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入职近三年,这学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于是携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
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
《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孩子在爱中接受教育,方华老师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工作中豁然开朗。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该如何做个有温度的教师呢?面对小孩子,首先需要一颗爱心,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必要的吧。
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即使学识再渊博,学历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好老师。
幼师的工作,与别的老师不同,需要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
孩子的个性与发展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就像对待不同花期的花朵一样,细心呵护,耐心引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绽放绚丽多彩的美丽。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孩子才会有温度。
“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
”幼儿园的孩子在不需要考虑升学压力的条件下,我们正好可以慢慢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人生的风景,让孩子们的童年不管是严寒酷暑都处在温暖里。
有温度的教育,与“爱”这个字离不开,而如何“爱”也是一种智慧。
而这方面不仅需要用心去经营,还需要智慧的方法去爱孩子,促进孩子各方面平衡发展。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懂得让孩子们的活动具有趣味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游戏。
幼儿园孩子们还不太了解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只有孩子们觉得有趣了,他们喜欢了,才会乐于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而他们只有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玩的开心、学的快乐,才会慢慢的感受到温度和快乐。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微笑、说话柔和、多于孩子沟通。
即使幼儿园的孩子现在还不太懂事,但只要你对他露出一个微笑,他就会很开心;只要你用柔和的话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更靠近你;只要你多与他们呢沟通,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让人惊奇的表现。
所以我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我的孩子们能靠我近些,再近些。
我希望他们能对我敞开心灵之门,我愿意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者,让温暖和爱的阳光般充满每个孩子的童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做教师就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教育就做有温度的教育。
正如李镇西所说,大多数老师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饭碗,更高尚、层次更深的就是把这种职业当成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做那个最虔诚的信仰者,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感受爱,发现爱,创造爱!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有温度的教育者,让孩子们在有温度的教育里快乐成长!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这学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于是携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
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
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
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让我懂得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让孩子在“静”的环境下成长才是好的教育。
本文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一年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明白我需要静下心来给学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让底线成为教育的起点》让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价值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的那么优秀,但我们要不放弃、不歧视、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这不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应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方老师用自己真实的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错误,对于“成功”一词的定位错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过
的错一而再的重复。
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正错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中实现一个教师的成长,教育者做为一定程度的“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用最正确客观的言行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独行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赢未来》让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减轻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学生带来的烦恼和心累,辛苦一阵子,轻松每一天。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
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
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寒风中王校长在校门口为来参加期末考试的一二年学生加油鼓气的画面,中层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入校的孩子并向他们问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让孩子来到学校训练能看到老师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还有一年级班主任蹲下身子为学生寄鞋带的温情镜头。
教育的温度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团结融洽。
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快递来许多书,差不多包含一年书单,还有拼凑的,因为某些原因,我都带到学校,放到了办公桌下面的橱子里,整整两摞。
要开会了,我每次都带本书,打开橱门,琳琅满目,我一本一本搂了一眼,都毫无兴趣,拿到一本,觉得很吸引,就走了,果然,边开会边看了一下这本书,题目很动人,内容也精彩,就是方华的《做有温度的教育》。
寒假过后,新冠肺炎疫情把假期延长,在新年伊始的二月,有大把的闲暇时间来拜读这本书,觉得百读不厌,真是一本好书,有关“教育”的好专著。
最吸引我的,是书中提出了很多崭新的观点,如:
1、课堂不仅是空间和时间意义上的,更是师生精神意义上的。
有时虽然师生在上课,但课堂或许还没有开始。
——关于课堂
上了一辈子的课了,现在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是真正的课堂,真是震耳发聩的观点。
课堂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课堂从师生共同的兴趣开始,课堂从师生平等的交流开始,课堂从师生共同的愿景开始。
2、把路径当目标也是当下教育的一大弊病。
课程、学科、教材其实都是教育的手段和路径。
通过这些手段和路径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养成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基础知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和公民素养、锻炼身体与技能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
——关于教育的根
而现实呢,是我们都死抱着知识点当成全部,结果,连知识点都搞不定。
3、我们的学校在教育中不断地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给他们制定了无数条条框框,却很少让他们看到希望。
这些条条框框只是我们成人的要求,孩子们自己并不认可,因为他们是被动的、无奈的。
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关于教育
现实中的教育直接没有温度,是那么地冰冷,那么无情,那么无趣,那么赤裸裸。
4、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是好老师,爱岗敬业的是好老师,德高识广的是好老师,爱生如子的是好老师,勇于创新的是好老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能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关于好老师。
为了爱岗敬业,为了德高识广,为了爱生如子,为了勇于创新,为了终生学习,加油!
