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礼记》 “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 • 东汉王充(字仲任,约生于公元27~97年 间,会稽上虞人)在《论衡· 命义》中说: “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 灭门。”
15
内经
难经
伤寒论
晋唐时期其他阐述
对温病的 因证脉治 有了初步 认识
16
病名
病因
证候 治疗 愈后 预防
17
• 《素问遗篇· 刺法论》说“黄帝曰:五疫之 至,皆相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 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 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 干” 。
• 了解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 熟悉主要温病学家如吴又可、叶 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等人的学术成就。
4
一、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
• • • •
1、温病学的定义 2、温病学研究主要对象 3、学习温病学主要任务 4、温病学的地位
5
什么是温 温病:由四时温热邪气引起的,以发热 病学?什么是 为主症(热像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 外感热病。 温病? • 总称 不是单一种病;
42
• 《伤寒补亡论》:“冬伤于寒,至春发者, 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 病者,亦谓之温。” • • 提出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两类
43
刘河间
• (约1120~1200) • 即刘完素。金代医学家。字守真。 河北河间人,故人称刘河间,自号 通玄居(处)士。金元四大家之首, 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 之一。金章宗(完颜璟)三次征聘, 皆不就,遂赐号高尚先生。刘完素 自幼耽嗜医书,对《素问》爱不释 手,造诣颇深。代表作有《素问要 旨论》、《宣明论方》、《三消 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等。
• 《诸病源候论》由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主 持编撰。巢氏约生于公元550~630年间, 该书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完成。书中 列举了“时气诸病候凡四十三论”、“热 病诸候凡二十八论”、“温病诸候凡三十 四论”、“疫疠病诸候凡三论” ,这些内 容都属温病、疫病范畴。
31
• “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 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 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 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23
• 《伤寒论》:“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 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 当须脉之。 ”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 俱紧者,名为伤寒。
总纲:太阳之为病,脉浮,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 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缓者,名为中风。
• 太阳中风 太阳伤寒 太阳温病 • 有病因症状治疗散在记载 太阳病, 发热而渴, 不恶四时温热邪气引发 发热为主症。 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1、定义
• 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6
2、地位
a、温病常见。 b、热病多发。 c、发病重、发展迅速,易传染。
地位重要性
7
3、对象
• 温病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理、传变) • 防治手段(诊断、治疗、预防)
35
(二)宋至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代背景
• 宋、辽、西夏、金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 的中期。在这一时期里,生产力的水平又 有新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全面发展, 若干新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社会 生产已经接近在古代技术条件下的最高水 平; • 水、旱、虫、饥已成为四大主灾
37
• 治疗学上的新突破

• • 战国至唐代---- 萌芽阶段 • •
概念:归属于伤寒范围 病因:伏寒化温 证候:热象偏重 治法:初步奠定治疗基础 预防:已有专门的预防方药
27
葛洪《肘后备急方》
• 《肘后备急方》的作者为西晋的葛洪,字 稚川,自号抱朴子,约生于公元281~341 年间,句容人。书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温病、 疫病的内容。
29
• 太乙流金方:雄黄三两,雌黄二两,矾石、 鬼箭各一两半,羖羊角二两,捣为散,三 角绛囊贮一两,心前并门户上,月旦青布 裹一刀圭,中庭烧,温病人亦烧之,即 瘥”。这种以药物制成药囊佩带于胸前、 挂于门户、烧烟熏居所的防治疫病的方法, 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很广,至今仍有沿 用者。
30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44
一:发展了病机十九条 二:核心思想:“六气皆从火化”“五志化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火”。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三:寒凉药应用----双解散,防风通圣散,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天水散 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12
• 黄河流域“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 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 禽兽伤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 子· 滕文公上》)。 • 《管子》一书,其中《度地》篇中已提到 水、旱、风雾雹霜、疠(疫病)、虫等害,
13
• 两汉、新莽、魏晋、南北朝:旱、水、虫、 饥、雹、风、疫、地震八灾搔扰

病名、病因(伏气)学说肇始
19
•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 • 分类与狭义伤寒,并列
20
晋唐以前的医学文 献中,主要是把温 病隶属于伤寒之中。
广义伤寒
温病
温病只是伤寒范围里 的一种类型。
21
