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BERAL ARTS FANS

2022年第30期教育教学5

阅读能力是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成为拓宽教学载体、充实教学内容的最佳手段,对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能产生推动作用,也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工作,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计划,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创新阅读教学形式,点燃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提升其阅读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进行阅读,可以获取有关课文的不同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和阅读能力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出示与阅读文本有关的视觉材料,让小学生在视觉材料的帮助下,根据不同目的调节、控制学习活动,由此提高自身修养,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力是指理解、吸收、领悟、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点任务,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强化自我意识,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之了解更多的课内外知识,在丰富认知的基础上,锻炼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专心、高效地分析和理解阅读文本,在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提高判断、概括、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对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切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开源,拓展阅读学习素材

阅读是依据各种类型学习素材开展的学习活动,通过阅读不同文本,学生能够掌握获取信息的技巧,教师在教学环节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可以让学生获得有力的支持,由此开阔学生视野,使其积累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开源,即开拓优质的语文学习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准备相关阅读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进行阅读和应用,由此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材应用意识。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挖掘教材中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认识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之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感受语文学习之乐趣,避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

如教学“枫树上的喜鹊”时,教师可以根据“童心”这一单元主题,拓展具有童趣的故事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熟悉不同文本的编排思路,开阔学习视野。首先,教师要详细梳理课文,立足美好的童话世界开发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前阅读《麻雀》《鹦鹉》等文章,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可利用活泼可爱的喜鹊形象引出课文,引导学生标注段落序号,结合拟人化叙述和描写,感受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此时,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马秀花

(城关第二小学,甘肃 广河 731300)

【摘 要】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途径。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倡根据实际学情设计阅读活动,在夯实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阅读能力培养视为重点教学工作。文章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围绕优秀教学案例,深入研究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提出有关阅读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教学研究提供思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发展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30-0209-03

小学教育

LIBERAL ARTS FANS

2022年10月30日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再对比分析《麻雀》《鹦鹉》中的情节,思考作者喜爱喜鹊一家的原因,同时立足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我喜欢……”这一句式,思考作者想加入喜鹊的队伍的原因,与文本产生共鸣,在脑海中想象小喜鹊咿呀学语的场景,迈入童话之境,突破本课的学习难点。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词语“喜欢”,分析课文中的小喜鹊形象,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喜鹊图片,搜集相关文章,让学生获得直观学习体验的同时,拓展阅读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加深学习印象,促使其阅读能力提升。

(二)深挖,品味阅读文本精华

阅读活动并非单纯朗读或咬文嚼字,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表达的主旨以及思想感情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充分理解关键词句,形成对课文的独到见解,鉴赏文学作品之美,体会文本的韵味[2]。深度挖掘阅读素材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手段,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之通过阅读品味文本精华,理解作者寄寓在文本中的独特情怀,由此产生情感共鸣,明确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价值,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因此,教师要深挖阅读素材,从经典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概况,品味各类文本的韵味。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向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素材,要求学生立足课文的中心思想,分析同类型文本的写作特点,强化学生的素材挖掘意识,帮助学生深度品味文本精华。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带领学生品味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童话,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这一童话故事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首先,教师可介绍《小美人鱼》《丑小鸭》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安徒生童话的特点,产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兴趣。然后,教师深挖阅读素材,基于小女孩划火柴的次数,带领学生阅读小女孩想象的内容,让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有所了解,情真意切地进行阅读并产生情感共鸣。最后,教师要打开情感的闸门,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形容词,加强情感渲染,使学生能够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印刻在脑海中,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同情小女孩的遭遇,理解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运化,吸收基础阅读知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促进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同步提升[3]。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而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吸收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运”与“化”两个角度出发,在教学活动中指引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高效梳理生字、生词。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开展交流分享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使之能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能力。

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小豌豆的生长过程,带领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使之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不同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接力朗读获得,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富有情趣的豌豆形象。然后,导入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让学生自由交流五粒豌豆的打算,总结它们的心愿,使之能够从整体感知课文,带着“五粒豌豆的心愿能否实现”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对课文的剩余部分进行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作者的生活态度,结合五粒豌豆的不同境遇阐述自己的想法,由此升华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吸收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表达观点来提升自我阅读理解能力。

(四)训练,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不同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自主调整阅读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阅读训练中,教师不能仅针对学生的某一技能开展单一的练习活动,而应立足学情,结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对应的训练活动,合理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空间,使之获得自主阅读的时间与机会,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进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