5、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必经之路,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办优质教育的关键手段。
优秀教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自我诊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而成的。
我们渴望优秀教师,所以,为培训出优秀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自己。
——关于优秀教师
的确,我们需要一套成熟的培训模式,其中必定包含着硬性规定,每年读多少本教育专著。
6、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
——关于作者的教育愿景
良好的民风,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风景一定很美。
没事的时候,趴在床上,背诵这些喜欢的观点成了我这个假期的一大乐趣,高兴了我还会录个背诵的视频,自己欣赏欣赏,感受一下作者思维的条条缕缕,看看作者缜密的准确而强大表达能力,寻思一下作者抛出的教育之灵魂的模样,顺便找寻找寻自己的温度,自己的职业温度,自己的教育温度。
总之,感恩,能够遇到这本书,感恩所有的因素和贵人。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当我一拿到“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我们推荐的学员必读书——《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时,便心生欢喜。
“温度”——多么温暖的字眼,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很多。
它仿佛一盏明灯,告诉我该如何前行。
在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师生”、“教育是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它让我看到了方华老师的教育高度和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这几年的教育工作。
我在心里默默问自己,我算不算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五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大河这片沃土,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
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学生,将我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刚踏上工作岗位,干什么都特别有激情。
一开始工作就教一年级语文而且带班主任,面对这样一群刚踏进小学大门的小朋友是特别需要耐心和活力的。
因此,每堂课我都用心备课,课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戏,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学得很快乐。
还不时地收到了学生们给我写的小纸条,说喜欢我。
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带劲。
除了上课,课下有关班级、学生的事我也很用心。
为了让学生们愉快地度过小学阶段第一个儿童节,我亲手用卡纸为我们班参加节目的二十几位同学每人做了一套服装,每一套都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们穿着独一无二的六一礼服在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最后,我们班的《时装秀》获得了表演一等奖。
还记得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位叫赵x宇的孩子,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
平时上课时,他总是动个不停,不是左顾右盼,就是玩自己的东西,连一块橡皮擦他都能玩一节课。
但是,他在看课外书时却是格外安静。
有一次上美术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愿望,他画了一个蛋糕,旁边写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我想要一
本课外书。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爸妈离婚后,爸爸就在外务工,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在家照看,也没怎么给他买过课外书,虽然他的画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却被他感动了。
于是当天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希望有谁能够满足这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小愿望。
当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几本课外书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写上了她的温暖话语,希望能够激励这个孩子。
第二天,当我把课外书送到他手上时,他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
虽然后来他不在我们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够一直热爱读书!
回忆当初的温暖瞬间,这一幕幕都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算是一位温暖的教师吧!但不知何时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严肃的教师,上课总是板着脸的教师,我和孩子们之间有了距离,现在他们上五年级了,这种距离感越来越强。
他们不再向我吐露心声,上课不再那么活跃,课下也不再与我亲近。
我暗自思考:我还是他们曾经喜欢的老师吗?曾经对教育的那份激情,对学生的那份热爱都去哪儿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学生说出了我的心声,希望还能做回曾经的曾老师,希望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我。
孩子们也被我感动了,都纷纷上来同我拥抱。
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温暖。
我想以后我也不该吝啬我的拥抱了,我要多多温暖我的学生。
读完此书,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欢的教师。
路曼曼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定会不忘初心,温暖前行!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不是木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美轮美奂”翻开《教育的温度》扉页,迎面邂逅泰戈尔的诗句,心被打动。
后来看到作者在书中说,当他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都湿润了,内心波澜壮阔。
这句充满诗情画意的
语言,闪耀着生命的哲理,概括了人生,也概括了教育,上善若水,是亲切而温煦的。
林格是当代有广泛影响的教育专家,曾经走遍全国各地上千所市县,深入上千所学校进行调研,被称作是“用脚做学问的人”。
他既有深厚的教育素养,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有一种连天接地的理论高度,从而让他的文字具有极生动的表现力,充满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当然,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做教育的书,可是这绝不是一本仅仅讲述教育的书,它同时也是一本有关生命哲学、启迪人的心灵,促进人自我成长的著作。
全书66篇,每篇的内容都不长,主题不一,仿佛是作者的随思随想,随感随悟,内涵却又一脉相连,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做教育,如何读书,如何成长,如何做一个优质的人。
