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总结5种类型术前谈话,您都碰到过吗?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总结5种类型术前谈话,您都碰到过吗?5篇
第一篇:医生总结5种类型术前谈话,您都碰到过吗?
医生总结5种类型术前谈话,您都碰到过吗?
众所周知,手术前医生要与病人以及家属谈话,称为术前谈话,这是国际通行的医疗模式。

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习惯、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和家属,某医生总结了大概5种类型术前谈话,希望通过说说和他们相处的感受,能够帮助医患相互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5种术前谈话,顺便探讨一下如何与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

术前谈话第一种类型:谦虚诚恳型
这些家属普遍素养较好,他们的学历背景可能比当事的医生要高,职务比在场的重要,社会背景更是令人敬仰,但他们表现出的谈话涵养还真的与他们所肩负的重任相称,先是表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尊重,其次表达对医务人员风险的理解,再次传达对医务人员辛勤的谢意,谈话逻辑性强,语气却相当谦虚,诚恳。

他们这种举止即使面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也会使他们肃然起敬,更何况如果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他们更会变得认真仔细,热情对待。

当然,更多的是学历、职务、社会背景都是普普通通的,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绝不亚于当事的医生,甚至还超过医生,在谈话时却非常谦虚、坦诚,他们同样也会赢得医务人员的敬重。

一次和谐的术前谈话有利于围手术期工作的开展。

术前谈话第二种类型:诚恐诚惶型
在临床上,医生给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术前谈话,它传递的是让病人以及家属了解手术的两面性,第一是治疗疾病,缓解病情,延缓恶化。

第二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因此带来的风险。

术前签字签的是知情书,绝不是签医生的免责书,也就是说在真正发生医疗行为后,如果是因为医生不负责任,哪怕是疏忽责任,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医疗措施,那医生所担当的责任该追究还是要追究的。

有时候医疗差错发生了,病人家属或许不懂得医疗行为的真正内
涵,但在旁的医务人员看得懂,院部会追究他,再说,他的良心也会从他的心灵深处谴责他。

况且我们的法律是健全的,因此,术前谈话最好不要诚恐诚惶。

但事实上,在临床术前谈话的过程中,还的的确确碰到不少诚恐诚惶型的,但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的举止也能被理解,他们担忧的是即将躺上手术台上的亲人,至少能体现他们非常孝顺,或者这家人在平时是其乐融融,是和睦相处的,他们在此时才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尽管他们对医疗知识理解或许没有当事的医生多,但这份亲情足以让医务人员羡慕。

此刻,医务人员应该给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尽可能给他们解释清楚,尽可能安抚好他们心里的担忧。

据我理解,他们这些人其实是很尊重医务人员的,在他们中很少有激烈的医患矛盾产生,医务人员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解释,更多的临床指导,尽可能有疑必解,有问必答,让他们心理得到安慰,服侍家人得到指导。

术前谈话,莫大的好处在于医患双方在手术之前有良好的沟通,患者以及家属可以通过谈话了解手术的结果预判和可能因此带来的风险。

因此,不应该简简单单把术前谈话视为一个医疗行为的手续,而是医疗行为中一个必要的过程。

在现实的临床实践中,还有以下谈话类型。

术前谈话第三种类型:无所畏惧型
与无所畏惧的人谈话,往往让你感到哭笑不得,不知是自己过于谨慎,还是他过于自信,即使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严重风险,却不知如何去说服他们,让他们理解医生想提醒的和想解释的。

更让医务人员有苦难言的是,虽然医生在术前谈话会谈得很仔细,有时候也谈得很严重,但在临床上真正出现风险的极少,真正出现并发症的稀有。

之所以会这样,这是因为前面有多多少少个临床实践作为铺垫,中间还有医疗制度进行规范,还有多年累积的临床经验来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病人是平平安安度过手术期,不料,这却更坚定了他们无所畏惧的个性,甚至还拿来作为平时夸奖自己的谈资。

最让医务人员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当和病人家属谈得非常认真时,他会突然毫无礼貌地对病人家属插话:“医生说的都是格式条款,你就大胆签吧。

”一下子把原本慎重的过程变成了一道草草的手续。

术前谈话第四种类型:一无所知型
在临床上有时候会遇上这样的病人和家属,当麻醉医生找他们进行术前谈话时,他们会惊讶地反问:“啊,你们麻醉也要术前签字啊?”“是的,因为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

”麻醉医生回答。

病人或者家属大惑不解,问:“麻醉会带来什么风险?”麻醉医生解释道:“手术既是治疗的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都可能因为这个创伤过程引起生命体征发生重大变化,都需要及时观察,及时抢救。

