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参与的实践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参与的实践探究
广育小学朱慧玉
一、问题的提出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在狭隘的认知框架之中,正如俄罗斯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人们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此引起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的情感。

很多学生初学数学充满好奇,可是时间一长,随着很多枯燥的公式、定律的出现,一些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渐渐消退。

我国研究者询问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感受,综合得出学生的反映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对数学学习内容和过程感到有趣(乐趣感);第二,虽然谈不上对学习感到兴趣,但完成学习任务或取得好的成绩时感觉到愉快和满足(成功感);第三,对考试和测验的焦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焦虑感);第四,厌倦数学或数学学习活动(厌倦感)。

研究发现学生有以下特点:情感体验为“有趣”的那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显示出一种兴奋,喜欢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数学学习“厌倦”的学生大多数数学成绩不太好,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恐惧。

虽然同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一定时期基本的情感体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新课程又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参与作了一些研究。

二、我们的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在课堂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创设情境入手,让
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

一年级是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

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贝贝要买一块1元钱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

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

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商店购物的情境,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在巩固新知1.课本16页第1题时,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
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

他们兴趣浓厚,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3、创设动画情境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

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对创设的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

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的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的5只鸭子。

此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

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亲近大自然的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在乐学的环境中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进行适度评价,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标志着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并要耐心听取学生的回答,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要正确引导,热情帮助,积极鼓励。

如:教师对回答正确或接近正确的孩子,给予“讲得好”、“说得不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这道题解答得真棒!”等赞扬的评价方式。

对于讲得不好的也不能一概否定,相反更应该给予鼓励,耐心开导。

如“你的想法是对的,能不能讲得完整些?”、“这个方法不够准确,能不能换个想法,试一试?”.......
通过语言艺术,运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可以增强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

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对学困生采取低目标、小起点的措施,想方设法为他们提
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例如在课堂上,浅显易答的问题让学困生优先回答、板演,答对了向他表示祝贺并奖励一颗“进步星”,发现点滴进步当场表扬与鼓励....... 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再不失时机帮助鼓励,巩固其参与热情。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胜任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

总之,对学生回答适度肯定是一种艺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课堂里学生的不同回答加以适度肯定,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

(三)、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让人感到心灵的满足。

某件事如果取得成功,就会在内心产生自我满足,起到激励作用,增强自信心,促使自己继续干下去。

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产生对学习数学的新需要和更浓的兴趣。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感到成功带来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内心也开始在为下一个成功努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1、引导自主探究
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为了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抓住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先阅读课本,然后共同概括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1)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你熟悉的图形。

(2)根据拼出的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你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在巡视学生剪拼时发现,由于学生不理解书上的图意,不认识“拼接”是为什么,只顾“拼”,不考虑拼成的图形是否有利于公式的推导,于是将上、下、底重合拼接,或不相等的腰重合拼接,或上底与上底重合拼接等。

如图:
虽然部分学生用倒转两个梯形直接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但这样形式化的推导是无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鉴于此,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
图,他们往图中箭头的示意方向发现,第一步是将一个梯形旋转180度,第二步再将它平移上去,才完成拼接(图略),将公式推导出来。

而且经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还探索出了几种推导公式的方法。

即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学习自信心。

2、寻求适度肯定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欣慰,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也会激发起继续奋斗的志趣。

”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一内容时,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很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进入,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上课开始,老师将一把快散架的椅子摆在了同学们面前,说:“有件事情想让同学们帮忙,这把椅子摇晃了,需要加固一个,这根木条钉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同学们热闹起来,有的说将木条横着钉,有的说将木条竖着钉,有的说能不能将木条斜着钉。

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

老师微笑着说:“感谢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

到底把木条钉在什么位置就能使这把即将散架的椅子加固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咱们共同来研究三角形的知识,你们一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

”教师说话不多,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了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一个同学上来了,没能把这个用木条钉成的三角架拉动;又有一个同学上来了,三角形木架仍然无动于衷;最后上来的是一个身高体重的“大力士”,居然也没能把这个小小的三角架拉动,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在活动中被孩子们发现了。

这时,几位同学几乎是同时惊喜地喊了出来:“老师,那根木条要斜着钉在椅子上才会稳固!”接下来,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如三角架子搭成的屋顶,输送高压电线路的铁塔架结构,还有一座座新建成的斜拉桥,上面一根根钢筋组合而成的也都是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成功体验”带来的积极情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知识得以掌握,技能得以形成,并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这种积
极稳定的心理倾向必将促使学生去追求更大的成功体验,真正成为一个数学的爱好者。

(四)、引导反思导悟,激发学生情感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因此,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首先是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知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其次为学生设置有利激发创造力的情景,通过质疑、释疑、反思,冲破以往认知的定势心理障碍,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中,(比2/3与2/5的大小):我先让学生猜一猜他们的大小,再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反思,最后通过验证得出结果。

在这过程中,当学生有困难时,我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正确答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而兴趣又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交流、相互启发,使学生能有所悟、有所创,达到思创相通的效果。

又如,在教320+90=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计算,由学生自己摸索解题方法,在对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反思,从中感悟到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所学的异同。

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看到与前面学过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到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再适时加与引导,使学生很快地掌握新知。

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三、研究成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适时为学生创造情感参与的机会,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因此教学业有了很大的成效。

(一)、“孩子做数学的动作最快”
一位家长由衷地说。

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情感参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确实是真情参与,所以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数学,而且基本上都是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可见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起到了效果。

“我觉得数学一点也不难!”孩子们这样说。

作为一个教师能让孩子有如此的感受,我觉得是了不起的。

课堂中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在我认为不能放在首位,通过学生的情感参与,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能将这种情感参与得到的新的情感延续到后继的学习中,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这是我们
研究的目的。

通过实践研究,学生对做数学题更加主动,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二)、“广育的老师没话说!”
在研究课题的同时我们的数学教师也受益匪浅。

要想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而且是主动的参与,那么对教师的要求将是非常高的。

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考虑孩子的现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策论与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刻意的要求老师要怎样做,但是凭着老师们对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对课题的积极参与,课题组的许多老师在教学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亓英霞:2006学年吴淞学区新课程评比一等奖;顾兴春:2007年宝山区优秀园丁;沈新忠:获全国奥数教练资格;朱慧玉:2007年宝山区教学能手……
(三)、“广育的孩子个个棒!”
社会人士如是说。

哪个学校没有一个两个困难生,但是我们没有将这些孩子的困难当成一件难事,而是从课堂入手,每节课给与关注,每节课为他们创设情感参与的机会,以情激学。

慢慢的学习成了孩子们自己的事,他们主动的参与,想办法,动脑筋,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的同时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同时他们也将这样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的学科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不但如此,我们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上连连夺冠,有全国一等奖,希望杯一等奖、小机灵杯一等奖、走进美丽的数学花园金奖,速算师、方正棋比赛团体一等奖,这样的奖状举不胜举……还有3个孩子因为数学的出色被评为中国小院士,2人被格致中学特招……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励学生的热情。

米卢先生以“享受足球”的理念,带领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亚洲,冲击世界杯。

我们数学老师何不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达到学数学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