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的“贾”如何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贾的“贾”如何读
陆贾山是三国时期驻军之地
2007-8-15 9:07:00
陆贾(jia)山,是益阳资水南岸的一个古地名。

据史记载;“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楚襄樊人,汉高祖定天下,常使诸侯为说客,官至太中大夫”。

又载;向高祖建议;“夫道莫大于无为”,是汉初“清静无为”和“休生养息”国策的倡导者。

自然,他的名字不会读贾(gu), 这除了“贾”这个多音字在姓名中应读贾(jia)的原因外,还有中国历来就是重农抑商的政治原因,商贾(gu )向来就被视为短斤少两,掺杂使假的奸人。

因此,作为政治家的陆贾决不会让他的名字读作贾(gu )的。

今天的益阳人之所以读贾(gu ),实在是“久违了”的缘故,确实,这个地名在益阳已近半个世纪不曾提及,但,现代益阳人知道的陆贾山,却是在桃花仑和大海塘之间的陆贾山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建的家用电器市场一条街,后因市场的自然发展,已逐步形成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综合性市场,又由于地处319国道的闹区,故贸易兴隆,幅射力很大。

其实,这里并不是陆贾山,充其量只能叫陆贾山的南山脚和大海塘的西北坡地,叫陆贾山庄则是说得过去的,陆贾山庄的一个“庄”字,也实际说明了这里不是陆贾山,真正陆贾山的主坡就是现在市废旧公司和资江瓷厂包括茶亭街、资江堤岸与河床,都是陆贾山延神的坡地。

陆贾山,一处自古以来就是黄土山坡,原本是史前地壳的北越板块向欧亚板块靠拢挤压,约10亿年前左右,燕山期地壳运动,海底火山爆发与益阳南部,出现了海退,江南古大陆产生而呈现出地台。

此时,湘北、湘中地壳凹陷而出现了洞庭湖。

由于地壳运动留下这处黄土山岗,是洞庭湖南边的山峰。

但由于黄土属原始聚板土,贫瘠而带凉性,故千百年来,长不成大树,只生长些杂草和矮小灌木,又由于黄土带凉性的原因,被当地人用来保存食物用品,益阳的松花皮蛋之
所以享誉海外,就是因有这种黄泥巴裹蛋的原因。

益阳松花皮蛋,清凉可口,味道鲜美,曾获国家金、银奖,一度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

但陆贾山更现实的作用,则还是埋葬死人,(江北的老益阳城区属洞庭湖淤积平地,地下只有沙泥),正所谓,“何处黄土不埋人”,故自秦汉有益阳老城区以来,这里就一直是益阳城区埋人的坟岗。

但这样一处荒凉的乱坟岗,却何以用陆贾这样一个著名的政论辞赋家名字去命名呢?陆贾生不在此地,葬不在此处,何以故?为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翻阅了有关益阳的许多史料和走访了解益阳的人士,无正史记载,只找到一种传说;陆贾出使南越时,曾小居此地。

经过和“小居”,就以姓名命名,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再者,陆贾山从秦汉以来就一直是葬人的坟地,陆贾会住在这荒凉的乱坟岗上么?因此,我们根据历史的地理风貌和益阳的风土人情、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大胆的做出这样一种假设推论。

在远古的西汉时期,益阳老百姓由于受国家“清静无为”和“休生养息”国策的影响,逐步过上了平静太平的日子,于是,在炎热的夏天夜晚,住在益阳江北市区的人们,纷纷都到河堤上来纳凉消暑(益阳居民有上千年河边纳凉的习俗),望着满天的星斗和河中的渔火,同时,也远望着河对面朦胧的埋人山黛,对那因暑气蒸腾而离地丈余的漫山绿色磷火,少年人不禁发生了疑问;对面那山怎么是绿色的?怎么比白天高出了那么多?于是,有经验的老人便在星光河风中作出经验解释;那绿色的是磷火,可离地走动,变得高了,并不是山坡高了,而是“假山”。

于是,“绿假山”便因此而得名,益阳话“绿”“陆”同音,假与贾本身就是同音。

之所以与陆贾联系起来,是因为陆贾倡导的“休生养息”政策就象今天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一样,已使老百姓受益获利而得人心,陆贾的名字早就在当时楚国的老百姓心中占有位置,于是,对面那座埋人的山岗便被城区居民谐音叫成了“陆贾山”,这也是益阳人特有的感恩和纪念陆贾的方式,因此,“陆贾山”的定名应该是在西汉时期便确定下来了的。

