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汪氏小苑:青春绮梦现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汪氏小苑:青春绮梦现场
作者:暂无
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3年第2期
蒋亚林文/图
95岁的汪礼珍被称为扬州最后的盐商千金,这位汪氏小苑的大小姐,是创造了民族化妆品
品牌“谢馥春”家族的二少奶奶,她一生居住的三个地方,都成为扬州著名景点。

不久前,编
者为探访盐商住宅,在汪礼珍的女儿谢锡安引导下参观了汪氏小苑,一路之上,她絮叨着许多
母亲和谢馥春家族的故事,令人感慨。

而扬州作家蒋亚林的人文历史视角,更将读者带入了品
味盐商和小苑的更深处。

明清以降,扬州成为南北盐运的集散地,徽、晋、陕、湘、浙、鲁等地的盐商大贾汇集扬州,形成了一支“富可敌国”的商业部落。

其时扬州大小盐商不下数百,他们在扬州买田地,
建宅院,造园林,修会馆。

如今扬州的一些楼台亭馆,特别是对外开放的个园、荷园、街南书屋、汪氏小苑、二分明月楼等,都是盐商们留下的建筑。

本文将视角对准扬州现存最完整的盐
商老宅——汪氏小苑,并与扬州最后一位盐商千金汪礼珍相晤,聆听她与汪氏小苑的情缘断续,她闺阁年代的绮丽香艳,她与亲人们的生死悲欢……
汪府大小姐的“红楼”
汪礼珍生于1918年,现年95岁,霜发皓然,系扬州盐商汪竹铭孙女。

汪氏小苑位于扬州东圈门历史文化街区地官第14号,为汪竹铭所建。

汪礼珍对汪氏小苑的建设情景虽无所见,但之后听母亲说,那一年正值她出生,工程告竣
乔迁之日,街上车水马龙,小苑内火树银花,扬州城达官贵人都坐着洋车提着贺礼前来道喜。

