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行有效地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水平的综合表达。
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有的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实行有效地实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练习
1.增强朗读练习。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爱好,能够采用个人读、小组读比照读、分角色读、轮读、齐读等形式朗读,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篇章。
2.摘录、抄写书中优雅的语句。
适当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写词语,为以后作文时积累词语。
平时还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留意摘录里面的优雅句子。
3.与阅读结合起来练习,也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练习。
当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想象文章结尾以后发生的故事,完成续写。
如学完《坐井观天》后,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出联想。
就文中某一个没有细说的情节,让学生根据细节实行补写。
4.实行日记、周记的练习。
指导学生要把握写日记、周记的格式,然后让学生写。
开始在检查时,我降低要求,只要动笔了就行,哪怕是只写了一两句话,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有了动笔的习惯,学生就会用眼去观察四周事物,专心去思考自己的见闻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丰富写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动作文的写作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学生的想象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不但学好课文,而且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地获取作文素材,是学生想象力的主要来源。
能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动作文的写作。
1.凭借词语,展开想象,实行片段写作。
汉语中有些抽象词语学生难以理解。
对此教师能够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这些抽象词语形象化。
这种小练笔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提升习作水平的目的。
2.阅读之后,合理想象,续写作文。
很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后,能够即时顺着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实行想象练笔,续写作文。
因为这种续写是阅读之后即时实行的想象练笔,练笔内容适时迁移,学生易于接受,有话可写,乐于写。
3.利用插图,启发想象,实行练笔。
教材中有很多作文都配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图,是实行想象力培养的极好媒体。
如教完《赠汪伦》这首古诗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启发想象:插图上的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场面?俩人的外貌、衣着怎样?各在干什么?从他们双手抱拳拱手作揖的动作想象他们会想些什么?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围绕提示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实行口头表达。
然后以《送别》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好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短文。
三、对学生作文实行适当地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准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
所以,在对学生作文实行评价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
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对待小学生作文。
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水准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
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实行公正的评价。
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有的缺乏,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有的缺乏,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小学生作文。
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水平,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所以,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们要扎实对学生做好早期作文练习,为作文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同时增强他们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促动作文的写作;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快乐中写作;欣赏地评价他们的作文,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导学生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
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
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
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方侧重变化想象,能够写房屋道路变化,能够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方侧重场面描写,能够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能够写回家的历程;还能够家乡的某处景观……
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1)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
(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
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
(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
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
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导。
)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教师巡视,提示用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无、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实行全班赏评,能够是全文,能够是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实行赏
评
2、请局部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