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学案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冲击高分规范练命题点2个体稳态与调节
命题点2个体稳态与调节真题重温练(A卷)1. (2018 •江苏,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C。
请回答下列问题:葫越蟲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在“大于” “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减少尿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⑷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解析(1)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0: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Word版含答案
.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多以糖尿病、脱水等内环境稳态异常疾病为载体进行考查。
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
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
.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
内环境稳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为主,侧重考查考生对机体各项理化指标对稳态影响的理解;血糖调节主要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作用及关系;对免疫调节的考查,侧重于对免疫过程的考查,题型多样,借助实验或结合具体实例或借助图形等。
.考纲第条“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要求由变为了,预测年高考会考查此考点。
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
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
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
考点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的维持.内环境图表的识别与分析()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空气中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稳态变化的原因.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图解归纳例. 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正常情况下,液体③处的浓度最高.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导致⑤的明显降低.②~⑤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的含量【解题思路】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②③④⑤液体的名称分别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和血浆,故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位于其一侧的血浆和另一侧的组织液,错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故细胞内液中浓度应最高,即图中的液体③处,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被缓冲物质中和,血浆(液体⑤)的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错误;细胞外液(液体②④⑤)渗透压的以上来源于+和-,而细胞内液(液体③)渗透压的维持主要靠+起作用,错误。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机体血浆量会增
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17·全国Ⅲ,4)( √ )
2.(2021·江苏·21)正常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和胰岛素敏感性都达 到高峰,伴随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机体全天血糖动态平衡,约50% 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 血糖平稳),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黎明觉醒前后主要通过 __肝__糖__原__分解为葡萄糖,进而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23456
2.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 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 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 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下列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是 A.夏季高温时,及时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B.导致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散热不畅
据图判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从高 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GLUT2), 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 糖 进 入 细 胞 , 氧 化 生 成 AT P , ATP/ADP比率的上升使K+通道关 闭,进而引发Ca2+通道打开,此时 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 电位。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7-1 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
(2)“四看”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组织水肿的原因
2.下丘脑参与的血糖、体温、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1)血糖平衡调节 ①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②神经—体液调节途径: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 细胞→胰岛B细胞(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 糖素)→血糖含量降低(升高)。 ③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江苏省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
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A卷)1.图中的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代表体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①②B.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引起③中的液体减少C.若组织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下丘脑D.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答案 C解析据图分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内液减少,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不能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最后经肝脏可再生为葡萄糖,D正确。
2.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部分)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B.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C.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D.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答案 A解析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为: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同时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代表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A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记忆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代表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抗体的形成,B正确;体内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若A代表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a代表失水过多,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C正确;诱捕雄虫可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若A代表玉米螟虫种群,a代表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降低,D正确。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免疫调节PPT课件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1.A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和分化,A错误;浆细胞能合成 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因此与T细胞相比,浆细胞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 基体,B正确;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C正确;若相 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引发的二次免疫应答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且强,D 正确。
是
,这主要与
(
填
编
号
)
有
关
。
(4)科学家研制出另一种针对病原体Y的疫苗Z,请用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设
计实验检测该疫苗是否有效,简要写出设计思路(病原体Y会引起小鼠发病,
发病症状具有可观察性,具体时间不作要求)。
材料: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疫苗Z,病原体Y,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
等。
设计思路: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体系构建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考点2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一、图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
误区警示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
菌酶。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
项目
过敏反应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液免疫
区别
发生时间 抗体分布
再次接触抗原 某些细胞表面
初次及再次接触抗原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2.过敏原与抗原的主要区别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 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2)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无 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
[高考总复习资料]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25 免疫调节及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依纲联想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与“产生途径”(1)“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而B细胞和记忆细胞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是浆细胞,只负责合成和分泌抗体;具有识别但不是特异性识别的是吞噬细胞,但能识别“非己”成分,这与糖蛋白有关。
(2)浆细胞的三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3)效应T细胞的二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功能针对对象的差异防卫是针对外来抗原,而监控和清除是针对自身体内衰老、癌变的组织细胞。
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一看抗原的种类(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3)三看免疫的结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细胞免疫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体液免疫1.判断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1)人体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而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江苏,21AB和2014·大纲,3D)( ×)(2)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中的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从而使靶细胞裂解(2009·重庆,4A和2013·四川,2C改编)( ×)(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考点20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静悟提纲
核心点拨 1.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 (1)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 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神经递质、 激素等。③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水、尿素等。 (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②胞内酶,如: 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③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脂肪 酶等。
④调节途径: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上升(下降)时→直接刺激胰岛B(A) 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神经—体液调节 过程为“血糖含量降低(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 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含量升高(降低)”。
答案
(4)尿量超过3 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 的机理有二:一是__抗__利__尿__激_素__分__泌__量__不__足____;二是__肾__脏__相__应__细__胞__表__面__ _缺__乏__抗__利__尿__激__素__受__体__,__而__使__抗__利__尿__激__素__不__能__发__挥__作__用_____。
④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 h,每隔4 h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 变,乙鼠体温保持相 对恒定,说明下丘脑 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345678
A.步骤①取材不当,应取若干只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相同的成年小白鼠
B.步骤②还应测量小白鼠的初始体温,以便和步骤④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免疫调节(讲)-2019年高考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
讲考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讲考情讲基础一、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和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两大类。
(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①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免疫过程③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①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②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二、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疾病(1)过敏反应:机体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非首次接触抗原时发生,如皮肤荨麻疹。