• 东汉末年的曹植(字子建,生于公元192~ 232年间,沛国谯人)在《说疫气》中记载: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 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 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 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 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 建安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是故生疫。
22
伤寒卒病论集(原序)
•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 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 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 《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 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 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18
• • •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春不病温”。 太阳之 发为痿厥。 《素问-热病》:“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 政……辰戊 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之纪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之迁,气乃大温, 草木乃荣,民乃疠,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肤 疮疡”。
8
4、任务和意义
• 揭示温病的本质 • 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
9
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 (一)战国至隋唐时期
• • (二)宋至金元时期 (三)明清时期
10
(一)战国至隋唐时期
时代背景
• 战国 • 两汉时期, • 由于大小战争接连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因为战争屠杀,使大批劳动者死亡;社会动乱, 劳动人民也无法安心生产;加之统治者要维持战 争,就要尽量搜括,赋役繁重。 • 所以,一向为经济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已经变 成了比较落后的地区,使中国经济文化中心进一 步转移到长江流域的中国南方。
温病
主讲教师:田熹海
学习方法
明确概念术语 认清病证特点,掌握辨证规律
注意前后联系和分析比较
理论联系实际
2
课程内容掌握 • 红色 • 紫色 • 蓝色 • 其余 必须记住 ★ 次重点 ★★ 要点 ★★★ 提高 广度 ★ ★ ★ ★
难度
3
上篇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 了解温病学的定义、学习温病学
的意义。
主张灵活应用经方
强调热病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
38
• 理论上的新进展
是开始明确划清了温病与伤寒的界限。
39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 《伤寒总病论》的作者为宋代的庞安时, 字安常,约生于公元1042~1099年间,湖 北蕲水人。其书中较详细地论述了暑病、 时行寒疫、斑痘疮、天行温病等有关温病 与疫病的内容。
33
《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十二胆腑· 吐血第六》中 的“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 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 大便黑,消瘀血方——犀角地黄汤”,为 后世治疗温病、疫病所常用,至今仍是凉 血散血的代表方剂。
34
温病在起源阶段特点
• • • • (1)温病与伤寒界线不明确。 (2)温病的含义大多指伏气温病。 (3)没有比较系统的治温病方药。 (4)没有一部温病的专门论著。
24
• 《金匮要略· 痉湿暍病脉证治》中说:“太 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 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一条讲了 “暍”,也就是伤暑的证治,它属于温病 的治法。
25
• 《金匮要略· 百合狐 阴阳毒病脉证治》中 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 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 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 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 之。”这两条中所述的阳毒、阴毒病证, 是感受疫毒所致,应当属疫病范畴,但惜 乎书中此类内容不多,并未系统论述温病、 疫病。 26
40
• “温病若作伤寒,行汗、下必死。伤寒汗、 下尚有错谬,又况昧于温病乎?天下枉死 者过半,信不虚矣。”这种伤寒与温病病 因不同,治法有异的学术观点,可以说是 后世寒、温分治的先声。
41
郭雍《伤寒补亡论》
• 郭雍 (1106 ~ 1187) 字子和。祖籍洛 阳 ,出身儒门,其父师事程颐,对 《周易》研究颇深,郭雍能传其父学, 通于世务。隐居峡州 ( 今湖北省宜 昌 ) ,游浪长杨山谷间,自号白云先 生。乾道年间 (1165 ~ 1173) ,经湖 北帅张孝详荐于朝,旌召不就,赐号 冲晦处士。孝宗知其贤,常对辅臣称 道他,并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 后又封为颐正先生。郭氏笃好仲景之 书,研究日深,因感于《伤寒论》已 有残缺,于是采《素问 ) 、《难经》、 《千金方》、《外台秘要》诸书所论, 及朱肱、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之说 予以补充,于 1181 丰撰成《伤寒补 亡论》 20 卷。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32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 孙真人,公元581-682 • 医德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年,初唐医学家,。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 医术 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 “圣童,药王”。 • 养生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 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28
• 《肘后备急方·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 中,列举了数首“辟瘟疫”、“辟天行疫 疠”的方剂,如“老君神明白散:术一两, 附子三两,乌头四两,桔梗二两半,细辛 一两,捣、筛。正旦服一钱匕,一家合药, 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若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 他人有得病者,便温酒服之方寸匕,亦消。 天气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 病已四、五日,以水三升,煮散,服一升, 覆取汗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