陆贾山在一个世纪前都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坟场,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搞开发时许多人都曾见到过漫山遍野的白骨和骷髅,这之
前凄凉的情景也有许多历史和古诗的记载,清士大夫田沐霖曾这样用诗描述过陆贾山的夜景:
腾腾杀气起前津,三里桥头万马屯。

残垒荒烟迷白骨,孤村夜雨走青燐。

这里所指的“青燐”,就是对岸城区所看到的绿色“鬼火”。

但使“陆贾山”名声大振、并使其成为中国历史舞台的背景、则是三国时期鲁肃和甘宁在益阳的驻军。

据三国志《先主传》、《鲁肃传》最早记载;“备既定益洲,权求于长沙、零陵、桂阳、备不承旨,备遣派关羽争三郡,权遣鲁肃往益阳与关羽相拒”。

一句“权遣鲁肃往益阳与关羽相拒”,虽说的具体,但却是大手笔用的粗线条,在益阳什么地方?这就是陆贾山了。

关于这一点的认定,我们最好还是引用[北魏]郦道元(466~527年),《水经注》卷三十八,资水、涟水、湘水、漓水、溱水中的一段记载;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出益阳县,其间径流山峡,名之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

又东北过益阳县北,县有关羽濑,所谓关侯滩也。

南对甘宁故垒,昔关羽屯军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宁拒之于是水。

宁谓肃曰:羽闻吾咳唾之声,不敢渡也,渡则成擒矣。

羽夜闻宁处分,曰兴霸声也,遂不渡。

茱萸江又东径益阳县北,又谓之资水。

应劭曰:县在益水之阳。

今无益水,亦或资水之殊目矣。

然此县之左右,处处有深潭,渔者咸轻舟委浪,谣咏相和。

罗君章所谓其声绵邈者也。

水南十里,有井数百口,浅者四五尺,或三五丈,深者亦不测其深。

古老相传,昔人以杖撞地,辄便成井。

或云古人采金沙处,莫详其实也。

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

湖即洞庭湖也。

所入之处,谓之益阳江口”。

《水经注》成书于六世纪初,是《三国志》200年后的历史地理巨著,也是国内目前研究三国历史最早、也最有参考价值和权威的两本书,三国志认定“权遣鲁肃往益阳与关羽相拒”,水经注则具体到“南对甘宁故垒”,那么,这个益阳千年来葬死人的坟岗,又被城区居民定名为“陆贾山”的山头,竟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过国内举世瞩
目的辉煌,而关羽、鲁肃演义益阳的故事也就是在这个舞台背景下展开,“陆贾山”,益阳三国故事的大舞台。

陆贾山的渡口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陆口。

其实,《三国演义》把单刀赴会的地点具体定在陆口,就更加证实了关羽是在这里单刀赴会的。

所谓陆口,就是陆贾山渡口,在军事上简化地名,这是古代军事联络报告的起码常识。

现在的益阳,除有史书记载外,更有多处的史迹为证;
1、甘垒夜月,这是明代总结出的益阳十景之九,就是吴将甘宁在陆贾山右侧蛇山筑的瞭望观察台,也就是现在铁铺岭的境内。

甘宁长时间驻兵在此,与关羽隔河相拒,由于当时孙、刘还处于联合抗曹的联盟中,故各守边界。

其界就是资江河。

2、关濑惊湍,也是益阳的十景之一,原本是资水流入益阳城区,被当时在河中的青龙州、萝卜州、蔡家州所堵,造成水流不畅,资水从沙石上流过,水位变浅,如万马奔腾,似惊雷轰鸣,故成为一景观。

之所以叫“关濑惊湍”,则是指鲁肃因关羽单刀赴会扣杀不果,担心翻脸后关羽会从此水浅处涉河报复,故要甘宁夜晚在此防备守护,甘宁给自己壮胆,彻夜咳嗽,加上水流轰鸣,似有千军万马守护,关羽夜间闻声,说;“此乃兴霸之言也!”,终未渡江。

其实,这是益阳后来归还东吴后对甘宁的神化,以关羽威震华夏的声威和武艺,连孙权都不放在眼里,岂惧一小将兴霸?主要是关羽当时觉得理亏,又恐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大策,未想渡江而已,以此使甘宁浪得虚名(浪得虚名的成语,大概就出自益阳的关濑惊湍)。

