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案例(五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点子案例(五篇范文)
第一篇:金点子案例
金点子案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二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我多年来探索的课题之一。
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近年来,我在课堂上尝试了以下做法,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有提高,并且不仅仅是学有余力、性格外向的好学生;就连学习困难、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困生也调动了起来,课堂回答问题的覆盖面能达90%以上。
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自然大面积提高。
我的做法是:抢答。
课堂上,我从不点哪个学生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来抢答。
每当课堂上提出问题时,总有3个、5个、10个、8个,甚至二三十个来抢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刚开始时,课堂上比较乱,提出问题后,学生们都争着回答,听不清是谁说什么,在我的引导下很快有了次序。
那就看谁的反应快,抓住恰当的时机来展示自己。
我强调别人听不清不要说;某同学说时,别人不要再争。
一旦好多人回答冲突,看谁抓住最好时机。
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同学们回答问题逐渐有了次序性,并且和老师、同学们越来越来亲切。
“老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老师,谁回答的不准确,由我来补充”;“老师我还有别的方法”;“老师,他回答错了,我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懂。
”“老师,我还是不懂”。
课堂上听到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真挚的思维,我心里很高兴,这也确实来之不易。
只要一接过新的班级,我先是介绍一下自己,然后让每一位学生面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鼓起他们的勇气,再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
“同学们,老师上课喜欢与大家交流,只要你懂,你就是小老师,就应该讲一讲;你不懂,更应该与大家交流,这样大家才会帮助你。
记住:课堂上,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
”刚开始,尽管老师做了好多的思想工作,仍有部分学生很犹豫。
后来我就这样激励他们,这
个问题留给这节课没抢到回答的同学,好吗?这样胆小的同学也有了金点子案例
机会,也逐渐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
紧接着我鼓励他们:“不会不要紧,只要肯与问;毅力我一个,必能胜于人。
”发现好多学生很是欣赏。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上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然后教师点名回答,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不利于构建和谐、民主、自主的学习空间。
部分学生认为我不举手,就可以不回答,对于这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自觉产生了懒惰意识。
再者说,点名,学生有点被动,点到了欣喜;点不到有点失落,不举手的学生成了旁观者,好像与己无关。
而课堂抢答这种形式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是自己主动参与。
只要启动了问题,可以多人接连回答,或提出质疑,逐渐完善。
无需教师点名,课堂就沸腾起来,正像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由引导者变成旁观者、指导者。
并且这种抢答形式有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经过我的实验调查,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实现师生的教学互动、“情”与“知”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不断渗入学法指导,才能使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金点子案例
任务型教学在生物课上的使用
——生物课金点子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探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初步探索,发掘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设计,任务制定与完成,任务评价等环节,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
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法为主线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
式。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及时性评价
任务型教学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
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法自兴起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早期多用于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过程与互动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和教师尝试在非语言教学领域使用任务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它具有简洁、明了、高效率等特点。
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青睐。
本文就任务型教学的大体步骤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如何运用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增进自己对这种新式教学法的认识,加强理论指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综述(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征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
一般来说,任务有5个基本特征:(1)任务是一种活动,意义是最重要的;(2)有某个需要解
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3)任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4)任务的完成是首要的;(5)对任务的评价以任务最后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发展学生能力,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遵循原则。
1、任务目标明确
设计目标明确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设计的任务要涵盖一节课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
教师要在学习总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
的小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使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2、任务设计难易适中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选取教材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作为任务。
其次,教师还要备学生,对学生进行分析,使所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选取开放性的任务,以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3、任务的答案明确而带有伸展性
教师给学生制订任务是前提,是基本,解决任务是重心,理清任务答案是关键。
有明确的答案指导,是课堂的指挥棒,它引领学生向正确的航道前进。
4、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评价
评价,是任务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评价,符合题意的,进行肯定,进行表扬;不合题意的,指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鼓励,恢复其信心。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将任务融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任务呈现出来,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植物细胞》为例,王丽丽同学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见菠菜的细胞,这是为什么?你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步步设疑,层层引进。
(二)制定任务
根据教材需要,制定任务,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玻片标本有哪些?