再说,在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过程中,其本身也包含很多风险。

”病人以及家属还是有点迷惑,“啊,手术这么危险啊?”“我说的是可能存在风险。

”麻醉医生进一步解释。

病人或者家属依然不明不白,问:“你们麻醉医生不就是打一针?”其意下不言而明,顿时,这场谈话让麻醉医生感到有点委屈。

其实,打一针,仅仅是麻醉的开始。

术前谈话第五种类型:蛮不讲理型
最让医务人员感到为难的就是个别病人家属蛮不讲理,他们还真的以为病人进入医院就一切安全了。

因此,和他们谈手术风险,经常会让他们感到很不高兴,甚至很恼火,当医务人员在讲解手术风险时,他们会指责医务人员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不做手术?”“你的意思是不是出了医疗事故,你们是没责任!”一旦在医疗过程中果真出现点差错,哪怕是一点点疏忽,那他们还真的会大动肝火,甚至大打出手,让医务人员感到在工作中连自己安全都存在问题。

如果此时再加上旁边人的起哄,一场“医闹”往往就此发生了。

如何与患者家属术前谈话?
与患者家属沟通,首先自己的思路要清晰,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

STEP
1、需不需要做(手术适应症)
这是第一步,和家属或患者交流的基石,即目前这个疾病到底是否需要手术来解决问题。

这个是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不用赘述。

STEP
2、能不能做(手术禁忌症)
比如说,患者高龄,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那么不能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手术前,再翻阅一次教科书,每个手术有哪些禁忌症,都要了然于胸。

STEP
3、要不要做(社会学)
作为一个医生,需要知道,面对的是一个患者,甚至是他的家族,要明确询问患者的预期,特别是肿瘤病人,更需要问清楚,因为会涉及到人财两空的境地。

比如说,对于肝癌的患者,你要清晰地知道不同的分期,手术后的生存率分别是多少,要明确肯定地告知患者家属,以免术后达不到他们的预期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而且不是所有的家属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完成一些风险大费用高的手术,这点也需要注意!
STEP
4、怎么做?(手术方式)
有上述三步的工作,就进入正式的流程,和家属充分沟通手术方式的异同及利弊,大有大的做法,也有它的风险,小有小的做法,同时也有它的弊端。

告知家属,我们的倾向是什么,同时也请家属选择合适的方式。

请记住,我们是医生,不是神棍!
上述四步,看似容易,实则很难,首先,你的专业知识有足够扎实,知道最新的进展;其次,要足够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能站在家属及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随时记得,我们和患者面对的是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

术前谈话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在手术之前了解手术、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预知术后愈后的情况。

一旦在术中或者术后发生意外或者什么并发症,病人以及家属也有心理准备,对于医疗行为的得与失也有充分理解。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医疗措施进行良性运转。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第二篇:术前谈话的五种类型总结
术前谈话的五种类型总结
术前谈话的五种类型总结
导语:众所周知,手术前医生要与病人以及家属谈话,称为术前谈话,这是国际通行的医疗模式。

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习惯、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和家属,某医生总结了大概5种类型术前谈话,希望通过说说和他们相处的感受,能够帮助医患相互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5种术前谈话,顺便探讨一下如何与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

术前谈话第一种类型:谦虚诚恳型
这些家属普遍素养较好,他们的学历背景可能比当事的医生要高,职务比在场的重要,社会背景更是令人敬仰,但他们表现出的谈话涵养还真的与他们所肩负的重任相称,先是表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尊重,其次表达对医务人员风险的理解,再次传达对医务人员辛勤的谢意,谈话逻辑性强,语气却相当谦虚,诚恳。

他们这种举止即使面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也会使他们肃然起敬,更何况如果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他们更会变得认真仔细,热情对待。

当然,更多的是学历、职务、社会背景都是普普通通的,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绝不亚于当事的医生,甚至还超过医生,在谈话时却非常谦虚、坦诚,他们同样也会赢得医务人员的敬重。

一次和谐的术前谈话有利于围手术期工作的开展。

术前谈话第二种类型:诚恐诚惶型
在临床上,医生给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术前谈话,它传递的是让病人以及家属了解手术的两面性,第一是治疗疾病,缓解病情,延缓恶化。

第二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因此带来的风险。

术前签字签的是知情书,绝不是签医生的免责书,也就是说在真正发生医疗行为后,如果是因为医生不负责任,哪怕是疏忽责任,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医疗措施,那医生所担当的责任该追究还是要追究的。

有时候医疗差错发生了,病人家属或许不懂得医疗行为的真正内涵,但在旁的医务人员看得懂,院部会追究他,再说,他的良心也会从他的心灵深处谴责他。

况且我们的法律是健全的,因此,术前谈话最好不要诚恐诚惶。

但事实上,在临床术前谈话的过程中,还的的确确碰到不少诚恐诚惶型的,但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的举止也能被理
解,他们担忧的是即将躺上手术台上的亲人,至少能体现他们非常孝顺,或者这家人在平时是其乐融融,是和睦相处的,他们在此时才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尽管他们对医疗知识理解或许没有当事的医生多,但这份亲情足以让医务人员羡慕。

