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除法并掌握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感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用竖式计算除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使学生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
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课时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课时
教学建议
1.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通过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
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进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结合平均分的实际操作过程,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试商的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并直观地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3.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无论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都要注意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看懂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内容的编排有以下两个特点:(1)把单式折线图和复式折线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

(2)选择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教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
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

课时分配
折线统计图2课时
活动课蒜叶的生长1课时
教学建议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

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主要教学因数和倍数,以及公因数和公倍数等内容。

本单元内容大体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同时认识奇数和偶数。

第二段,认识质数、合数和质因数,学习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第三段,认识公因数和最大
公因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后,安排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 使学生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3. 使学生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4.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时分配
1 因数与倍数3课时
2 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
2课时
3 公因数和公倍数2课时
活动课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教学建议
联系具体的乘法算式,教学非0自然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探索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与部分倍数的方法,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进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使因数和倍数知识更有应用价值。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得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理与练习、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时分配
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课时
2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课时
3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2课时
4 通分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活动课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一共编排两道例题。

例1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其中,例题重点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随后的“试一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例2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在随后的练习中,通过题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领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尝试进行相应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相应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课时分配
分数加法和减法2课时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 把分数加、减法计算和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例1、例2和例3教学圆的认识;例4、例5教学圆的周长,例6教学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例7、例8、例9、例10教学圆的面积;例11教学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课时分配
1 圆和扇形 2课时
2 圆的周长的计算及应用 2课时
3 圆的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课时
教学建议
1.以画圆为主线,逐步认识圆。

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再教学用圆规画圆;一种是先教学画圆,再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

第一种思路,有利于学生对圆的主要特征的接受,用圆规画圆的教学是侧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技能;第二种思路则让学生通过画圆,形成对圆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借助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车轮形象地描述车轮的周长,通过看图比
较,体会周长是由直径决定的,这使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过程中,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通过拼剪将圆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体现了转化思想。

3.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以圆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教材安排了有关圆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在教学中,提示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计算。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以及数与计算的角度分别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过程和特点,逐步积累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主动应用策略的自觉性。

教材中还安排了涉及图形和计算等不同内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转化”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时分配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教学建议
本单元着重讲解转化思想的应用,转化是指把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变成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

转化思想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数学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这部分教材一共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是“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分数、因数和倍数等知识,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应用方程、分数知识和转化策略解决相应的问题。

第二段是“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应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第三段是“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复习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并应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第四段是“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动手测量,收集、交流信息,再次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第五段是“自我评价”,主要引导学生对照给出的评价指标,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出综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和特点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易方程(含一步计算的方程以及形如ax±b=c、ax±bx=c、ax±bc=d的方程),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关系,会列学过的方程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会求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会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正确比较异分母分数以及分数与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合理灵活地计算简单的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计算圆和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利用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折线统计图,能对统计图呈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课时分配
1 数的世界2课时
2 图形王国1课时
3 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1课时
教学建议
复习课不只是把知识重现一次,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查缺补漏,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初步形
成知识网。

在复习时再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