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课件—07生态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将一个地区和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
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 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生态生产性土地
• 生态生产性土地 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
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 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 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①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②可耕地(arable land) ③牧草地(pasture) ④森林(forest) ⑤建成地(built—叩areas) ⑥海洋(sea)
区的产业布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大小和基础设 施密度方案。
• (3)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人类生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出
各类生态功能区内森林与绿地面积、群落结构和类型方案。
• (4)根据生态经济学及地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区域社
会、地域分工特点,进行区域空间的生态分区,并揭示各区 经济专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特征。
• 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 • 石漠化敏感性; 酸雨敏感性。
环境生态规划
• (2)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 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极敏 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 敏感。在分析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 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 术手段。具体分析方法见表7-14至表7-16 :
生态评价 规划方案分析
自然资源及环 境生态评价
区域社会经济 特征分析
生态功能区划 区域资源的适宜性分析 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 方案实施
生态经济区划
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 确立规划目标 • 生态调查 • 区域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生态评价与生态经济分析 • 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生态功能区划 • 制定区域发展与资源利用规划方案 • 规划方案评价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原则
• 生态环境规划是实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
与环境关系的一种规划。
• 《环境科学词典》定义为: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
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做重大变化、自然环境 不遭受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 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安排 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 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 能等。
(1)评价内容
• 评价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土壤
保持;防风固沙;营养物质保持;产品提供以及人居保障等 方面。
(2)评价方法
• 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重要程度一般分为四级:不重要(I
• 水网密度指数=Ariv×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lak×湖库(近海
)面积/区域面积+Ares ×水 资源量/区域面积
• 土地退化指数=Aero×(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
侵蚀面积+0.7×重度侵蚀面积)/区域面积
• 环境质量指数=0.4×(100-ASO2×SO2排放量/区域面积)
+0.4×(100-A COD×COD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0.2× (100-Asol ×固体废物排放量/区域面积)
一般
35≤EI<55
植被覆盖度中 等,生物多样 性一般,较适 合人类生存, 有不适人类生 存的制约性因 子出现。
较差

20≤EI<35
EI<20
植被覆盖较差, 条件较恶劣, 严重干旱少雨, 人类生存环 物种较少,存 境恶劣。 在着明显限制 人类生存的因 素。
环境生态规划
3、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
• 生态环境规划一般均为较大范围的规划:区域生
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规划
环境生态规划
• 生态规划原则
(1)整体优化 (2)协调共生 (3)功能高效 (4)趋适开拓 (5)生态平衡 (6)保护多样性 (7)区域分异
2.生态环境规划程序和内容
• 三个方面 生态调查
七个步骤
确定规划目标
资料收集、实地考察
区域自然资源与环境性能,根据发展要求与资源利 用要求,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等级。
• 生态适宜性分析可针对各类发展用地自身要求而制
定该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标准,从而分析对该类用 地适宜的用地模式。
也可针对城市整体发展而研究其生态适宜性 模式,从而得出总体较优的生态发展模式。
环境生态规划
•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因子等权求和法 (传统方法)
环境生态规划
4.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 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在生态规划过程中,可以以 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 能区划提供依据。 (1)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内容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应在明确特定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根 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 ,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 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为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依据。主要内 容包括:
• 生态环境规划上没有规范、确切和一致的认识
环境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各类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其对象是社会—经济 —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 (1)根据生态适宜度,制定区域经济战略方针,确定相宜的
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
• (2)根据土地承载力或环境容量的评价结果,提供不同功能
利用生产力数据,将各项资源或产品的消费折算为实际生态生产 性土地的面积,即实际生态足迹的各项组分。设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人均 占用的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为Ai(km2/人),其计算公式如下。
Ai=Ci/Pi 其中Pi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的年平均生产力(kg /km2)。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
3
Part
第七章 环境生态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第二节 生态规划分析方法 ◎第三节 生态功能分区与生态红线划定 ◎第四节 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第七章 环境生态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的时代主题,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
护必须以生态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基础。
• 生态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生态规划的着眼点是大
•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根据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五级,即优、 良、一般、较差和差,见表7-10。
表7-10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级别 指数 状态