2、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如何制作的?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三)分工互动,解决任务
任务的执行要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
把学生按照位
置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建议为4人)。
组内成员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具体任务,有的制作标本,有的进行观察,有的记录;对获取的不同资料、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小组对问题的理解与结论。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而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这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组织评价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积极思维给予及时评价。
这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也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
采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总结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角色,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和评价者。
学生则要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
主人。
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篇:金点子案例
课堂习惯的养成石桥子小学杨焕菊
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课堂常规的养成至关重要,孩子们若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创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今年接到这个班,我发现班里的孩子老爱小声说话,嗡嗡之声不绝入耳。
而且我感觉孩子们的小动作特别多,要么玩指甲,要么就是用手碰碰鼻子,或是玩铅笔,课桌上有什么玩什么,这些不好的习惯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难常时间保持在我们的学习内容上。
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
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
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于是我就想,该怎么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
苦思冥想之后,我认为,让他们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课堂习惯最好。
首先我把自己制定的考核计划告诉大家,就立即开始实施了。
我先从课堂纪律入手。
每节课一上课,先在黑板上写上每个小组的名称,然后根据表现给他们打分或扣分。
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一种很懒散的态度:趴在桌子上的、拿手抠东西的、东张西望的、小声讲话的……比比皆是。
针对他们这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主要采取了以明确要求、及时监督为主,“利诱”为辅的指导方针。
先将课堂纪律要求细化,听讲时的要求、读书时的要求、写字时的要求、别人回答问题时的要求等等都做了硬性的规定,虽然可能有些琐碎复杂,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你越细化,才越有可操作性。
在学生明确了种种规定后,我也在课堂上实施我的课堂评价,做到奖罚分明。
你别看有时的奖品仅仅是一朵小小的贴花,在学生的心目中可是重千斤。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小组课堂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了起来。
在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孩子们有任何的小动作都可以反馈到我的眼睛里,根据他们的表现,我会接着作出评价。
我给小组扣分,只是形式上的。
我觉得真正实施这个监督体系的还是孩子们。
因为每个小组都想赢,赢了的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一颗校星并由他们自己亲自贴在自己的校星计划上。
所以同一小组的孩子们会在课前相互提醒,不要做小动作给小组扣分。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的小动作少了,现在几乎很少有孩子再用手去碰鼻子或是随意玩手上的东西。
班上学生的课堂纪律明显有了好转,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比以前积极了许多,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不少。
但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并不是一周两周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必须时时盯,刻
刻讲。
我想,我还必须将良好的课堂习惯养成继续培养下去。
其次,根据情况随时补充我的课堂评价体系。
(一)加强过程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中的过程评价: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投入地学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参与度、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表现、合作能力的强弱。
为此,我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
我设计了很多奖项:智慧奖、口才奖、巧手奖、工整奖、进步奖、能手奖,课堂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有精彩发言,发给口才奖,如果他的思考方法有创意,发给智慧奖,作业工整,发给工整奖……,这样一来,既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不同方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考察了他们课堂的参与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几个月下来,孩子们的成长袋里都装满了奖券,从不同方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
作业中的过程评价: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
在布置完课堂作业后,我总是手握红笔,在学生间巡视,对学生做对的题目及时打上“√”,对学生在作业中有进步或有创造性的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学生的作业如果表现突出:字迹工整、满分、有进步、解出了难题我都给他们加分。
(二)关注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
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
要想让他们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时候,抓住闪光点进行评价,就会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