(2)自身免疫病:机体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而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综合征:机体的防卫功能不足,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如艾滋病等。
2.免疫学应用(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7 个体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一、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019高考生物江苏专用优编增分二轮文档: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考点23免疫调节1.关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有关的4点提醒(1)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①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②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
③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4)浆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①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②抗原→B细胞→浆细胞。
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二次免疫:①B细胞或T细胞,②记忆细胞。
4.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1)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2)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
题组一免疫调节的基础、过程及特点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分裂分化能力答案 A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故A项错误。
2.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B卷)
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专题强化练(B卷)1.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杀死并清除病毒,维持机体的稳态。
请回答:(1)人体感染病毒后,机体产生的淋巴因子激活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2)淋巴因子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当体温调定点升高后,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引起骨骼肌________,以增加肌肉产热;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机体产热。
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皮肤散热。
(3)医生建议流感患者要多饮水,以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多饮引起多尿的生理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更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战栗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3)组织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4)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低解析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进行消灭;当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内后,则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最终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清除。
(1)人体感染病毒后,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骨骼肌战栗可以增加产热量,同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也可以促进机体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皮肤散热。
(3)多饮水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学案
考点22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1)产生机制(2)兴奋的传导①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③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5点提醒(1)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经突触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两种功能。
3.“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①甲图: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②乙图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 、B 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Ⅰ.ab 段——兴奋传至A 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 电极处仍为正电位。
Ⅱ.bc 段——兴奋传至AB 两电极之间。
Ⅲ.cd 段——兴奋传至B 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 电位处恢复为正电位。
(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 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a 点和戊图中的b 点。
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戊图中的c 点。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探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 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江苏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学案
考点23 免疫调节1.关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有关的4点提醒(1)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①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②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
③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4)浆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①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②抗原→B细胞→浆细胞。
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二次免疫:①B细胞或T细胞,②记忆细胞。
4.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1)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2)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
题组一免疫调节的基础、过程及特点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分裂分化能力答案 A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故A项错误。
2.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3 免疫调节1.关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有关的4点提醒(1)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①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
②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
③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4)浆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①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
②抗原→B细胞→浆细胞。
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
(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二次免疫:①B细胞或T细胞,②记忆细胞。
4.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1)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2)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
题组一免疫调节的基础、过程及特点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分裂分化能力答案 A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故A项错误。
2.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Ⅳ和Ⅵ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答案 A解析据图分析,Ⅰ为吞噬细胞、Ⅱ为T细胞、Ⅲ为效应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 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其中Ⅰ吞噬细胞可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A错误;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会迅速增殖分化,Ⅳ为记忆T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B正确;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d、e、f)和抗体(g),C正确;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正确。
3.(2018·泰兴一中质检)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B.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答案 D解析痉挛毒素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A错误;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都属于抗原,B错误;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或B细胞,C错误;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
思维延伸填充下列原因及目的:(1)带状疱疹患者痊愈后一般不易复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寨卡病毒和其他RNA病毒一样,很难制作其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三次注射疫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患者初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14天后可以在体内检测到IgM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就检测到IgM抗体。
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IgM抗体迅速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在人体内存在较长时间(2)单链RNA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使其抗原发生变化(3)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使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4)再次感染时受到病毒刺激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5)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或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题组二免疫调节的异常分析4.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B.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答案 D解析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A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只能特异性地对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B项错误;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说明二者具有竞争性,D项正确。
5.某同学将一定量双黄连注射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小鼠表现正常。
若干天后,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小鼠很快发生了皮肤红肿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表现正常。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注射液中含有毒素,导致小鼠皮肤受伤B.注射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C.注射液中含有神经递质,使小鼠心跳加快D.注射液中含有激素,使小鼠心跳加快答案 B解析如果提取液中含有某种毒素,第一次注射就会使小鼠皮肤受伤,A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所以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皮肤红肿、心跳加快等症状,B正确;如果提取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第一次给小鼠注射时就会出现小鼠心跳加快现象,C错误;如果提取液中含有某种激素,第一次注射就会使小鼠心跳加快,D错误。
6.(2018·江苏兴化三校联考)据报道,一种寨卡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试验使用的是一种DNA疫苗,科学家将寨卡病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注入人的肌肉细胞,以期被试验者获得对寨卡病毒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疫苗在肌肉细胞中表达出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B.病毒蛋白从肌肉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才能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C.试验者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标志是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D.试验疫苗能够整合到人的肌肉细胞染色体DNA中,并遗传给后代答案ABC解析DNA疫苗在肌肉细胞中表达出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A正确;病毒蛋白在肌肉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只有从肌肉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才可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试验者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标志是机体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在机体中能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C正确;肌肉细胞是体细胞,不是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发生的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 错误。
题组三免疫调节相关实验分析7.(2018·扬州模拟)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
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
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 )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答案 A解析在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后会被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杀死了该B细胞,所以再次注射未被标记的抗原X后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但此时又注射了未标记的抗原Y,发现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说明了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的B细胞,但识别Y的B细胞并没有被杀死,A正确;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但该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观点,B错误;不被标记的抗原也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C错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