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年山东省郓城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词语解释。
A.句意: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方,方圆。
故选A。
【7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认 \介词,凭借;
B.助词,的\代词,他;
C.介词,从\副词,如果;
D.介词,在\介词,在;
故选D。
【8题详解】
考查文言句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判断句。
A.倒装句,正确语序为:齐国大治,于天下强;
1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3.“《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1. B 12.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根据甲文中齐威王接爱了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可知,齐威王虚心纳谏。
根据乙文中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可知,齐威王不偏听偏信,重实情。
根据乙文中的“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可知,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答案】①.草树知春不久归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杨花榆荚无才思④.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芳菲、榆荚、惟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注释】①阿:古地名。②辟:诈:掩饰,欺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方:地区,地域
B.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C.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尝:曾经
D.务尽其情务:致力,尽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二、现代文(4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④祸兮福之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老子》第五十八章)
【答案】①.险躁则不能治性②.黄发垂髫③.不求闻达于诸侯④.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险躁、髫、兮。
3.根据提示默写。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道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内饼”“正店七十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B.被动句,“蔽”指受蒙蔽,表示被动;
C.判断句;
D.省略句,“与坐谈”应为“与之坐谈”;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面刺,当面指出。之,的。过,过错。(2)是,这。厚币,重金。事,侍奉。左右,身边的人。以,来。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中邹忌用委婉劝谏,类比说理的方式劝说齐威王可知,有关于进谏的臣子。
13.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B.根据文章第②段“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可知,一艘巨大漕船准备驶过拱桥这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本项“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表述有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4.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5.第三、四诗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4.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日落”“昏山”“萧萧暮雨”的萧瑟凄清的特点。
5.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根据诗句的意思来思考。根据句意: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可知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这两句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通过“昏山”“萧萧暮雨”写出了萧瑟凄清的特点。
A.皆以美于徐公不以千里称也
B.臣之妻私臣语之曰
C.自子守阿自非亭午夜分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
8.下列各项中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国大治,强于天下B.王之蔽甚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10.根据两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答案】6. A 7. D 8. C
9.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受到上等奖赏。
②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侍奉我左右近臣来替你说好话啊!
10.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河上有一座拱桥,无柱,但规模宏敞,结构精美。
B.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
C.汴河是画作 主体,因为它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D.从画中“插满柳枝的轿顶”可以看出所画的季节是汴梁早春。
【答案】①.伤心秦汉经行处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无可奈何花落去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阙、燕。
(二)(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①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注:①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是李端的朋友。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一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悬念之情。“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意。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所以这两句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14分)
①《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感叹时光消逝、花儿凋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详解】
考查词语解释。
A.句意: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方,方圆。
故选A。
【7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认 \介词,凭借;
B.助词,的\代词,他;
C.介词,从\副词,如果;
D.介词,在\介词,在;
故选D。
【8题详解】
考查文言句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判断句。
A.倒装句,正确语序为:齐国大治,于天下强;
12.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13.“《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11. B 12.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根据甲文中齐威王接爱了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可知,齐威王虚心纳谏。
根据乙文中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可知,齐威王不偏听偏信,重实情。
根据乙文中的“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可知,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答案】①.草树知春不久归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杨花榆荚无才思④.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芳菲、榆荚、惟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注释】①阿:古地名。②辟:诈:掩饰,欺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方:地区,地域
B.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C.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尝:曾经
D.务尽其情务:致力,尽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二、现代文(4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④祸兮福之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老子》第五十八章)
【答案】①.险躁则不能治性②.黄发垂髫③.不求闻达于诸侯④.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险躁、髫、兮。
3.根据提示默写。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道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内饼”“正店七十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B.被动句,“蔽”指受蒙蔽,表示被动;
C.判断句;
D.省略句,“与坐谈”应为“与之坐谈”;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面刺,当面指出。之,的。过,过错。(2)是,这。厚币,重金。事,侍奉。左右,身边的人。以,来。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中邹忌用委婉劝谏,类比说理的方式劝说齐威王可知,有关于进谏的臣子。
13.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B.根据文章第②段“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可知,一艘巨大漕船准备驶过拱桥这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本项“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表述有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4.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5.第三、四诗句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4.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日落”“昏山”“萧萧暮雨”的萧瑟凄清的特点。
5.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根据诗句的意思来思考。根据句意: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可知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这两句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通过“昏山”“萧萧暮雨”写出了萧瑟凄清的特点。
A.皆以美于徐公不以千里称也
B.臣之妻私臣语之曰
C.自子守阿自非亭午夜分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
8.下列各项中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国大治,强于天下B.王之蔽甚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10.根据两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
【答案】6. A 7. D 8. C
9.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受到上等奖赏。
②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侍奉我左右近臣来替你说好话啊!
10.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
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河上有一座拱桥,无柱,但规模宏敞,结构精美。
B.汴梁市区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这一幕的描绘是全画的一个高潮。
C.汴河是画作 主体,因为它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D.从画中“插满柳枝的轿顶”可以看出所画的季节是汴梁早春。
【答案】①.伤心秦汉经行处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无可奈何花落去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阙、燕。
(二)(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①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注:①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是李端的朋友。
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默写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一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悬念之情。“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意。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所以这两句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14分)
①《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感叹时光消逝、花儿凋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