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说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资源
建立学习通线上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线上
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中,根据知识点的
设置,大家都有任务,课堂学习气氛好, 能及时知晓学生学习状态:
课程资源
五、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
六、教学评价
原则: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
平时作业 20%
出勤操行 10%
课程改进
教材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应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应该更突出 学生
“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互融 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高效有机衔接 无纸化考试、平行班级过程性考核方式进步一完善 加强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谢谢
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以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关注和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 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 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反馈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进度。
四、教学组织与实施
课程的基本情况及硬件条件 教学资源
岗 位 定 位
前 机械制图与CAD 修 课 机械基础
机加生产一线岗位 质检、辅助、管理岗位
能看懂图样 熟悉产品加工过程、
认识各种机构
后 生产认知综合实训 续 课机械 CAD/CAM 技术
数控车铣加工实训
加工产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相关测量知 识,初步掌握零件测量所需要的公
强调“校企深入合作
设计思路
明确 教学目标
建立多维化 的考核方式
构建高效的 评价体系
明确教学 内容体系
选择合适 的教学载体 与方法
改善课程 教学条件
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 学目标
企业调 研
课程 标准
综合 分析
岗位能 力标准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六步法
教学方法
引导文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项目驱动
3.技能目标
1.具备识读尺寸、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配合的能力 2.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仪器,对零件进行测量并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能力
4.素质目标 1、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 2、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 的努力 5.安全知识 1.学会即将从事的职业及其相关职业群所需要的自我防护、现场急救的常用方法 2.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形成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意识 3.具有在相应岗位安全生产的能力,养成符合该职业及其相关职业群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为成为具有安全素养的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做好准备。 6.常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
因此,本课程随标准化过程动态变动,教材改版 快、内容变动快。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一个模块根据教学内 容都有具体任务,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经过分 析,本课程分9个模块。
教学内容
模块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模块4 模块5 模块6 模块7 模块8 模块9
模块 名称
公差与 测量技 配合 术基础
几何公 差及检 测
员 定的基本知 数据进行分
识
析处理
本课程与技能大赛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关系如下表:
序号 技能大赛赛 知识目标
项名称
学习与掌握公
1
差与配合的基
础知识
数控综合应 学习与掌握测 2 用技术、复 量的基础知识
杂零部件数
控多轴联动 掌握公差与配
加工
合国家标准和
3
主要规定的基
本知识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主编:黄云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主编:马恒、孙 素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由于课程特点,经常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 的剖析,不断取舍和更新,及时增加新技 术、新标准和新工艺。
三、课程设计与构思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框架结构
设计理念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证
操作工
知识目标
学习与掌握 公差与配合 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公差与配合 善于沟通团队 国家标准的 合作 使用
学习与掌握 正确使用常 文明操作和规
2 装配与调 测量的基础 用的计量器 范化操作的意
试工 知识
具
识
掌握公差与 能完成常规 质量意识、成
配合国家标 项目的检测,本意识
3 工程绘图 准和主要规 并能对测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差与极限配合等知识,并能够运用 这些知识对零件进行测量。 总体目标:具备测量和检测技术人 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为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 职业能力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
A
1.思政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
备注
2.知识目标
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种类级选用 2.理解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及公差带,初步掌握几何公差项目、基准、公差数值的选用
量块、量规、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圆度仪、三坐标测量仪、正弦规、万能角度尺、螺纹千分尺、齿厚游 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万能测尺仪、齿轮经向跳动检查仪、双面齿向检查仪
实训必填 实训必填
课程定位
在教学计划中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它是联系机械设计 课程与机械制造课程的纽带, 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 学习的桥梁。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说课
说课程内容
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设计与构思 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背景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课程来源
课程来源于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群公 共基础平台课程,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 涉及几何公差与测量技术两个范畴。
课程背景
企业 调研
承 上 启 下
课程的基 本情况及 硬件条件
课程涉及专业和实践内容多而学生尚未 开专业课且缺乏实践经验、课程涉及标准 规定多、术语定义多,而内容枯燥难建兴 趣的特点。
本课程难学、难教、难应用得以普遍认 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学院配有教学挂图、零件 实物、模型,特别是合理运用多媒体,优 化了课堂教学。但学院未建立测量实训室, 未能实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零距离”。
公差与配合 善于沟通团
国家标准的 队合作
使用
正确使用常 文明操作和
用的计量器 规范化操作
具
的意识
能完成常规 质量意识、
项目的检测,成本意识
并能对测量
数据进行分
析处理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与安排 教材
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基本情况为参考, 构建教学内容。
课程大量涉及标准化领域,而标准化是个不断 循环又不断提高其水平的过程。
零 3、确定测量方法、选择测量工具
件 是
4、尺寸公差、行位公差、表面粗糙
否 度的测量
合 格
5、测量数据与图样进行比较
6、结论与评价
按六步法 由浅入深设计 引导问题
多种教学方 法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选择与运用:
在本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拟将主要使用“课堂 教学”、“现场教学” 、“项目教学”、“讨论法” 与“探究学习法”等综合性授课方法和更多地利用 机械零件、图纸和量具实物、多媒体教学手段。
滚动轴 承的公 差与配 合
表面结 构
锥度和 角度的 检测
平键、 花键联 接的公 差与检 测
螺纹联 接的公 差与检 测
齿轮的 检测
学时 8
4
12
2
4
2
4
4
4
教辅资料
使用教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主编:张晓红 出版 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主编:屈波 出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问题诱导法
分组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六步法案例
咨讯 检测零件
计划
识图 测量
决策
确定测 量方法
选择测 量工具
完成任务
数据比 较
评价
表面粗糙 度检测
行位公 差检测
执行、控制
尺寸测 量
引导文教学法案例
引导文教学法要求学生借助教师制定的引导文,渐次、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Hale Waihona Puke 1、观察被检验的工件检
验 2、识别图样
本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对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关系如下表:
序号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1 了解极限与配合的 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学习态度求知
种类及选用
仪器对零件进行测量 精神
并判断其质量是否符
合要求的能力
2 理解表面粗糙度、 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善于沟通团队
几何公差及公差带,仪器对零件进行测量 合作
考查理论20%
期末考试 20%
实践考核 30%
七、教学特色与创新
课程特色 课程改进
课程特色
教学团队先进—一流的师资团队、具备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 教学资源丰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
教学理念先进—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先进—六步法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评价先进—无纸化考核模式
初步掌握几何公差 并判断其质量是否符
项目、基准、公差 合要求的能力
数值的选用
3 掌握常用测量仪器
文明操作和规
使用规范
范化操作的意
识
4 了解组合零件装配
质量意识、成
前的尺寸等要求
本意识
本课程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 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关系如下表:
序号 1
岗位/职业 技能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