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曲》中的镜头语言分析-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中曲》中的镜头语言分析-电影论文-艺术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雨中曲》中的镜头语言分析
(一)拍摄方法和镜头时长分析
1.歌舞片段中运动镜头的大量使用。
运动镜头的重要性,或许可以用前人的一句话来描述摄像机摆脱定点摄影,这在电影史上异常重要。
电影作为艺术而出现是从导演们想到在同一场面中挪动摄像机那一天开始的。
电影《雨中曲》里,运动镜头共有206个,超过了所有镜头数的一半,达到了54%之多。
影片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运动镜头,和歌舞片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分镜表中也显示,运动镜头在歌舞片段中占了绝大部分。
运动摄影分为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还有综合运动摄影。
每一种拍摄方式都有不同的画面造型特点和功用,同时,画面的表现力也有差异。
在电影《雨中曲》中,跟镜头和综合运动摄影在歌舞片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雨中曲》的大量运动镜头画面是通过摇臂实现的。
它画面里单一的镜头运动非常少,移镜头占到了5%,摇镜头仅占1%。
在运动镜头中,大多数的画面都是跟镜头和综合运动摄影的运用。
本节以着名的雨中曲片段为例,分析其中的运动镜头(67分37秒71分53秒,镜号2562 )。
这一段雨中曲4分16秒的歌舞一共用到了9个镜头,其中有4个跟镜头、5个综合运动镜头。
从画面分析,这一经典片段使用摇臂
进行了拍摄,画面拍摄有很强的灵活度,演员可以自如歌舞。
在综合运动镜头中,雨中曲片段多次使用了推拉镜头。
在歌舞片段中,推镜头大多是为了反映演员表情和动作细节,而拉镜头便于体现全景、交代更多信息量。
2.歌舞片段中长镜头的使用及作用。
在19051915年中,随着连贯性剪辑的出现,镜头越来越短。
早期,一部美国片中每个镜头平均长度大约是5秒钟。
有声时代来临之后,延长为十秒钟。
而作为一部102分钟的有声电影,《雨中曲》总共只有379个镜头。
影片镜头数目比较少,是因为片中除了对话片段外,大量的歌舞片段都用了长达十几秒、几十秒甚至一分多钟的长镜头。
长镜头能最大限度地呈现歌舞的原始面貌,展现歌舞的独特魅力。
与拍摄对话不同,展现歌舞时,长镜头拍摄固定画面较少,而更多是随着演员的舞蹈相应运动,多用跟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
如果长镜头经常剪辑,它与镜头的运动联合起来不足为奇。
如横摇、移动拍摄、升降或伸缩镜头就经常用来改变长镜头中的视角,如同剪辑改变镜头视点一样。
从唐纳表白片段的分镜表中可以看到,这段2分39秒的歌舞中,一共只用了四个镜头,而最长的镜头达到了1分36秒。
长镜头在一
段情节中表现出的复杂性,对影像效果的影响力,就如同摄影特性与取景的功能一样重要。
(二)景别的选取
景别是画面的重要造型元素之一,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对整部影片的景别分析显示,全景是所有景别中最多的,占到了30%,接下来依次是中景、综合景别、近景、特写和远景。
不同的景别可以满足观众从不同角度、视距观看的心理需求。
一般而言,中景是较重功用性的镜头,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对话镜头。
同时,景别变化也是体现造型意图和影片节奏变化的一种方式。
而且,不同景别画面之间的变换,可以体现导演意图,使得画面叙述富有层次和重点。
影片《雨中曲》歌舞片段的景别选取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景别类型丰富。
影片中,唐纳在和卡斯朗、凯西商量之后,打
算把失败的《决战骑士》改变成当时流行的歌舞片。
于是,就出现了唐纳给电影厂老板讲述剧情时,长达5分15秒的歌舞片段(75分34秒88分48秒,镜号271325)。
在剧中剧的片段中,截取了以下一部分的分镜表。
在这个分镜表中可以看到,13个镜头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景别。
2.全景使用最多。
《雨中曲》歌舞片段中的景别选取和舞种本身有一定的联系。
影片主要采用的舞种是踢踏舞,这种舞蹈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舞蹈的重点不在于身体的舞姿,而是着重趾尖与脚跟的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
但在影片中,演员夸张的上肢动作和搞怪的表情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了诙谐幽默的风格。
在拍摄歌舞片段时,影片最多采用的是全景景别。
全景主要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对象人体的全身,保留一定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3.综合景别较多。
镜头287297也是剧中剧的其中一个部分,叙述了唐纳被一个妙龄女子勾引,两人开始,女子却最终跟有钱人离去抛弃唐纳的舞蹈故事。
在这个充满故事性的舞蹈中,由于镜头在不断运动,一个镜头中的景别也在不停变换。
(三)拍摄方向与拍摄角度的选择
在《雨中曲》中,拍摄方向主要以正面和侧面为主。
拍摄角度的选择上,平角占了94%。
在影片拍摄中,拍摄方向和拍摄角度影响画面的构图。
从数据分析来看,影片总体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而戏剧化的表现方式,基本都是呈现在歌舞片段当中。
正面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因此,歌舞片段中出现的是大量的正面镜头。
而侧面有助于现出演员的运动姿态。
在《雨中曲》中,侧面镜头占到了所有镜头的27%。
物体被摄的角度通常也能代表某种对题材的看法。
如果角度只是略有变化,可能象征了某种含蓄的情绪感染,如果角度变化趋向极端,则代表一个影像的重要意义。
影片量出现的踢踏舞用平角度拍摄,更容易反映舞蹈的全貌。
但是有时候为了表达某种情绪,摄像机也会采用俯拍或者仰拍的方式。
俯角拍摄在表现人物活动时,宜于展示人物的方位和阵势;一个的发生,俯角可表现其整体氛围。
在《Beautiful girl》的歌舞表演中,为了体现表演者与表演场地的位置关系,也同样使用了俯拍的方式。
俯拍同样有助于情绪的表达。
在卡斯朗表演歌舞《Make Em Laugh》时,摄像机就多次使用了俯角拍摄,来达到一种喜剧的效果。
《电影的类型形式与风格》一书中提到,取景也可以用来制造喜剧效果。
书中也同时强调,仔细的取景角度和距离的选择均是决定笑料是否成功的因素。
二、结论
从镜头语言的角度分析歌舞片段的拍摄,《雨中曲》大量使用了运动镜头和长镜头,景别多样但以全景为主,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向基本中规中矩,偶尔也有出彩之处。
整部电影的镜头设计非常用心,不但恰到好处地展现歌舞之美,同时运用一些设计性的镜头为电影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加了分。
总体而言,《雨中曲》作为上世纪好莱坞的经典电影,它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在歌舞片中还是具有典型性的,而影片独特的幽默感和戏剧张力,则是它成为不朽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电影的类型形式与风格[M].彭吉象等(译). 大学出版社,2003.
[3](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桂青山.电影创作类型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6]陈刚.电视摄影造型教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
[7]刘秋月.浅析《雨中曲》中舞蹈对电影叙事的影响[J].芒种影视文学,2012(16).
[8]袁媛.影视声音造型的化美学取向[J].中国电视(纪录),2011(11).
[9]孟梦.影视舞蹈镜头语言之运动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