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为何——浅析中西科学之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与“为何”
——浅析中西科学的差异
摘要:中国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由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科学传统。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差异并探讨差异的原因与影响,以及对我国日后科技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科学;中国科学传统
陶行知有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普列汉诺夫亦云:“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可以说,科学首先是一门“提问题”的艺术,那么,所谓科学传统的差异从根本上讲就在于“问题”侧重点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讲,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科学爱问的是“如何”,而西方科学更愿意追究“为何”。

这种似乎不起眼的提问方式差异,导致的是东西方科技发展之殊途乃至整个世界格局之形成。

首先,我们先要弄清何谓“如何”,何谓“为何”。

“如何”,相当于英文中的“what”与“how”,也就是“怎么样”与“怎么用”,注重感性认知,综合概括与现实运用。

“为何”,相当于“why”,也就是“为什么”,着眼于理性理解,原因追究和严格验证。

这种“如何”与“为何”的差异首先体现在科学研究的目的上。

中国人讲究“经世致用”,注重实用价值,也就是“如何”内涵里的“怎么用”。

杰出的思想家荀况就明确说:“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
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

”(《荀子》君道)意思是说,对“天地万物”,只
求“善用其材”而不求“所以然”,即不必探究其中的科学道理;对“百官之事、技艺之人”,只需“善用其功”而不“与之争能”,即不必了解有关技术原理。

像《甘石星经》、《浑天仪》等是为了制定历法和确定季节服务的;《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桑辑要》等是为了使农业有好收成;《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是为了更好地治病……
而西方的科学研究目的却如亚里士多德强调的那样:“只是为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

”西方科学目的在于求知,也就是追问“为什么”。

举中西方的数学体系为例,中国传统数学是一种可以称为“实用主义”的算法体系,目的是要解决实际产生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核心是找到事物或者数据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用西方的术语来说就是“方程”,就是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演化成解决各种方程。

这种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就起源于中国,《九章算术》中有专门篇章论述。

而西方的数学来源于欧几里德的公理化的体系,主要目的是证定理,即利用人所公认的道理,也即公理,来从定理假设的条件推导出结论,开始构建这种体系的就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整本书就是证明定理,而并不以解决任何实际生产生活问题为目的。

这种差异还体现在研究方法的不同上。

中国科学多是凭意会和直觉,将感性认知加以概括总结而得出“如何”的结论。

西方科学重视理性的推演得出“为何”,并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的验证(1)。

像前面列举的中国古代科学著作,无一不是对经验的总结。

就算是要解释原
因,也多是通过直觉上的类比。

就算是中医用于解释疾病的产生与治疗的阴阳五行说,也是用对自然现象的概括类比到人体上。

比如将对立的事物进行总结就成了所谓的阴阳说。

至于五行相生相克,差不多就是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

所以用阴阳五行说解释人的生病现象,其实是一种不严密的类比,没有进行严格证明而且也没法进行证明或证伪(1)。

而西方的医学则是探讨发病本身的机理,且利用现有条件用尽可能严密的实验来验证。

正是因为这种“如何”与“为何”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科学不同的发展状况。

“如何”的实用性使中国的科学理论基本上都能迅速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因它本身就是为现实服务的,如四大发明等等,实用价值的迅速体现让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曾一度领先世界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但是过分追求实用价值,只满足于感性认知与概括,使得中国传统科学知识内部缺乏相互协调性和逻辑上的关联性,有许多学说甚至存在明显的前后矛盾之处,象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就是如此。

所以,中国传统科学给人的一个明显印象就是“从总体上看它是许多自然知识的集合体,而不是一个在逻辑上自治的理论体系”(2)。

而与此相反,着眼于“为何”西方科学注重原因,注重逻辑保证了科学知识内部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就像概率论,用事件、随机变量、分布、期望、方差等概念定义,还有概率的三条公理化定义,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随机数学中所有的定理和性质推论。

正是这种滴水不漏的严密赋予了西方科学强大的说服力,并且在近现代迅速崛起,
取代东方科学成为当代科学的主导。

但是,同为人类文化,为什么中西方科学会有这样的差异?或者说,在科学问题上,为什么中国人偏偏爱问“如何”,而西方人却紧紧揪着“为何”不放?
最根本的就在于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思想引起了科学思想的不同。

而不同的科学思想决定了不同的科学体系。

要追究思想差异的来源,不妨参考一下“地缘思维说”(3)。

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

希腊与中国相比,不仅多山,而且三面临海,多半岛、岛屿,全国面积虽不大,但海岸线却长达13575公里,狩猎业尤其是航海、捕鱼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产业对个人的才智、技能、经验要求更高,更显凸个人的个性特征。

所以与这种社会生态环境、生产实践相适应,继承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更偏重于个性分析。

而中华名族发祥地沃野千里,适于农耕,农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丰衣足食,靠的是天、地、人等多种因素的合理综合、防调。

因此,以这种有机农业生态背景、社会生产实践为根基的中国文化及其相应的思维方式,自然是综合的,“它关照着事物的整体,具有普遍联系的观念”(4)。

于是不同的哲学思想导致了不同的科学思想。

中国东方的科学思想是整体论,总是用综合的、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现象,因此东方科学更注重现象的类比,对现象进行总结与概括,也就是描述某某现象“如何”。

而西方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被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

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性质(6)。

因此西方科学更注重理性的推演,追究现象的原因,也就是研究“为何”有某某现象。

其次,是社会鼓励机制与氛围。

中国传统社会不存在对科学理论研究的社会化、制度化的鼓励机制(7)。

使得只求问“如何”的“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普遍的治学原则、治学动力和治学态度。

单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不可能鼓励研究者力求对技术做进一步的理论解释。

而且,与古希腊社会把大批高智商的智者吸引到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情况不同,在中国传统社会,官场成为广大第一流学者的吸引中心。

于是中西科学发展的差异可想而知。

分析差异的目的并不是决出孰优孰劣,虽然现在西方科学处在主导地位,但是这并不说明中国的科学传统就完全不可取。

其实中国传统科学的整体观念有助于洞察万物的联系,亦是科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的指导思想,而由实用主义发展出的算法,更适应当今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特点。

如今的中国科技要崛起,就应该弄清自身与西方的差异,弥补不足,发挥长处。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中西科学传统同样是人类科学的组成部分,缺了哪一方都不会完整。

正如只有将“为何”与“如何”不同的提问方式有机结合,方能得到最漂亮的答案!
注:
(1)期刊论文李约瑟难题一解-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18(12)P29~30
(2)期刊论文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对东西方科学的一种哲学解读- 江海学刊2002(6) P52
(3)期刊论文李约瑟难题一解——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18(12)P30
(4)由地理生态环境和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不同而引起的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种现象,被美国著名文化心理学家尼斯比特
称之为“思维地缘说”。

(5)侯玉波.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N].光明日报,2003—10一14.
(6)赵光武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探索复杂性[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06期
(7)朴昌根东西方科学之比较[1]——为了超越文化多样性与科学单一性的矛盾(来自百度文库)
(8)其他参考文献:
1、丹皮尔《科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2、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006年07月
3、郭书春《九章算术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4、钱敏平叶俊《随机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对以上文献的参考主要是其科学体系的和思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