此刻,医务人员应该给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尽可能给他们解释清楚,尽可能安抚好他们心里的担忧。

据我理解,他们这些人其实是很尊重医务人员的,在他们中很少有激烈的医患矛盾产生,医务人员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耐心解释,更多的临床指导,尽可能有疑必解,有问必答,让他们心理得到安慰,服侍家人得到指导。

术前谈话,莫大的好处在于医患双方在手术之前有良好的沟通,患者以及家属可以通过谈话了解手术的结果预判和可能因此带来的风险。

因此,不应该简简单单把术前谈话视为一个医疗行为的手续,而是医疗行为中一个必要的过程。

在现实的临床实践中,还有以下谈话类型。

术前谈话第三种类型:无所畏惧型
与无所畏惧的人谈话,往往让你感到哭笑不得,不知是自己过于谨慎,还是他过于自信,即使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严重风险,却不知如何去说服他们,让他们理解医生想提醒的和想解释的。

更让医务人员有苦难言的是,虽然医生在术前谈话会谈得很仔细,有时候也谈得很严重,但在临床上真正出现风险的极少,真正出现并发症的稀有。

之所以会这样,这是因为前面有多多少少个临床实践作为铺垫,中间还有医疗制度进行规范,还有多年累积的临床经验来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病人是平平安安度过手术期,不料,这却更坚定了他们无所畏惧的个性,甚至还拿来作为平时夸奖自己的谈资。

最让医务人员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当和病人家属谈得非常认真时,他会突然毫无礼貌地对病人家属插话:“医生说的都是格式条款,你就大胆签吧。

”一下子把原本慎重的过程变成了一道草草的手续。

术前谈话第四种类型:一无所知型
在临床上有时候会遇上这样的病人和家属,当麻醉医生找他们进行术前谈话时,他们会惊讶地反问:“啊,你们麻醉也要术前签字
啊?”“是的,因为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

”麻醉医生回答。

病人或者家属大惑不解,问:“麻醉会带来什么风险?”麻醉医生解释道:“手术既是治疗的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都可能因为这个创伤过程引起生命体征发生重大变化,都需要及时观察,及时抢救。

再说,在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过程中,其本身也包含很多风险。

”病人以及家属还是有点迷惑,“啊,手术这么危险啊?”“我说的是可能存在风险。

”麻醉医生进一步解释。

病人或者家属依然不明不白,问:“你们麻醉医生不就是打一针?”其意下不言而明,顿时,这场谈话让麻醉医生感到有点委屈。

其实,打一针,仅仅是麻醉的开始。

术前谈话第五种类型:蛮不讲理型
最让医务人员感到为难的就是个别病人家属蛮不讲理,他们还真的以为病人进入医院就一切安全了。

因此,和他们谈手术风险,经常会让他们感到很不高兴,甚至很恼火,当医务人员在讲解手术风险时,他们会指责医务人员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不做手术?”“你的意思是不是出了医疗事故,你们是没责任!”一旦在医疗过程中果真出现点差错,哪怕是一点点疏忽,那他们还真的会大动肝火,甚至大打出手,让医务人员感到在工作中连自己安全都存在问题。

如果此时再加上旁边人的起哄,一场“医闹”往往就此发生了。

如何与患者家属术前谈话?与患者家属沟通,首先自己的思路要清晰,特别是需要手术的患者。

STEP
1、需不需要做(手术适应症)
这是第一步,和家属或患者交流的基石,即目前这个疾病到底是否需要手术来解决问题。

这个是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不用赘述。

STEP
2、能不能做(手术禁忌症)
比如说,患者高龄,有明显的心肺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那么不能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手术前,再翻阅一次教科书,每个手术有哪些禁忌症,都要了然于胸。

STEP
3、要不要做(社会学)
作为一个医生,需要知道,面对的是一个患者,甚至是他的家族,要明确询问患者的预期,特别是肿瘤病人,更需要问清楚,因为会涉及到人财两空的境地。

比如说,对于肝癌的患者,你要清晰地知道不同的分期,手术后的生存率分别是多少,要明确肯定地告知患者家属,以免术后达不到他们的预期而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而且不是所有的家属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完成一些风险大费用高的手术,这点也需要注意!
STEP
4、怎么做?(手术方式)
有上述三步的工作,就进入正式的流程,和家属充分沟通手术方式的异同及利弊,大有大的做法,也有它的风险,小有小的做法,同时也有它的弊端。

告知家属,我们的倾向是什么,同时也请家属选择合适的方式。

请记住,我们是医生,不是神棍!
上述四步,看似容易,实则很难,首先,你的专业知识有足够扎实,知道最新的进展;其次,要足够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能站在家属及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随时记得,我们和患者面对的是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

术前谈话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在手术之前了解手术、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预知术后愈后的情况。

一旦在术中或者术后发生意外或者什么并发症,病人以及家属也有心理准备,对于医疗行为的得与失也有充分理解。

这种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医疗措施进行良性运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