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式”操作流程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

该流程能够用一课时完成也能够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表达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实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能够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表达,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

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相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能够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

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
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准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
第一、第(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准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第(2)环节要表达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第(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

这个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的收获,能够是对字词句的理解,能够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是不懂的词句,能够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

学生的收获假如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即时实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假如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假如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假如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能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擅长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四、(1)、(2)、(3)三环节还能够实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

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能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
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说明:
第一、第(1)环节要紧扣第三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

第二、第(2)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
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
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
六是在该环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

第三、本阶段第(3)环节,是落实语文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教学程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准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能够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能够配以音乐实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第四、第(4)环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实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三是为第四环节做好铺垫。

第五、第(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
第一、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表达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

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

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三、该阶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属于辅助环节,可有可无。

在教学设计中该阶段是否要表达出来,要依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课文篇幅的长短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
第一、在第(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有的主要问题;
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

导入时要选择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

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使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点。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实行综合练习,展开实践活动。

说明:
第一、在第(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

第二、第(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能够是学生搜集的也能够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三、第(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使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

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
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说明:
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
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实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
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

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实行教学。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

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水平,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水平。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

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能够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动。

积累、扩展阶段既能够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

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

因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

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
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能够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

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协助学生选择。

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水平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协助解决。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
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

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

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协助学生提升质疑解疑的水平。

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说明:
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可课文。

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实行指导。

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

如: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实行自测)。

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

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着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
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

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

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

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准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

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能够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实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二、基本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理解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

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增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

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相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相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理解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实行调节、变通。

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升理解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如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