3、神话甘宁的还一处景点,那就是在大码头的将军庙了,这个将军就是甘宁,在大码头打造航运祖师爷魏公之前,一直是益阳资江的守护神。

4、甘宁目前在益阳广有子孙后代,在黄泥湖乡甘家垅村,甘姓就是当地的一个大姓,现有地名甘家垅就是因此大姓而命名。

罗贯中《三国演义》所说的荆州附近的陆口,查遍荆州古城历史和三国荆州地图以及公安、江陵、潜江的地图,也找不到陆口这个地方,倒是在湖北的嘉鱼县赤壁古战场的附近查到了一个陆溪,“陆溪”
与“陆口”除地名不对之外,其地点也相隔千里,赤壁之战后,已属于当时东吴的腹地,这里显然是罗贯中弄错了。

至于现代国内的某些权威对陆口的解释;“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这就更不合逻辑了,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初,孙刘联军取得赤壁大战的全面胜利以后,东吴乘胜派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蒲沂口早就成了吴国的腹地,怎么会在6年后派甘宁和鲁肃“屯兵陆口”与荆州相隔五百里外去讨荆州呢?这就更加解释不通了。

事实是;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终於夺取了益州。

孙权马上派出使臣前往益州,交涉归还荆州事宜。

这个使者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

刘备当然不答应归还荆州,他的答复是:“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相与耳。

”孙权明白这是刘备的拖延计策,于建安二十年初(215年),就单方面行动,委派官员,前往刘备势力范围接管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关羽派出军队将东吴任命的各级官员驱逐出境,孙权大怒,派遣吕蒙率军二万,进行武力夺取。

吕蒙移书三郡,长沙、桂阳同意归附东吴。

零陵太守郝普则效忠刘备,不肯归还,于是受到孙氏军队的攻击。

刘备听闻变故,亲自从蜀郡成都赶赴公安前线,命关羽率军三万保卫三郡。

孙权命鲁肃率领二万人部队驻军益阳,“屯兵陆口”(今湖南省益阳市资水南岸陆贾山渡口),作好抵御长沙、桂阳不受刘氏军队的攻击的准备;另外又飞书召吕蒙从零陵急赴益阳,增援鲁肃。

于是,双方在益阳摆出了这种重兵压境、隔江对恃的局面。

因此,《三国演义》所说的“陆口”,只能是益阳的陆贾山陆溪之口,除此,任何解释都不合逻辑。

这之后,曹操攻击西川,诸葛亮要孙权出兵分散曹操的兵力,主动遣伊籍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蜀国撤兵,地属东吴。

于是,孙权便要鲁肃接替甘宁、吕蒙的兵权,换二将去攻打皖城,鲁肃又继续“屯兵陆口”。

这就更证实了陆口就是陆贾山之口了。

因此这时益阳已属东吴管辖,鲁肃虽然还“屯兵陆口”,但他本人却不得不住进益阳城区来主政,鲁肃住益阳的史迹就更多了,象东门口的鲁肃堤,就是鲁肃主政时所修,还有鲁肃巷,就是鲁肃居住出入的巷子,原来的益阳老城区东门口就叫鲁肃城。

当然,还应该有鲁肃俯,但由
于年代久远,缺乏保护,现在也就只有传说了。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写道;“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忽合肥报来;“东吴陆口守将鲁肃身故”,年仅46岁”。

这样说来,鲁肃在益阳只主持了两年政务,就死在益阳的任上,至于葬在何处?虽史无记载,因鲁肃死在冬天,以鲁肃的为人和地位,完全应该运回吴国进行国葬或运回祖籍安葬,但鲁肃是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当时在魏国曹操的控制之下,运回祖籍安葬显然是不可能。

现在湖南岳阳距岳阳楼一公里的“吴大夫鲁公肃墓”,当时就已经是吴国的腹地巴丘,就更加证实了鲁肃死在益阳任上的依据,岳阳与益阳一水相通,运往岳阳安葬是符合历史、也是符合逻辑的的。

至于江苏镇江和武汉龟山的“鲁肃墓”,现已证实,都是衣冠冢。

陆贾山虽在三国时期轰轰烈烈热闹了十多年,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则是一片荒凉之地,千百年来,朦胧的月色只能给杂草丛生、乱坟遍布的陆贾山增添无限的凄凉,明进士罗允元曾留诗描述:荒城迷野树,山月度闲关。

肃气横牛斗,侵人毛骨寒。

这里的“关”和“肃”是否指关羽和鲁肃在这里的作为呢?我不得而知,还待史学家去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