为此,我尝试用下面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层评价: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学生的
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要确立适宜的目标,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目标的确立要因人而异,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
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
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
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评价也会随时得以补充。
我发现孩子们的钢笔或是书本之类的学习用具经常在上课时掉在地上,“啪啪”之声此起彼伏,然后孩子们再弯腰捡,这个过程孩子们就没法保证集中注意力,特别会影响课堂教学。
于是我又随时补充了一条课堂常规:上课期间学生们课桌上的东西不能掉在地上,若东西掉在地上,所在小组就会得到一个哭脸,而得到哭脸的小组必须要挣得超过其它小组双倍的分数才有可能获得本节课的冠军。
这个惩罚是严厉的,因为孩子们掉东西已经成了习惯。
但同时也是很有效的,现在一节课下来,几乎听不到东西落地的声音。
我们的课堂效益又提高了不少。
而在小组评价的时候,究竟用什么符号表示孩子们的加减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孩子们最喜欢卡通图画了,我决定用简单的卡通图画来表示,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赞同。
有的老师用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减分。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形象直观。
我确实一直在努力让我的课堂成为高效、幸福的课堂。
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我乐在其中。
并要沿着这条教学之路坚定地走下去。
第四篇:金点子案例
学生厌学怎么办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厌学以及由厌学导致的逃学、辍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有了一些起色,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厌学问题依然存在。
面对这个问
题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厌学、逃学和辍学方面的资料和心理学方面的评价报告,借鉴成功案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我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二、问题解决的实施方法和成功案例
1、细心体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老师与学生每天生活、学习在一起,只要有心、留心、细心、耐心,就会发现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
刘安顺是我2007年教过的一个学生,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
我注意到他很少注意听讲,将课本放在桌子上,他便在下面做别的事情,无论你提问什么问题,他都很少回答,数学老师也多次向我反映他的一些情况,与我观察到的大致相同。
一次,我特意叫他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低着头不说话,课后,我把他叫到我家中,与他进行了一次朋友般的长谈。
我了解到在他8岁那年,父亲遇车祸去世,换有精神病的母亲改嫁他乡。
从那以后,他跟随爷爷和奶奶生活,现在爷爷八十多岁,奶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奶奶的身体也不好,常常生病,他们二老一小艰难的相依为命。
刘安顺说:他想退学捡破烂来供养爷爷奶奶。
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我在心里暗暗的责备自己,我是一个多么不称职的老师啊。
我向学校反映了他的情况后,学校为此减免了他的学杂费,2007年暑假,他又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到县教育局领取了500元特困生助学金。
后来我又帮他分析了家庭与个人,学习与家庭的关系,给他讲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创造财富的例子,并让它日后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他。
临走时,我送他一身衣服,他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从这件事上,我知道他是个很懂事很要强的孩子。
以后,他常来我家,说一些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数学老师也向我反映刘安顺像换了个人,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每个学生不管学习好与差,只要做老师的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了解他们的需要,不要因一两次学习上的失败,就不理不管,甚至恶语打击。
因为现在的学生很敏感,很脆弱,只有加以爱护,学
生才会敬爱你,“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自然也会爱上你所热任教的那门课,学习就有了兴趣,兴趣会改变一个人的学习状态。
2、学会倾听,即在交流中找症结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入手,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谈话中将问题暴露,不要打断学生的谈话,让兴奋点成为希望的火种,古人曰:“善听则明”,此言不虚。
学会倾听,与学生交朋友,这一点很重要。
我认为朋友式导引在于长久,在于稳固,而非泛泛;在于平等交心,有事就找朋友(这里的朋友指老师),而非恭恭敬敬;在于带着问题交流,而非高调乱侃。
王梅梅是我在2006年教过的一个学生,刚接过这个班时,她学习在班上还属前半截,可谁知,下学期她的学习一下滑到后半截,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见到老师也不爱说话,英语老师对此也颇有议论。
于是我单独与她谈了多次。
通过交流,找到了原因。
王梅梅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性格很内向,学习认认真真,只因一次数学抽考,老师教他们怎样怎样作弊,还说如果谁考不好或者不帮助前后的同学,那他就和谁算帐。
这次考试她没帮助同学作弊(她说那是害同学,不是帮助同学。
我也同意她的这种观点。
),自己也没考好,影响到老师的名次,因此被数学老师说了一顿,还让她站了一节课。
从那以后,她变的沉默了,不自信了,认为自己确实笨,只能混天熬日头了。
经过多次沟通,我分析了她的优势,表扬了她的正义感,帮他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并客观评价了老师体罚她给她造成的伤害,我还替数学老师向她道歉,鼓励她变压力为动力。
后来我们走的更近了,她常把其它学科的一些问题与我一起讨论。
我又看到了她非常优秀的一面。
现在她已是初三的优秀班干部了。
由此我感慨,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和褒奖,这与你无失,与学生却是大有裨益。
3、以心换心,打开心结。
王海强是我教的七年级的一个学生,挺聪明,学习不错。
可这个学期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降,课堂上常无精打采,问题回答的一塌糊涂,并且常常无故缺课,经过了解,知道他迷上了网吧游戏。
他父亲为此狠狠打过他几次,可不管用。
我了解到情况后,就格外注意他。
当他又一次没来上课时,我断定他一定又去打游戏了。
我骑着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