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复习整理(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整理(最新)
第一篇:软件工程导论复习整理(最新)
第一章
1..软件危机: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2.软件与硬件的区别: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

3.软件: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4.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校地维护它。

5.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6.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

它采用结构化技术来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并使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或软件工程环境来支持结构化技术的运用。

7.面向对象方法学把数据和行为看成同等重要的,它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

8.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时期:1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2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3运行维护(软件维护)。

9.4类软件维护活动:改正性维护,也就是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错误;适应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完善性维护,即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或扩充软件使它更完善;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

10.“瀑布模型”的缺点:它是由文档驱动的,仅仅通过写在纸上的静态的规格说明,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动态的软件产品;瀑布模型几乎完全依赖于书面的规格说明,很可能导致最终开发出的产品不能真正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11.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原型系统已经通过与用户交互而得到验证,据此产生的规格说明文档正确地描述了用户需求;开发人员通过建立原型系统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因此,在设计和编码阶段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自然减少了在后续阶段需要改正前面阶段所犯错误的可能性。

第二章1.可行性研究的三个方面: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经济可行性: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
2.数据流图的4个基本符号及画法P41
3.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4.符号含义:=表示“等价于”或“定义为”;+表示连接;[ ]表示“或”,用“|”分隔;{ }表示“重复”,()表示“可选”用“,”号隔开;1{A}5 表示上限和下限。

5.高校电话号码数据的定义P54
第三章
1.需求分析3种模型:数据模型:实体-联系图,描绘数据对象及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功能模型:数据流图,描绘当数据在软件系统中移动时被变换的逻辑过程;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指明了作为外部事件结果的系统行为,描绘了系统的各种行为模式。

2.ER图3种基本成分:实体(数据对象),关系,属性。

P64
3.软件需求验证的四个方面: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有效性。

第四章
1.总体设计2个主要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2.信息隐藏:设计和确定模块,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特定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3.模块独立2个度量标准:内聚和耦合。

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4.耦合与内聚判定P98-99
5.深度:表示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它往往粗略的标志一个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深度和程序长度之间应该有粗略的对应关系;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扇出:是一个模块直接控制(调用)的模块数目;扇入:表明一个模块有多少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6.P100 模块的作用域和模块的控制域之间的关系:模块的作用域定义为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模块的控制域是这个模块本身以及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在设计的很好的系统中,所有受判定影响的模块应该都从属于做出判定的那个模块,最好局限于做出判定的那个模块本身以及它的直属下级模块)。

6.层次图,结构图P10
2第六章
1.结构程序设计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一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2.P124 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过程设计语言。

3.画出伪码程序的程序流程图和盒图 P1
41第七章
1.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综合测试: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2.为什么软件测试不能由程序的编写人员来做?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力案的设计。

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试,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3)由于测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由程
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

3.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把程序看作一个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对程序接口进行测试,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受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
(2)白盒测试:把程序堪称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处理算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4.测试步骤: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运行。

P151
5.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系统化技术,即是在把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的同时进行测试,由模块组装成程序时两种方法:非渐增式测试方法和渐增式测试方法。

6.P162 逻辑覆盖标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还有点覆盖,边覆盖,路径覆盖)。

7.设计测试用例:P16
2第八章
1.软件维护: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者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2.维护工作量的一个模型:M = P + K × exp(c-d)其中: M是维护用的总工作量,P是生产性工作量,K是经验常数,c是复杂程度d 是维护人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

exp,以自然对数e为底指数函数,Exponential(指数曲线)。

3.软件可维护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软件产品可维护性?
答:软件的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是决定软件可维护下的基本因素。

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和软件可维护性有密切关系。

良好的设计,完整准确易读易理解的文档资料,以及一系列严格的复审和测试,使得一旦发现错误时比较容易诊断和纠正,当用户有新要求
或外部环境变化时软件能较容易地适应,并且能够减少维护引入的错误。

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充分考虑维护问题,并且为软件维护预做准备。

第九章
1.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类,实例,消息,方法,属性,封装,继承,多态性P209-215 对象:是封装了数据结构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封装体(类的实例)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描述(支持继承的抽象数据类型)实例:是由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消息:就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由3部分组成:接收消息的对象,消息选择符,零个或多个变元
方法: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响应消息的方法
属性:类中所定义的数据,对客观世界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的抽象
封住:就是信息隐藏,通过封装对外界隐藏了对象的实现细节
继承: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
多态性:指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2.面向对象建模: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类名
3.对象模型:P217 属性类图符号:服务
4.表示关系的符号: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等4种关系关联:表示俩个类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语义上的联系泛化:是通用元素和具体元素之间的一种分类关系
依赖:描述俩个模型元素(类,用例等)之间的语义连接关系
细化:用来协调不同阶段模型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开发阶段不同抽象层次的模型之间的相关性,常常用于跟踪模型的演变。

