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绥棱县第四中学刘淑珍大家知道,数学教学的改革,重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就目前各地的教学来看,各地的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还是以自己讲为主;有些地方的教师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兼而有之;而有的地方什么都一刀切。实际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还要结合学校数学教学的学情来进行。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我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主动学习。初中学生无论是学识还是年龄,都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个体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替代的,也是替代不了的。教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我看来,教师只能引导、疏通和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把学生这种独立的个性,独立学习的能力挖掘出来,也就达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从思想教育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由于一些学生,在平时养成了一种以来的习惯,让他们自主学习,一是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二他们也没有这样的习惯。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的时候,首先要把数学自主学习的意义向学生讲清,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在学生懂得了自主学习的意义的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能自学明白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们独立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就是自主学习。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自主学习后,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也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给学生,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出来后,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展示的方法,展示出来。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坚持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被开发出来,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要把自主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的不能光说不做,而是要把对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有些教师害怕学生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既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怕影响学生系的成绩,所以不敢放开手脚,显而易见,在这样思想的支配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不会真正出来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那么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提高吗?那么作为教师的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呢?在我看来: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第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想认识、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的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问题意识也不尽相同。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额能力。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

提出问

题的意义:“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对陪阿姨您个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入手。由于是他自己在独立思考中得来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要彻底地属于他自己所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学“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时,可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坐标纸上,亲自动手操作,进而得出结论。由于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知识记得牢固。

四、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大家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无非是“预习——听课——自学——练习——测试”,如果在数学教师上课前,学生呢个能够很好的预习,那么他上课就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就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可是有些同学恰恰是课前不预习,这样的学生上课只能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学习,他们或者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一知半解,或者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茫然无措,因为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他们不可能把握住教师讲课的重点,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自然而然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自学能力的培养上意义多么重大。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

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搞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有些老师认为,学生课前预习了,对新课了解了,在上课学习时就没有新鲜感、新奇感,学生就不会认真听讲。其实,我们权衡一下利弊,不难看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指导好学生怎样预习,把预习落在实

五、利用课上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1.对于概念,要做到“三会”,会叙述,会判别,会举例。要求学生在读数学时也要咬文嚼字,要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在字里行间找学问,能找出关键的字词,会用正确的语言叙述,举出符合含义的例子,对别人举出的例子会根据定义判断其真假。例如:圆周角的定义,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角的顶点在圆上,二是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要注意区分圆周角与圆心角、弦切角等与圆有关的角的不同。

2.对于定理、公式,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明确由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以提高智力的抽象程度,掌握定理、公式的应用,并能熟练灵活地应用,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自

己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要提醒学生必须是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实根存在,即△=b2-4ac≥0的前提下,二根x1、x2之间才有x1+x2=-b/a,x1·x2=c/a的关系,并要在此基础上,会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计算x12+x22,1/x1+1/x2等相关代数式的值。

3.对于课本中的例题,要先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要求,而后自己想想比比、划划点点,自己试着解答,再与课本中的解答相对照。若自己错了,就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若对了,要看看自己的解答与课本上的解答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解法好些,好在哪里。同时,再想一处。想,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若是相关联的题组,要相互比较,寻找领悟处

4.对有难度的知识点,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有些课文整篇难懂,如“点的轨迹”一节,学生对其中的定义、探求证明都会感到棘手,让学生自己读,就难以理解。如果老师采用边读边解释的方法,对照课本读讲结合,同步进行,有质疑,有讨论,有提问,有小结,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解释下读书,就能弄懂弄通,理解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