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篇163:高中生物重难点免疫知识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篇163:高中生物重难点免疫知识点解析
展开全文
1. 免疫的概念
传统的免疫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对再次侵入的病原菌不再感染,如人不会再次得天花、麻疹等疾病,即抗感染免疫。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对免疫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范围。
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为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功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其作用在于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2. 免疫的特点
①识别自身和外物
只消灭外物而不消灭自身。
病原是外物,所以被消灭。
器官移植时,外来器官是外物,所以常被自身排斥而移植不会成功。
②记忆
感染一次天花后,终生“永志不忘”,如再有天花病原侵入时,它便能在病原为患之前迅速消灭,而不再发病。
③特异性
患天花后只对天花免疫,患麻疹后也只对麻疹免疫,而不能对其他传染病免疫。
3. 免疫的功能
①防御感染
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②自我稳定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的功能。
例如人体对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或白细胞的分解排除作用。
③免疫监视
有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
机体内有些细胞可以自发突变,可以受理化因素作用或病毒感染等诱因而发生
突变,成为不正常的细胞。
如果无免疫监视功能及早将其加以识别、清除,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4.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来源功能
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异物,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
合体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
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
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B细
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效应T细
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5.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概念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
然防御功能
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
后产生的免疫力
物质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
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物质:体液中的抗体、淋巴因子等
范围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
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或抗原)产生的反应
形成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
决定
后天逐渐形成的,不能遗传
特性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
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均
有一定的免疫性
具有专一性
作用出现早,作用快,强度
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
某一抗原物的次数多少而
有所改变
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可
产生明显的免疫增生性
联系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进行人工免疫的基本条件。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如,进入机体的抗原,如果不经过吞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多数抗原将无法对免疫系统起到刺激作用,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也就不会发生。
此外,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例如,人体接种卡介苗以后,除了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能力以外,还增强了吞噬细胞对布氏杆菌和肿瘤细胞的吞噬、消化能
力,以及增强了干扰素的含量等
6.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自我和非我?
当一种细菌或病毒进入机体后,巨噬细胞便会立即启动免疫应答。
首先巨噬细胞对它所遇到的所有细胞的表面都进行识别性检查。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有核细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糖蛋白,简称MHC。
人体的MHC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身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都镶嵌有MHC。
MHC是遗传决定的,种类极多,构象千变万化,除同卵双生外,不同的人MHC不同,和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
由于每个人的MHC都起着一种自我标记的作用,因此免疫系统能够将人体自身细胞与外来入侵者或被感染的细胞区别开来。
免疫系统的T细胞正是通过细胞表面MHC蛋白的这种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对入侵者进行防御和攻击,而不会伤害自身的细胞。
7.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物质。
它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比如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它能与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异物性指抗原主要来自体外,也可在体内产生(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细胞)。
抗原最主要的特点是特异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之结合。
任何抗原都必须经过抗体的作用才能最终被消灭。
8. 抗体为什么能抗感染?
①沉淀和凝集
一个抗体可以和2个以上抗原结合,而一个抗原则可和多个抗体结合。
于是多个抗体和多个抗原可辗转结合形成大而复杂的结合网。
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如血液的凝集。
在这之后,吞噬细胞就会将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沉淀或细胞团吞噬消化,把侵入的抗原彻底消除。
②补体反应
对于细菌等细胞性质的抗原,仅靠抗体的作用往往不能将其消灭,而必须有“补体”产生的破膜复合体的参加,才能使它们溶解死亡。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成分与有关因子组成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蛋白质,平时以非活动状态的前体分子存在于血清中。
当抗原抗体结合组成复合物时,或在细菌等抗原的直接刺激下,补体系统才被激活,参与免疫反应。
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非常复杂,其终产物使细菌等抗原因外膜穿孔而死亡。
③杀伤细胞(K细胞)的激活
抗体能够促使杀伤细胞活跃起来,将抗原消灭。
杀伤细胞既不是T 细胞,也不是B细胞,它在形态上和淋巴细胞相似,也存在于血液中。
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K细胞的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从而将抗原消灭。
9. 营养不足或缺乏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什么影响?
营养不足或缺乏时,使抗体抗原结合反应和补体浓度下降,从而使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营养不足或缺乏时,人的胸腺发生萎缩,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的总数和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10.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过程
体液免疫的关键过程是:①产生高效而寿命短的效应B细胞。
由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②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环,随时“监察”,如有同样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免疫反应消灭之。
11. 淋巴因子的作用
淋巴因子是效应T细胞所释放出的可溶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白细胞介素-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 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干扰素作用于组织细胞,诱导其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多种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复制,从而抑制病毒诱发的肿瘤生长。
12. 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
功能功能正常功能过高功能过低
防御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物入侵变态反应:如药物过
敏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
病
自我稳定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的
细胞
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
视
消灭突变细胞肿瘤形成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功能过高而对进入机体的抗原的识别范围扩大,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正因如此,这些抗原称为过敏原。
由过敏原引起的抗体和由
抗原引起的抗体的比较如下:
性
质
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球
蛋
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
道黏膜或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
过敏原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
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球
蛋
白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机体第一次接触
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
胞团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细胞的抗原识别范围扩大的结果。
在正常机体内的衰老、死亡和突变的细胞都可以成为抗原,而被机体清除,这些细胞已经不是正常的细胞,成为“非己”成分。
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抗体或淋巴细胞失去了分辨自身和外物的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之,不但将这些死亡、衰老和变异细胞清除,也常将正常细胞识别成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是一种RNA病毒,它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构象正好和T细胞上的糖蛋白互补,因而两者结合,病毒得以进入T细胞(HIV也可侵入其他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和一些B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