5.功能模型:用例图包含的模型元素有系统、行为者、用例及用例之间的关系P224
第十章
1.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2.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的基本方法P235-255
第二篇:软件工程导论复习材料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因素促使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复杂。

A.计算机内存和存储容量上的巨大增长
B.外部输入/输出选项的更加多样性
C.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深刻变化
D.以上所有选项
2.下面的()不再是现代软件工程师关注的问题。

A.为什么不能在产品发布前去除软件错误?
B.为什么软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C.为什么开发一个软件的成本这么高?
D.为什么计算机硬件的成本这么高?
3.软件会逐渐退化而不会磨损,其原因在于()。

A.软件备件很难订购
B.软件错误通常发生在使用之后
C.通常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
D.不断的变更使组件接口之间引起错误软件
4.大多数软件仍然是定制开发的,其原因在于()。

A.软件组件重用是十分普遍的
B.可重用的组件太昂贵而无法使用
C.软件在不使用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很容易构造出来
D.商业组件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可以得到
5.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A.软件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面爆发
B.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解决了软件危机的问题
C.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D.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产品中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1.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线性迭代模型
B、顺序迭代模型
C、线性顺序模型
D、及早见产品模型 2.()是用户和设计交换最频繁的方法。

A、原型化方法
B、瀑布模型方法
C、螺旋模型方法
D、构件组装模型5.在软件开发模型中,提出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是()A.瀑布模型
B.喷泉模型
C.增量模型
D.螺旋模型
1.软件工程的方法只适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对小型软件的开发没有帮助。

()1.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主要表现有那些?
1.有人认为 软件工程过于耗费时间,并且妨碍开发人员的编程效率。

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2.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描述了()。

A.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其约束
B.每个指定系统的实现
C.软件体系结构的元素
D.系统仿真所需要的时间
7.软件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简化、压缩的
B.详细的
C.彻底的
D.深入的1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图不易表示数据结构
B.流程图容易造成非结构化的程序结构
C.流程图支持逐步求精
D.流程图描述的是程序的逻辑结构1.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A、软件做什么
B、用户使用界面
C、输入的信息
D、软件的规模
2.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人员要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需求。

A、功能 B、性能 C、数据 D、环境 24.软件可行性研究一般不考虑()
A.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B.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C.待开发软件是否有市场、经济上是否合算
D.待开发的软件是否会有质量问题25.需求规格说明描述了()
A.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其约束
B.每个指定系统的实现
C.软件体系结构的元素
D.系统仿真所需要的时间
26.需求分析阶段,分析人员要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需求 A.功能
B.性能
C.数据
D.环境
7.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从
角度评价开发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3.()目前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不同的客户提出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但每个人都争辩自己是正确的。

5.()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明确软件做什么。

2.可行性研究主要确定问题分析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是否有可行的解。

()
6.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员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明确软件做什么。

()
7.数据流图的画法?
3.软件设计与编码.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文档不包括()。

A.概要设计说明书
B.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C.用户手册
D.开发进度月报.一个模块把数值作为参数传送给另一个模块,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A.数据耦合 B.公共耦合 C.控制耦合 D.标记耦合10.与详细设计相对应的是数据库的()设计。

A.概念
B.逻辑
C.物理
D.功能 19.序言性注释主要内容不包括()。

A.模块的接口
B.数据的描述
C.模块的功能
D.数据的状态 11.模块化的目的是:()
A、增加内聚性
B、降低复杂性
C、提高易读性
D、减少耦合性 12.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

A、低内聚低耦合
B、低内聚高耦合
C、高内聚低耦合
D、高内聚高耦合13.下列耦合中,耦合程度最高的是:()A、标记耦合B、控制耦合 C、内容耦合 D、公共耦合 14.模块间耦合程度越高,说明模块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越()。

A、松散 B、紧密 C、无法判断 D、相等15.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

B、顺序、选择和重复。

C、递归、堆栈和队列。

D、调用、返回和转移。

2.软件设计阶段一般分为

两个阶段。

3.软件开发过程中,模块化开发追求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6.数据建模常用的模型是______________。

任何程序都可由
、和
3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这3种基本结构的共同点是
、。

4.软件人员的数量与软件开发进度成正比。

()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中,模块越小,模块化的优点越明显。

一般来说,模块的大小都在10行以下。

()
9.模块化,信息隐藏,抽象和逐步求精的软件设计原则有助于得到高内聚,低耦合度的软件产品。

()
10.程序设计风格指导原则提出,尽量多使用临时变量。

()8.模块化程序设计中,模块越小,模块化的优点越明显。

()
4.软件测试
13.()方法需要考察模块间的接口和各模块之间的联系。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16.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时间最长、所花费的精力和费用也最多的阶段是()。

