污染现状等因素,可初步筛选并确定本项目适用的风险管理对策。

在筛选确定本项目风险管理对策过程中,主要考虑的筛选标准依次包括:
(1)能否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实施所选的管理对策,能否将场地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同时,对策实施后的长期环境风险是否可控。

(2)是否满足客观现实:管理对策的实施需要满足地块开发的实际需求以及开发过程对场地修复进度的需求。

(3)对策可实施性:各项对策的实施是否具备相应成熟的匹配技术及支撑条件,以确保对策能够顺利实施并实现预定目标。

(4)对策实施的成本:优先考虑实施成本适中的管理对策。

(5)对策实施过程及实施后的二次环境影响:本项目管理对策筛选过程中,还将考虑对策实施过程以及实施后对环境的二次影响。

基于以上对策筛选标准,初步确定本场地潜在管理对策如下:
以风险削减为核心,通过直接采取相应的修复技术将土壤污染物浓度直接降低至风险控制目标值以下。

对策筛选过程如下表所示。

表 3.4-1 风险管理对策筛选过程
管理目标筛选标准
管理对策
风险控制
定期监测风险削减制度控制工程控制
通过一定的工程、管理或修复措施,将污
染区域的健康风险及环境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能够作为商住综合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尽可能降低管理对策实施过程中的二次环境影响,使风险管理对策的实施低碳、绿色、可持续。

能否实现
管理目标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条文,限制该
地块的开发,封闭人群进入该地块的通道(比如
建设围挡等),使得人群的暴露几率最小化。


时,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渠道,使相关的利益方
和民众能够随时查阅该地块的污染状况、风险管
理对策实施进展等信息,使其主动规避暴露于该
地块的几率。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实现将污
染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但是,因为制
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限制场
地的开发以及人群进入该场地,而未采取相应的
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扩散等,因此,如不配合相应
的工程控制措施,场地还存在一定的长期环境风
险。

通过实施阻隔、覆盖等工程措施,将污染土壤
封闭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切断了未来受体
与污染介质接触暴露的途径(经口摄入和皮肤
接触),将受体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
平。

同时,工程控制措施的实施,也能够切断
污染介质向周围环境的流通,防止了污染物的
进一步扩散,控制了长期环境风险。

因此,能
够实现本项目既定的管理目标。

定期监测往往与制度控制及工程控制联用。

风险评估结
果显示,该地块土壤中重金属、VOCs均存在健康风
险,土壤中还有SVOCs污染。

对有机污染物或可利用
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并设置定期的监测
计划,掌握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程度,并评估其健
康风险是否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水平,对土壤中重金属可
以监测其浸出毒性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在外界无干涉
的情况下比较缓慢。

短时间无法实现本项目的管理目
标。

以采取原位或异位方式,通过采取相应的物
理、化学、生物以及热处理修复技术,将土
壤中污染物去除或使残留浓度降低至风险控
制目标以下,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成功案
例,因此,能够实现本项目将风险控制在可
接受水平的管理目标。

同时,采用相应的修
复技术去除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残留浓度
后,其环境风险也降低,长期环境风险可
控。

满足客观
现实
本地块未来规划为商住综合用地,不可避免的会
有相应的工程建设及人员居住、流动,实施限制
该地块开发的制度控制措施将使得该地块的价值
无法体现,调整该地块的用地性质也已不现实。

本地块规划为商住综合用地,开发建设过程中
会对土壤进行清挖,并对相应地块的具体功能
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可
能会对地块整体规划用途产生限制,在现有规
划已定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在本
地块项目上较难实现。

本项目地块未来规划为商住综合用地,场地相关设施的
拆除已经开展。

由于定期监测作为一种被动式的风险管
理对策,污染物的自然降解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场地
风险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水平,对于
急于开发的场地,难以满足项目开发对时间进度的要
求。

因此,单一的定期监测无法满足本项目对开发进度
的要求。

主动修复包括原位和异位修复,可以选择相
应的修复技术及工艺,一方面确保所选技术
能够使土壤中目标污染物浓度降低至风险控
制目标值以下,以确保场地能够作为商业用
地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也能确保修复周期
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不妨碍场地整体的再
开发建设进度。

因此,本策略的实施能够符
合项目的客观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