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学生需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现实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归去来兮辞》的艺术价值。
举例:学生需学会从修辞、表达、意境等方面评价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与同学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诗骚》中的《归去来兮辞》。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词语积累: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典故;2.文意理解:分析《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赏析能力:学会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品析文言文;4.鉴赏评价:对《归去来兮辞》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有所了解,评价其作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归去来兮辞》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感悟生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举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本中的难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归去来兮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如果可以选择,你们希望过一种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陶渊明向往的田园生活。
举例:《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学生需理解其深层含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分析《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理解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及其反映的价值观。
举例:陶渊明在文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学生需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3)艺术特色的赏析:学会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品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排比、对偶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归去来兮辞》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使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之美,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在本次教学中,对词汇积累、文本主题理解和艺术特色赏析的讲解比较到位。但在文本内涵的挖掘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去探讨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如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
最后,我觉得在总结回顾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巩固知识点。
举例:文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运用了对偶和意象,学生需学会欣赏这种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识别并理解《归去来兮辞》中的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举例:文中“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采用了倒装句式,学生需掌握其语法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2)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当时的背景下所具有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归去来兮辞》的背景和主题。这篇辞赋是陶渊明表达归隐思想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篇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文言文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归去来兮辞》中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文中的词句和表达,了解陶渊明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创作热情,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与同学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的积累与运用:掌握《归去来兮辞》中的重点源自文库汇、成语及典故,如“归去”、“来兮”、“东篱”等,并能正确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积累、文本主题理解和艺术特色赏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特殊句式和文本内涵,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归去来兮辞》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归隐生活的思考,但感觉问题的设置还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从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入手,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进行了重点解释和举例,但感觉还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练习来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翻译句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仿写练习。通过仿写《归去来兮辞》的句子,让学生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归去来兮辞》的归隐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