A.详细设计
B.维护
C.概要设计
D.测试 16.软件测试的目的是?()A、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B、找出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
C、证明软件系统中存在错误
D、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系统中的错误
17.()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

A.技术创新
B.测试
C.技术创造
D.技术评审
18.软件维护工作的最主要部分是()。

A、校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19.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

A、确认测试 B、集成测试 C、验收测试 D、系统测试
20.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是指()。

A、开发时的错误B、隐含的错误
C、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
D、运行时误操作
33.发现错误能力最弱的是()A.语句覆盖
B.判定覆盖
C.条件覆盖
D.路径覆盖 34.()方法需要考察模块间的接口和各模块之间的联系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1.软件测试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4.软件维护可分为四类,它们是改正性维护,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8.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是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和_____。

9.软件质量保证应从________开始,直到投入使用和售后服务的软件生存期的每一阶段中 4 的每一步骤。

3.为了加快软件维护作业的进度,应尽可能增加维护人员的数目。

()
5.质量保证是为了保证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
6.判定覆盖不一定包含条件覆盖,条件覆盖也不一定包含判定覆盖。

()
7.测试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误,不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

()3.软件维护就是改正软件中的错误。

()
10.用黑盒法测试时,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内部逻辑设计的。

(11.基本路径测试的分析方法?)5
5.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UML)..()意味着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A.消息
B.多继承
C.多态性
D.封装.顺序图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它与()是同构的。

A.用例图
B.类图
C.协作图
D.状态图
28.在软件工程学中,我们把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定义为()A.类
B.属性
C.对象
D.消息
29.顺序图反映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它与()是同构的
A.用例图
B.类图
C.协作图
D.状态图35.下列关于UML叙述不正确的是()A、UML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且是可视化的B、UML是一种文档化语言 C、UML是一种可用于详细描述的语言
D、UML是一种构造语言
36.表示一种一般事物(父类)和特殊事物(子类)之间的关系是()A、依赖
B、关联
C、泛化
D、实现 1.()用例参与者总是人员而不是系统设备。

6.()面向对象设计是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技术生成软件实现环境下的设计模型。

8.()关系数据库可以完全支持面向对象的概念,面向对象设计中的类可以直接对应到关系数据库中的表。

9.UML用例图的画法?
6.项目管理
38.CMMI体系中,第三级是()A、已管理级
B、已量化管理级
C、已定义级
D、持续优化级 5.软件配置管理中,基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软件工作产品一旦成为基线就不能再更改了。

4.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4.什么是基线?
第三篇:软件工程导论最全复习总结(精)
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开发过程中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2、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
程序序列;数据是是使程序能够适当的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
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3、软件工程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4、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软件过程基本上可以用瀑布模型来描述。

6、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7、Rup把软件生命周期划为:初始、精化、构建、移交阶段。

8、可行性研究的三方面: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9、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他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
所经受的变化。

10、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程图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11、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数据字典,数据如就不严格, 没有流程图,数据字典也难以发挥作用。

12、需求分析阶段结束之前,系统分析员应该写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书面形式准
确的描述软件需求。

13、9、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4、ER图中包含了实体、关系和属性,矩形代表实体,菱形表示关系,椭圆或圆角矩
形表示属性,用直线把实体和其属性连接。

15、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有效性。

16、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总体设计又称为
概要设或初步设计。

17、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有两个定性标量度量:内聚和耦合。

18、软件测试的目标:(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好的
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
功的测试是发现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19、软件测试步骤: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运行。

20、软件可靠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的运行的概率。

21、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通常需要建立3种形式的模型: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
象模型,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和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22、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在任何情况下,对象模型始终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最核心的。

23、通常,使用UML提供的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

24、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等4种关系。

25、在UML中,在一段为空心的三角形的连线表示泛化关系。

26、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

27、广义的说,软件重用可分为知识重用、方法和标准的重用、软件成分的重用。

28、工程网络和Gantt图同样是安排进度和管理工程进度情况的强有力的工具。

29、3种典型人员组织方式:民主制程序员组、住程序员组、现代程序员组。

30、软件过程的输出信息可以分为3类计算机程序、描述计算机程序的文档、数据,这
些项组成了软件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信息,人们把他们统称为软件配置,而这些项就是软件配置项。

31、Cmm把软件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分成5个阶段,并把这些阶段排序,形
成五个逐层提高的等级。

能力的成熟度的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初始级(1级、可重复级(2级、已定义级(3级已管理级(4级和优化级(5级。

15、编码风格:持续内部文档、数据说明、语句构造、输入输出、效率、32、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