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语录
•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 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 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 生活就有苦恼。 •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 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 祥和。 •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 人类文化做出贡献[12]。 •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 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 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 者,相互容忍也。 •
二辞“学界泰斗”
• “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 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 呢?”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泰斗”。泰者,泰山 也;斗者,北斗也。两者都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 东西。 • 光谈教育界。我一生做教书匠,爬格子。在 国外教书10年,在国内57年。人们常说:“没有 功劳,也有苦劳。”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天 天运动,花样翻新,总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闲, 神经时时刻刻都处在万分紧张的情况中。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 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 里讲起呢?
• 1929年,季羡林与彭德华结为夫妻。他们的结合是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彭德华她自幼丧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 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一生没有跟任何人发过脾气。上对 公婆,她真正尽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 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季老的婚 姻可谓中国封建婚姻包办的悲剧,但是他后来的独居也使 得他内心平静安心的专研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正如梅兰芳 的寂寞成就了他一样。 • 1933年季羡林有了女儿,取名季婉如,后毕业天津大 学,成为核工业部的高级工程师,已病故。季宛如有一子, 是季羡林的外孙-何巍 • 1935年,季羡林又有了儿子延宗,即是季承。但作为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儿子,季承自小却很少得到父亲的 教诲,父子关系一向冷淡,并曾被父亲“赶出家门”。
与清华、北大渊源
• 清华好比中国古代“诗仙”李白,北大好比“诗圣”杜 甫。 • 季羡林与母校清华大学有过十四年的不解之缘,而 他在北大也已经呆了五十五年。在回答网民关于清华和 北大应如何比较的提问时说,两个学校风格肯定不一样, 这并不奇怪,就好比李白和杜甫是两个好朋友,但却风 格迥异。 • 季羡林解释说,二者风格的不同来自其基础的差异。 清华一九二五年建,受当时资本主义的影响深些,而北 大从大学堂到国子监,一直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对传统 文化的禀承使得北大文化积淀深厚,缺点就是封建的东 西多了点。清华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大的特点是深厚
• 同年,季羡林在经济濒于破产时获得一个到德国去留学的机会。 季羡林这一走就是十一年。这十一年当中,季羡林的老祖(季羡 林的婶母)苦苦挣扎,摆过小摊,卖过破烂,勉强维持着一家人 的生计。季羡林他婶母出身中医世家,从小学会了一套治病的手 段。因自幼丧母,没人替她操心,耽误了出嫁的黄金时刻,成了 “老姑娘”。年近四十才嫁给季羡林的叔父做续弦。 • 1995年,季羡林父子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并最终决裂, 13年不曾相见。13年后,双方终于冰释前嫌。2002年,季老住 进301医院前,他想见季老很方便。在2002年后,他再想见季老 时,确实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挠。终于在2008年,季承见到了 已经97岁的父亲,并一直陪在父亲左右。 • 季羡林的家庭成员,除了人以外,还有几只猫。季家所养的 第一只猫,名叫虎子。虎子的脾气像老虎般暴烈,但是对季家三 口人却十分温顺,晚上经常睡在季羡林的被子上。
三辞“国宝”
• 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 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 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可是,大约 在八九十来年前,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 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 处,“国宝”之声洋洋乎盈耳矣。我实在是大惑不解。 当然,“国宝”这一顶桂冠并没有为我一人所垄断。其 他几位书画名家也有此称号。 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 下起名的来源。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 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 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 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我来一个 急刹车。 •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宝” 的桂冠摘下来。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 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 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 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 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 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 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 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 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 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一辞“国学大师”
• 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 些重要的经典著作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 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功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 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浸淫其中,乐不可支。除了尚 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 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 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 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 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 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 师”的桂冠摘下来。

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 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 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 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 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 是根本不可能的。 • 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 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 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 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 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 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 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人物评价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 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 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 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 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 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 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 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 人们学习的。” • 感动中国颁奖辞: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 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 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德国情缘
• 在德国哥廷根的日子里,季羡林饱受轰炸、饥饿、乡愁的煎熬, 有家不能归,有苦不能诉,一切的不幸与委曲,只能默默地往肚 子里咽。但是,诚如《红楼梦》中所云:“大不幸中却有大幸。” 季羡林在哥廷根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件事情曾给他带来过前所未 有的幸福与快乐,这便是他与一位德国姑娘之间的一段爱情经历。 • 在季羡林住的同一条街上,有一家叫迈耶的德国人家。迈耶 为人憨厚朴实,迈耶太太却生性活泼,能说会道,热情好客。他 们夫妇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小姐叫伊姆加德,身材苗条, 皮肤白皙,金发碧眼,活泼可爱,年龄比季羡林小一些,当时尚 未嫁人,待字闺中。 • 迈耶家也像其他德国人一样,把多余的房间租给中国留学生 住。恰好,季羡林的好友田德望便是迈耶家的房客。季羡林常去 田德望住处拜访,一来二去,便同迈耶一家人熟悉了。季羡林当 时不过三十上下,年轻英俊,待人谦和有礼,正在读博士学位, 又说得一口流利的德语。迈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来自中 国的年轻人。

• •
• • •
季羡林当时正在写博士论文。他用德文写成稿子,在送给教授看之前,必须用打字机 打成清稿。可是季羡林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适逢伊姆加德小姐能打字,自己又 有打字机,而且她很愿意帮助季羡林打字。这样一来,季羡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 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 季羡林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在德国呆了四五年,其间,他又写了几篇很长的论文, 都是请伊姆加德小姐打的字。所以,直至1945年季羡林离开德国前,还经常去她家打 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季羡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间渐渐产生了感情。除了打字季 羡林去迈耶家外,后来,迈耶家凡有喜庆日子,招待客人吃点心、吃茶什么的,迈耶 太太必定邀请季羡林参加。特别是在伊姆加德生日那一天,季羡林是必不可少的客人。 每逢季羡林到迈耶家,伊姆加德总是打扮得漂漂亮亮,满面笑容,格外热情。迈耶太 太在安排座位时,总让季羡林坐在伊姆加德的旁边。一对异国青年同时坠入了爱河。 但是,每当季羡林回到寓所,内心便充满矛盾与痛苦,因为他是一个有妻子、有 儿女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幸福与痛苦,欢乐与自责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着他。 最后,他终于决定,为了不伤害或少伤害别人,还是自己来咽下这个苦果。 季羡林当年离开哥廷根后,伊姆加德就一直在等待他回来,虽然再也没有得到季 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 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季羡林90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伊姆加德从哥廷根寄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满头银发, 端庄恬静地微笑着的老人,给季羡林一直牵挂也愧疚的心,带来了温暖的慰藉
季羡林
• 季羡林(1911.8.6~2009.7.11),男,山东 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 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 学副校长、中国社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 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