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
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乘法的作用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乘法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

2.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2.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实际
例子和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和图片。

2.练习题和游戏材料。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出示一组图片,如苹果、花朵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呢?如果每个花朵分给3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朵花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答案。

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乘法的定义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如:2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乘法的作用和应用。

操练(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如2×3、3×4等,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和笔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巩固(10分钟)
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数学游戏,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如:2×3和3+3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乘法和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乘法的意义和应用,以及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

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乘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如:3×4、4×5等。

板书(课后)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份板书,突出乘法的意义和应用,以及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

以上是《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背景进行。

以下是对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详细分析:
1.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如苹果、花朵等,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情境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直观的图片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提问,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初步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呈现环节
在呈现环节,教师使用课件清晰地展示了乘法的定义和例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如分苹果、花朵等,学生能够感受到乘法的作用和应用,为后续的操练和巩固打下基础。

3.操练环节
操练环节是学生实践和巩固知识的关键时刻。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
如2×3、3×4等,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和笔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巩固环节
巩固环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和数学游戏,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如分苹果
的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乘法计算出每人分到的苹果数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乘法的意义和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环节
拓展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深度的重要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乘法和加
减法的关系,如:2×3和3+3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能够帮助
学生建立起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6.小结环节
小结环节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意义和
应用,以及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7.家庭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乘法练习题,让学
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如:3×4、4×5等。

同时,教师应关注作业的量和难度,避免
过多过难的题目,以免学生产生负担。

课堂反思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乘法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
对于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难以把握。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针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困难
在呈现环节,我增加了更多具体的例子,如分水果、分糖果等,让学生在直观
的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同时,我引导学生在操练环节中,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2.针对乘法和加减法关系的把握困难
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对比性的题目,如2×3和3+3,让学生通过计算和
比较,发现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在课堂上给予了更多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
导和支持。

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我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增加互动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课堂上增加了更多的互动环节。

如在操练环节,
我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的设计,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家校沟通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定期发送
学习提示和作业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
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学实

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教学实践。

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幅苹果树的图片,学生们看到图片上挂满了苹果,我
问道:“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那么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呢?”学生们开始思考,并纷纷举手回答。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幅花朵的图片,问道:“如果每个小朋
友分到3朵花,一共需要几朵花呢?”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得出了答案。

在呈现环节,我使用课件详细介绍了乘法的定义和例子。

我解释道,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我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操练环节,我出示了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如2×3、3×4等,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和笔算。

我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尝试解答。

在学生们解答过程中,我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正确完成题目。

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实际例子和数学游戏,让学生们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如我给出了一个分苹果的游戏,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

我提出了问题:“2×3和3+3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开始思考,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们发现,乘法和加减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小结环节,我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生们明确指出,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乘法和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我布置了一些乘法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华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张华老师特别提到了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他认为这种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操练环节,张华老师注意到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他认为这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高。

张华老师还指出,教师在拓展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认为这种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张华老师认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思维培养,是一堂非常优秀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