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字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字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1.加横线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
【答案】B
【解析】A、C、D中“美“的意思为“美丽、潇洒,B中“美”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所以答案应为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故克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C
【解析】A中前一个“于”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的意思;B中前一个“之”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D中前一个“师”是军队的意思,后一个是老师的意思,所以答案为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A.域:限制。
B.国:国都。
C.亲戚:内外亲属。
D.畔:同“叛”,背叛。
【答案】B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这里B中应是“国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见贤思齐(贤人)吾与点也(和)是故(这个)或尽粟一石(有时)
B.其恕乎(宽容)而不信乎(诚实)何加焉(带来好处)食马者(喂养)
C.富而可求(如果)人之恶(讨厌)尽其材(同“才”)何以效之(验证)
D.莫春者(同“暮)不图为乐(料想)祇辱(同“只”)由是则生(因为)
【答案】B
【解析】吾与点也赞赏
5.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D
【解析】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原先,从前。
)
6.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顿失滔滔(立刻) 略输文采(差) 宜多应者(应当)
B 断章取义(分开) 强聒不舍(舍不得) 不辱使命(辱没)
C 以数谏故(屡次) 度德量力(估计) 化为乌有(没有)
D 谓为信然(说) 引喻失义(恰当) 本题主眼(重点)
【答案】B
【解析】B 断章取义(分开)(断指截取。
)强聒不舍(舍不得)(舍:停止)
7.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顿失滔滔(立刻) 略输文采(差) 宜多应者(应当)
B 断章取义(分开) 强聒不舍(舍不得) 不辱使命(辱没)
C 以数谏故(屡次) 度德量力(估计) 化为乌有(没有)
D 谓为信然(说) 引喻失义(恰当) 本题主眼(重点)
【答案】B
【解析】略
8.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当它(腰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B.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
C.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D.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这里指脊背。
)
【答案】D
【解析】略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热水)沃灌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
B.果如鹤唳(鸟鸣)云端子墨子曰:“胡不见(看见)我于王?”
C.食(吃)之不能尽其材但(但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这里B中见(引见);C 中食(喂养)但(只是);D中卑鄙(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10.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芳馨:芳香。
B.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C.亵渎:不负责任。
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答案】C
【解析】C项“亵渎”是“轻慢,冒犯”的意思,其他解释正确。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嘤嘤成韵(声音和美)负(凭借)势竞上从流(随水漂流)飘荡
B.援(引,提出)疑置理走(跑)送之口体之奉(奉养的东西)
C.使之肖(像,相似)我可以模拟(模仿)得之君子好(喜欢)逑
D.左右流(寻求,择取)之道阻且跻(升高)浅草才(刚)能没马蹄
【答案】C
【解析】C、可以模拟(想象)得之。
1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2分)
(1)异鸡无敢应者,反走。
古义: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答案】(1)走:古义:逃跑走今义:行走(2)痛心遗憾十分憎恨
【解析】略
13.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会天大雨()(2)为天下唱()
(3)悉如外人()(4)便要还家()
(5)屋舍俨然()(6)君将哀而生之乎()
(7)殚其地之出() (8)又安敢毒耶()
(9)前人之述备矣() (10)猛浪若奔()
【答案】(1)正赶上(2)通“倡”提倡(3)都,全(4)通“邀”邀请(5)整齐的样子(6)使动
用法,使...活下去(7)殚,全部,竭尽。
(8)怨恨(9)全(10)奔腾的马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通假字和特殊用法、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自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要:同“邀”,邀请B.咸:都
C.绝境:无路可走的地方D.遂:于是
【答案】C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根据语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注意辨析词义
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C“绝境”根据文意应该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5.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
斯役,则久已病矣。
A.生:使……活下去B.斯:这C.向:从前D.病:生病
【答案】D
【解析】D中应是“病:困苦不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6.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稍逊(谦逊)风骚长跪而谢(道歉)
B.楚人怜(可怜)之临表涕(眼泪)零
C.祭以尉首(首领)休(吉祥)祲降于天
D.以大易(交换)小先主器(器重)之
【答案】D
【解析】A中应是“稍逊(差)风骚”;B中应是“楚人怜(爱惜)之”;C中应是“祭以尉首(头)”【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7.加点词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酒酣胸胆尚开张B.但愿人长久
C.君谓计将安出D.斜晖脉脉水悠悠
【答案】D
【解析】A:“开阔/开业;B:只/转折;C:怎么/安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会天大雨,道不通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丹书帛曰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B
【解析】B中二者都是“适逢、正赶上”;A:编次/驻扎;C:是/于是;D:果真/实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A.胡不见我于王?()B.池非不深也()
C.道阻且跻()D.冀之南,汉之阴()
【答案】A.为什么 B.护城河 C.高 D.水的南面
【解析】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做到具体、精确。
如这里“池”古今异义这里应理解为“护城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时人莫之许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C.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敬受命。
”
D.度已失期孤不度德量力
【答案】D
【解析】D项中前一个“度”读“duó”,意思是估计、考虑,后一个相同,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2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先帝不以臣卑鄙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答案】D
【解析】D项中“以”的意思均为“因为”。
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2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顿失滔滔(立刻)略输文采(差)宜多应者(应当)
B.断章取义(分开)强聒不舍(舍不得)不辱使命(辱没)
C.以数谏故(屡次)度德量力(估计)化为乌有(没有)
D.谓为信然(说)引喻失义(恰当)本题主眼(重点)
【答案】B
【解析】B项“断章取义”的“断”意思是“截断”,“强聒不舍”的“舍”意思是“舍弃、停止”。
【考点】解词辨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
握词语的意思。
2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A.以:同“已”。
B.间:暗中
C.篝:这里指笼子。
D.往往:到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释词语,要注意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考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点评:分析字音,辨明字义,注意找出通假字,将词义带进原文,看是否通顺,判断词意是否相同。
24.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4分)
(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3)、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
(4)亲戚畔之。
()通(),。
【答案】1、圉通御,抵挡。
2、厝通措,放置。
3、乡通向,从前4、畔通叛,背叛。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通假字的理解,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考点】解释文言词语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解释,是初中文言文最重要的考点之一,要重点掌握。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范仲淹《岳阳楼记》)
B.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C.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贼寇)矣。
(《墨子·公输》)
【答案】D
【解析】D项中寇:入侵,名词用作动词。
【考点】文言词语
点评:文言词语考查,注意词语含义的变化,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26.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6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⑵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⑶()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⑷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两则》)
⑸斟酌损益()(《出师表》)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答案】(6分)⑴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⑵指面积⑶说出⑷兵器⑸兴办、增加⑹旧、原来
【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
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鄙”古今异义,这里是“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7.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拂:违背“意愿”B.动:使……惊动
C.曾:通“增”,增加D.益:好处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
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D项“益”是“增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8.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A.惠:同“慧”聪明B.彻:改变C.虽:即使D.苦:愁
【答案】B
【解析】彻:透彻,明白,通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9.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6分)
(1)弗敢加也:(2)微斯人: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未得有能与其奇者:
(5)属引凄异:
(6)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答案】①虚报②没有③通“德”感激④参与,文中指欣赏⑤连接⑥用箪盛
【解析】先要了解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
加点字词的意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箪”的活用方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0.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欲: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于:于时冰皮始解/因使唐雎使于秦
D.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高祖因之已成帝业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在不同的语境中,词的含义不同。
A:所以;原来。
B:想要。
C:在;到。
D:助词,的;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