在林格老师心中,教育是温暖的,也是美好的。
对于教育,林格老师有很多精辟的论述。
在家庭教育中,他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
”“养育一个孩童,乃至蓄养自己的精神灵魂,却是一段持久的关照历程,它需要你不断倾尽心力,以一颗不断上进、开放的心,来体味生命这种东西,才能最终孕养出一个丰富的生命灵魂。
”对于学校教育,他说:“教育的真谛是让阳光照进心间”“教育唯一的目的是唤醒人的自觉”,“教育的目标是强大孩子的内心”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人懂得关心、合作,等待,从而唤醒人的自觉心,进而塑造强大的内心。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学生们小学要上6、7节课,孩子的时间有大半是在学校度过,是与老师相处,所以老师的陪伴显得至关重要。
但陪伴得是有质量的陪伴,如果你只是陪着,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那就没有意义。
那什么是有质量的陪伴呢?我认为就是关注学生的身和心,关注他们的学校生活,在校学习情况,能够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珍贵的存在。
老师应该在各个方面让学生们感到教师都在关
注他们,都在身边陪伴他们,并给他们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们的学校是他们的母校,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
(冯俊如)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人们常说,不读书的人只有一种人生,爱读书的人可以有成千上百种人生。
读书人跟着书中人物走进一种种独特的人生,品味各色各样的生活。
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缘故,我一直宅家门看书。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温度,每一本书都可以温暖我心。
在此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方华老师写的《做有温度的教育》,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给我的教育道路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成长的疑惑。
今天再次翻阅笔记,写下感悟。
非常欣赏书中方老师的三个观点:
1.教己育人
身在教育圈看教育,也深知我们教育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
故而在教书路上不仅仅“教书”更要“育人”。
育人先育心,从心灵入手,从方法引导入口,从合作分享开始。
育人需要结合德育教育、每周一课少先队活动课团课、每月主题教育活动。
育人关键在教己。
英国学着贝奈特说,唯一真正的教育者就是教育了自己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疫情当前,“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主播,家长摇身一变成班主任,学生成为手机之王”,没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自律能力,不知不觉间就会与能自主教育的人拉开距离了。
这不仅仅说教师要有“教己”的能力,学生也要养成“教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啊。
作为一名教师,非常认同方老师说的一番话:“教己”是要有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要有不断修正、纠错的能力,要有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其次才是要有知识、技能、交流的素养。
当然教育工作者还要有主动担当的职业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育人路上,要清楚认识学生和我们成人一样有喜好、有情绪、有选择、有惰性,且自控力还不如成人。
所以,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讲对错、是非外,还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兴趣、喜好等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方老师说,真正“教己”不是非得学校组织外出培训学习,而是在“八小时之外”自我学习。
我们时间花在哪里,我们的着力点在哪,成果就在哪。
我们的行动在哪,成长就在哪。
优秀教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自我诊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而成的。
只愿我们都能一路成长。
2.读书联盟
关于读书联盟,真是越看越欣喜,多希望我校的领导也看到这本书,好抱团一起阅读。
如果一名老师都不爱阅读,他又如何教会学生阅读?方老师说推进区域阅读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基础,只有教育者和青少年真正爱上阅读,对全民阅读的期待才有可能实现。
阅读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是一个人静心的沉思,但阅读也需要同行的鼓励、同伴的分享。
我们可以采用静读、闲读、细读、精读和群读、伴读、互读等各种方式,只为坚持阅读。
打造“书香校园”可以参考方老师的“三四式平台”。
“三”是指形成三级平台,即县级、片区级和校级阅读平台。
“四”是指明确读书联盟的四项目标:一是唤醒与激发联盟成员的读书意识;二是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培育读书氛围;三是
通过阅读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专业素质;四是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和生态。
在校级阅读平台操作中,鼓励教师和家长一起阅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推荐(好书),每双月一互动,每季一诗会(为您读诗),每学期一展示,每半年一论坛,每年一评选(读书人家,最美育人家庭,最美阅读人等),每书一体会(一文一体会,一书一体会,一学习一体会),每活动一交流”等活动,抱团阅读,我相信这样的阅读活动能让学校走得更远更好。
抱团阅读,能让教师精神世界更丰富,学校生活更精彩。
推及学生活动,我相信学生看到我们老师如此积极努力读书,他们也会加入我们的“抱团读书”,“书香校园”便指日可待。
3.尊重与接纳
尊重教育。
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师生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家校之间需要尊重,校社之间需要尊重。
有怎样的心态就有怎样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教育观就会教出怎样的人。
我们工作者应以真心换家长真情,以热爱工作换工作热情。
家校合作才能赢未来,尊重教育、尊重学校、尊重老师,尊重孩子=尊重我们的未来。
接纳教育。
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
乡村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一样,这些种子良莠不齐,有些发芽较快,成长较快,而有个别种子迟迟不愿意“发芽”,这时候我们要有耐心,给予他适合的水分、空气、阳光,温度,等待他慢慢“出芽”。
就如接纳我们乡村的孩子不是“优等生”,明白我所教育的孩子至少三分之二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优秀的孩子”,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们的学习跟不上进度,作业没法按时上交,上交的作业错误百出,甚至有时会调皮捣蛋惹我生气,可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淳朴,那么善良,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让人心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