EI ≥75
55≤EI<75
植被覆盖度高, 植被覆盖度较 生物多样性丰 高,生物多样 富,生态系统 性较丰富,基 稳定,最适合 本适合人类生 人类生存。 存。
流域内生态要素的综合平衡规划,是长期指导国民经济建 设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大到一个国家,甚至人类生存的整 个地球,即生物圈;狭义生态规划又称城市(区域)生态 规划,它是以城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城市生态 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城市居 民创造舒适、优美、清洁、安全的环境。
环境生态规划
级)、较重要(II 级)、中等重要(III级)、极重要(IV级 )。如表7-10到表7-13分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和农产品提供重要性评价。
表7-10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分级表
表7-12 土壤保持重要性分级表
表7-11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表7-13 农产品提供重要性分级表
环境生态规划
• 早期的生态环境规划多集中在土地空间结构布局
和合理利用方面(几乎等同于土地利用规划)
• 现代生态环境规划逐步扩展到经济、人口、资源、
环境等方面,及通过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 关系的辨识和设计,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生 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根据区域
自然资源与环境性能, 对区域的生态现状及动态趋 势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及 变化幅度,确定区域开发的生态制约因素, 从而寻 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5年颁布的《生态环境
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包 括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 环境质量等指数。
• 这种替换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
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 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的重点是生态足迹计算。按照数据的获取方式, 计算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自下而上法,即通 过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统计资料等方式先获得人均的各种消费数据;第 二种方法是自上而下法,根据地区性或全国性的统计资料查取地区各消 费项目的有关总量数据,再结合人口数得到人均的消费量值。无论哪种 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都遵循以下5个步骤和具体方法。
• 第三步,计算生态足迹。
①汇总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即生态足迹组分。 ②计算等价因子。6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生产力是存在差异的。等价因
③各种用地的综合适宜度分析:B=∑Bi 分数越高,适宜性越强
环境生态规划
•因子加权评分法举例
• 根据长沙市城市发展情况,选取7项评价因子,然后对生态因子进
行单项处理,即单因子评价(表6.2);最后对单因子分析结果加权、 叠加,得出综合性的生态适宜性成果,再给予综合评价。
环境生态规划
2.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二、生态环境调查
1.生态环境调查内容
生态系统调查: 类型、结构、特点;植被、群落、物种 生境条件(地理、气候、土壤)
生态功能调查: 生产力、主要环境服务功能
自然资源及利用:水土资源、 动植物资源、其他资源
敏感保护目标及其保护要求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自然灾害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
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动态功能变化

环境生态规划
• 生域物湿丰地度 +指0.1数1×=A耕bio地×+(00..0345××建林设地用+地0.+210×.0草1×地未+利0.用28地×)水/
区域面积
• 植被覆盖指数=Aveg×(0.38×林地面积+0.34×草地面积
+0.19×耕地面积+0.07×建 设用地+0.02 ×未利用地)/ 区域面积
环境生态规划
4.生态足迹
• 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
经济学家WilliamRees等在1992年提出,将其形象 地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 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 定义: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
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 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 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其他问题: 人类主要干扰及干扰方式
经济发展规划对生态资源的利用
人文景观等
返回
2.调查方法
• 资料来源
野外调查(含样方调查) 室内模拟或实验分析 定位或非定位观察 地图、航片、卫片(RS-GIS-GPS) 有关部门收集的资料:科研院校、设计院、行政 专家咨询
•常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标准
环境标准(国标) 规划目标与指标、功能区划
• 第一步,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人均年消费量值。
①划分消费项目 将消费分为消费性能源和食物,将消费分为粮食及木 材消费、能源消费和日常用品消费等项目。 ②计算区域第i项年消费总量,计算公式为:消费=产出+进口一出口。 ③计算第i项的人均年消费量值(Ci,kg)。
• 第二步,计算为了生产各种消费项目人均占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 风景区 科学研究确定的承载力、容量、阈值 法规定值(资源法、环境法、环境标准) 行业规范与产业政策 背景值(现状)或本底(理想状态) 如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 资源量与生产力……
环境生态规划
三、生态规划分析方法
1.生态适宜度分析:
• 生态适宜性分析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其目标是根据
①选择生态因子:根据不同用途选择 如居住区:大气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评价值,噪声,绿地 覆盖率、医疗、服务设施等
如公路建设:坡度、地基状况、土壤性质、排水状况、景观 价值等
②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如,大气质量指数评分(适宜度评 价)。 I>1.5, 很不适宜 1<I<1.5,基本适宜 0.5<I<1,适宜 I≤0.3, 很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