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考点】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期末复习试题——第三单元(部编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有答案解析)【课内阅读】
一、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①“去的”指的是_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

②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的强烈感叹。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选段中与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个分句?请用“ ______”画出来。

②“茫茫然”写出了( )。

A.大干世界的广阔无边
B.阳光的耀眼充足
C.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
D.内心的迷茫
(3)选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在生活的____________间匆匆流逝。

【参考答案】(1)①过去未来②时间流逝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第①题,从字面意思即可得出答案。

第②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的来去无法掌控,体现出自己深深的无奈之情。

(2)①拟人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从句子中的“有脚”“挪移”等可以看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知道了修辞手法,在选文中找出一个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分句,画
出来即可。

②D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茫茫然”的意思是“没有边际,看不清楚的样子”,这里体现了作者在看到太阳挪移时,内心充满了迷茫之感。

(3)排比洗手吃饭默默不经意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这部分是由三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分句组成的,因此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这个排比句,我们能清楚地找到作者使用的三个意象,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不经意间时间流逝的慨叹。

二、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过,从我脚边()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参考答案】(1)——,;,;,。

(2)排比;洗脸;脸盆边过去;睡觉;枕头边悄悄溜过
(3)跨;飞;溜;闪;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4)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5)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解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意在明白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3)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4)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中是把()比作()和()。

你也可以试着写一句:过去的日子(),。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是指生命的痕迹,“__________”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像“游丝样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3.本段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A.感叹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
B.内心很多疑问,不知道时间去了哪里
【参考答案】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过去的日子轻烟薄雾如落叶被泥土掩埋了
2.痕迹游丝样
3.A
四、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回答问题。

走吧?洗完衣服。

这一次不能原谅。

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

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

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划波浪线的句子,想一想,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

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

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2.①“光线渐渐地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
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3.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认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因而“惊惶”,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4.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

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

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

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五、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回答问题。

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文中的“这段时光”指的是哪段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挨”在文中的读音是______(ái āi),意思是______(A.遭受B.困难地度过)。

(3)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做的四件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这几件事的顺序可以打乱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空落落”一词表面上写了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在表达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的是等待母亲买菜回来带“我”出去玩的这段时光。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文的线索“盼望”以及本段的情节就能得出答案。

(2)ái B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完成本题需要对照本段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本段中的“我”是一个等待中的、无聊的男孩,一直在想办法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挨”的意思是“困难地度过”,读音为“ái”。

(3)①示例:跳房子看天、看云彩走找蚁穴看画报②不可以。

这几件事是写了“我”从活泼到安静的过程,层层递进地写出了“我”无聊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和评价鉴赏的能力。

完成本题需要想象情节画面,之后再还原画面文字。

根据图片内容,阅读本段文字,不难概括出这四幅图所描述的事情。

这四件事,起初“我”跳房子,是单纯的熟练的动作,不需要过多的思维;然后“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思维随着白云在动,有了变化;接着“我”拨动、寻找蚁穴,脑子里有了“寻找”的思考;最后“我”看着画报想象人物的各种信息和活动,此时的思维更加深入。

由此可知,“我”的思维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我”的思维的变化,足以体现“我”内心的无聊,此时“我”需要用满满的思维打发无聊的时光,因此顺序不能换。

(4)院子空间大,显得冷清“我”空虚、失落的内心
【解析】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本题要结合生活体验和文章情节来完成。

文中“空空落落”是对院子的环境描写,突出了一个“空”字,这样院子大、冷冷清清的感觉就出来了。

联系本文,此时的院子里只有一个小小的“我”独自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这时的“空空落落”是“我”此时的心境的体现,既突出了“空虚”又突出了“失落”。

六、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回答问题。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

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

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
去,当然去。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

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

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1.选文的主人公是()。

2.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的那天,选文中写可能是去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如此记忆深刻的一天却记不清楚去哪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1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记叙
B.议论
C.描写
D.抒情
4.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句话中的那是个春天的早晨”指的是,“阳光明媚”衬托了母亲答应要带?我”出去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
1.A
2.“我”哪里也没去成
3.C
4.那个星期天愉快
【类文阅读】
★类文阅读-8 匆匆
(一)一只鸟又飞走了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

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

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
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选自《智慧背囊:拐弯处的发现》,延边人民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确信——()喜悦——()
2.儿子把“秒”听成“鸟”是因为。

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是因为。

3.对选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句话是说鸟儿应该属于大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它们。

B.这句话是说因为时间是公平而无私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多做停留。

4.读了这篇文章,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吵闹疑惑悲哀
2.“秒”和“鸟”读音相似时间和小鸟一样,离去了就不再回来
3.B
4.示例: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生命中的每一瞬,不要等到珍贵的鸟儿飞走了才来叹息生命的逝去。

(二)光阴(节选)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
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
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选自《精短散文》,北京教育出版社)
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在文中指的是
2.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两句。

3.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
4.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5.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

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也来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决不会多施舍给谁一分一秒
2.示例:他从你紧皱的眉头上抚过去。

他从你微笑的嘴角边溜过去。

3.光阴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4.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5.提示: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光阴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来写。

★类文阅读-9 那个星期天
(一)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幸福是感恩》时代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茂密——()摆弄——()
2.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之情。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4. 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5.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依然茂盛侍弄
2. 害怕触景生情和对母亲深切地思念。

3.B。

4. 追忆合欢树的来历,说明它是母亲亲手所栽,在母亲的照料下,茁壮成长。

感念母爱,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凝聚了母爱。

深化文章主题,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生活美好的不弃和期盼。

5. 想表现的是:
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
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二)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 ”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
(选自《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煤炭工业出版社有改动)
1.“海底捞月”的意思是从海中捞月亮,比喻。

在本文中用该词生动表现了。

2、请按照季节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春:。

夏:。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对错。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2)本文体现了奶奶与老海棠树深深的感情。

()
(3)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用老海棠树衬托或象征奶奶这一形象。

()
4.作者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你觉得奶奶有哪些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请简要说出根据。

【参考答案】
1.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表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2. 春:糊纸袋。

夏:补花、洗菜。

3.(1)√(2)×(3)√
4. 表现了“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