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衡中金榜2021年大一轮复习高中生物配套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930 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念
捕食 竞争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
_食___物__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 夺 资源和空间 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 的体内或体表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_有__利__
实例 狼与兔、鹰与鼠
牛与羊、水稻与稗草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 豆科植物与 根瘤菌、地衣中 的藻类与真菌
衡中金榜
衡水重点中学精心策划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栏目 导航
考点知识整理 考点真题汇总 衡中作业
[思维导图]
[必背语句] 1.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 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 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 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判断与思考] 判断正误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 构。( √ ) 2.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 ) 提示: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 3.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 提示: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阳光在土壤上的分布,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 平结构。
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 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 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生物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数量坐
标图
甲
乙
营养关 系图
常见形式:
丙
丁
戊
特点 举例
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同时 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
地衣,大豆与根 瘤菌
对宿主有害,对 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独立 生存,而宿主会 生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
两种生物生存能 力不同,如图丙 所示;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相同, 则如图丁所示
(2)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 物条件。
3.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的 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4.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 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甲
乙
丙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图甲、图乙、图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 由图可知,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 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 关系;图丙中实验初期,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较少,故种内互助和竞争并存, 随着种群X个体数量的增加,其种内斗争加剧。 [答案] B
牛与羊,农作物 与杂草
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狼与兔,青蛙与 昆虫
2.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 (1)“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
(3)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一 种间关系的判断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 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 C
命题角度二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 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 体生活在水体上层,取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重难研析]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 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垂直结构 (1)植物的垂直结构 ①具体表现: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②影响因素: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 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解析]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 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 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 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 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 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4.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 ) 提示:灌木阶段的群落生物种类更多,生物之间的关系更复杂,因此自我调 节能力更强。
热图思考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 生态因素是什么? (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 么因素? [答案] (1)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 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3)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穴的位置。
——————— 考 点 知 识 整 理 ———————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夯实]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概―念→①②同同一一
时间 地域
(1)群落
③ 所有 生物
―特―征→物种丰富
(2)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 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 目测估计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