之后汪家一直生意兴隆,至民国初年,由大伯汪泰阶牵头,将小苑扩建,成了现在的格局。


个汪氏小苑占地3000多平方米,房屋97间,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

青春时代的汪礼珍一直沉迷于《红楼梦》,她曾将自家小苑与贾府作比,差距虽明显,但
始终觉得汪氏小苑美如仙境。

不是吗,小苑东西南北四角都有花园,且各具特色,精巧雅致,
这也算世间少有了吧?居处的安排中规中矩,遵循礼仪。

东中西三路,祖父率大伯与汪礼珍的
父亲住中路,二伯、四叔住东路。

汪礼珍虽身为大小姐,但也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屈居西路。

西路好,西路有着许多屋,每一间屋都装着汪礼珍青春时代的欢乐与梦幻。

进门首先是
“秋嫮轩”,这是女眷待客的场所。

秋嫮轩前有天井,天井南边一带粉墙,粉墙上一个月洞门,门头上有石额,曰“可栖犀”。

穿过月洞门是花园,面积虽不大,却是汪小姐的乐园。

花木假
山自不必说,最让大小姐欢喜的,是呈南北向延伸开去的船厅。

船厅是一个匠心独运的设计,造园时这里本是一条前宽后窄的狭巷,从风水上看不太吉利,但设计者随形就势,将其设计成一艘扬帆前进的航船,宽处作船厅,窄处作船尾。

这个创意,
既弥补了地理上的缺陷,又祝福了园主人水上行盐一帆风顺。

船厅中设有书桌、琴架、海梅雕
花罩,雕花罩上刻有“凤戏牡丹”、“狮子盘球”等飞禽走兽。

朝向花园的是一溜木格花窗,
透过窗玻璃,可以欣赏庭院里的假山、花木。

闺阁时代的汪礼珍,常在这里看书,弹琴,品茗,吟诗,绣花,做女红。

春晨秋夕,雨前雪后,时不时到园子里看迎春、琼花、金菊、腊梅。


里有一棵女贞,一棵石榴,叶子肥硕,碧绿旺盛,虽相隔几十年,但汪礼珍只要微微闭上眼,
它们就会挺立面前,耳畔是叶片在煦风中沙沙的轻响。

拨动心弦的往事
小女时代,小苑曾让汪礼珍童稚的心感到无比新奇。

静瑞官有一面落地门罩,上面的雕刻的是“岁寒三友”松、竹、梅,那苍藤攀松、新竹抽笋、腊梅绽放的形态,细腻逼真。

每逢四时八节清理打扫,汪礼珍看到女佣们手脚特别轻细,
觉得奇怪,之后才明白这落地门罩是用金丝楠木雕成。

现如今,此门罩被玻璃罩封,对游客展示。

中路后花园书斋的窗上装着玻璃,那玻璃好神奇呀,对着它看里面的书斋,什么也看不到,但从里往外看,花园里的一花一木却清晰可见。

更奇妙的是,阳光一照,一片片玻璃五色斑斓,绚丽夺目。

虽说闺门森严,可像这样的玻璃还是第一次看到。

原来这玻璃是伯伯从英国采买的,除了它,还买了一组德国工匠手工制造的西洋吊灯。

汪礼珍说,这组吊灯至今已90岁有余,一直悬挂在春晖室里向游人展示。

让汪礼珍难忘的还有日日光顾汪氏小苑的送水夫。

小苑厨房的门头上有一匾,曰“调羹”,厨房后面的花园里有一眼井。

当年井水有些涩,食用水都让水夫送。

水夫送水,先用木轱辘车
一路咯吱咯吱推到门口,然后再往院里挑,一路滴下亮亮的水滴,很是有趣。

豪门金粉避居上海法租界
《红楼梦》曾影射了扬州盐商的兴起和衰落,史家认为,盐商经济的式微是不可抗拒的历
史大潮。

汪氏的院墙纵然高大宽厚,也无法抵挡这样的大潮。

汪礼珍爷爷时期的盐业繁荣,其
实是末代王朝的回光返照。

历史很快得到印证。

1928年汪礼珍的祖父去世后,汪家这种香暖煦
和的好日子开始走向尾声。

大伯汪泰阶秉承父志,苦苦撑持着“乙和祥”盐号,最终积劳成疾
而英年早逝。

父亲汪泰科于南京三山街办起“庚源皮货”,立志光大汪氏祖传的皮货业。

在汪
礼珍的记忆中,那段日子父亲和伯伯叔叔们十分忙碌,不要说平时,就连春节都很少回家。


大的一个汪府,人去屋空,仅剩女眷,一片冷寂。

汪氏小苑的丽日晴空被彻底遮住,是缘于日本人的铁蹄与炮声。

汪礼珍的父亲经过拼搏,
终成南京皮货业龙头。

可是好景不长,“南京大屠杀”发生,“庚源”皮装正准备装船离宁,
却被日寇抢烧一空。

父亲逃得一命,忧愤成疾,不久离世。

1937年扬州沦陷,汪礼珍随家人含
泪离家,坐船辗转来到上海。

汪礼珍没有想到,这一回离开小苑,竟长达7年。

1937年到1944年,汪礼珍一直随汪家
众成员避居上海法租界。

日军在汪氏小苑住了一年
汪礼珍回到阔别数载的汪氏小苑,已是1944年。

这一年,汪家大小姐与扬州化妆品新贵谢馥春(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谢馥春香粉店”的香珠和鸭蛋粉获得两块银奖,名震一时,谢馥春鸭蛋粉是清末至民国名媛贵妇的常用化妆品。

后谢馥春厂公私合营。

2008年谢馥春厂作
为景点对外开放。

现厂里已无谢家后人)的公子谢崇德结为连理。

当汪礼珍偕夫前往扬州夫家时,二伯汪泰麟拉着她的手一再嘱咐:“回去后,你可一定要把小苑照看好,过些时我们还要
回去呢。


汪礼珍回扬后才知道,扬州沦陷后,日军在汪氏小苑住了一年多,其后汪精卫投降日本,
伪军师长熊育衡等又在小苑一直住到1943年。

小苑在建造初时,对乱世已有防备,“小苑春深”花园的地下有暗室,东院厢房建有藏宝洞,此外还在多处设置了夹道、暗门、暗阁等机关。


汪礼珍发现,面对日寇匪军,所有设施如同虚设,家里的十二生肖玩具珠宝、玛瑙老虎、翡翠
猴等值钱东西都被抢走不说,窖藏在藏宝洞里的1万枚“袁大头”也不翼而飞。

至此,汪氏小
苑昔日繁华消失殆尽。

汪礼珍只得随丈夫住进相隔百余米的谢馥春婆家处。

“毛主席语录牌”保护了著名楹联
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汪氏小苑遭受了若干冲击。

工作组人员进驻小苑,要求汪家交出
所有剥削所得的金银财宝,见无所获,便用板车拉走几车子红木家具。

汪礼珍作为汪家大小姐、谢家的二少奶,在政治攻势下,放下大小姐身架,走出高门深院,当了一名自食其力的人民教师。

“文革”时期,汪氏小苑一度成为扬州制花厂,生产的工艺花卉对外出口,小苑里被搞得
杂乱不堪。

所幸的是,厂长是一位颇具文化眼光的有识之士。

当时春晖堂里有好些很有价值的
物件,特别是柱子上的一副长联,出自大家手笔,名闻遐迩,上联:既宜构,亦宜堂,丹雘墍茨,喜见梓材能作室;下联:芜相扰,式相好,竹苞松茂,还以雅室咏斯干。

厂长为了保护它们,用两块毛主席语录牌将那副长联换下来,藏在仓库。

改革开放后,汪氏小苑经整理修复,于2002年作为扬州市重要的盐商文化展示窗口对外开放,立体式地展示清代扬州盐商家居生活的面貌。

(作者为描写扬州盐商生活的小说《大盐商》一书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