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不分版本
济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1.以下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笨拙.〔zhuó〕积攒.〔zǎn〕琐事事无巨细
B. 踌.〔chóu〕躇绯.〔fēi〕红喋血殒身不恤
C. 昵.〔ní〕称颤.〔chàn〕抖聘礼憾人心魄
D. 悚.〔sǒng〕然模.〔mó〕样寒喧走头无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及字形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进行排除,如果遇到不太肯定的读音时,就用它多组词求证。

A笨拙〔zhuō〕 C昵〔nì〕称撼人心魄 D模〔mú〕样应酬走投无路应选B。

【点睛】此题考查考生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如果疑心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拟,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拟。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

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

雪白的羊群,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

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飘荡/回荡〕,余音缭绕,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暴。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洁的蓝,似乎浸染过,纯洁如缎子,不夹杂一丝杂质。

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甜润,如〔琢磨/打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

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

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

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翻滚/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

头顶高天淡云,脚踏如茵绿草,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

A. 回荡琢磨涌起
B. 飘荡琢磨翻滚
C. 回荡打磨翻滚
D. 飘荡打磨涌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从词语的本意理解,然后结合词语的所在语境具体去把握其含义。

回荡:连续的回声引起的震响;飘荡:1、在水上浮动; 2、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根据后文语境“余音缭绕〞选择“回荡〞,排除B、D。

琢磨:思考、研究;打磨:磨或擦器物外表,使光滑精致。

根据后文语境“蓝宝石〞,选用“琢磨〞,排除C。

涌起:水或其他液体往上堆或向前拥。

翻滚:1、[水]上下滚动 2.作滚翻、转体动作。

句中指心中的往事涌上心头。

应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一百多亿年前的一个时空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

在这个时空奇点,目前所知的物理理论都不适用。

但这个理论产生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并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模型——火劫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创生是周期性的。

从一开始对大爆炸吋空奇点到提出周而复始的火劫模型,科学家取得了不小的理论进展。

但这个模型面临着很多问题。

为了答复这些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反弹学说。

这个理论可以解决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面临的初始条件的疑难。

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防止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

科学家发现,真正要揭开宇宙形成之谜,就要找到宇宙开端大爆炸产生的原始引力波,遗憾的是,原始引力波至今没有被观测到。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阿里方案〞,即阿里原始引力波探测实验。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提出了很多假说。

〔〕。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将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我们也相信,宇宙起源之谜终将被解开。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白璧无瑕苦思冥想捉襟见肘义不容辞
B. 无懈可击思前想后捉襟见肘义不容辞
C. 无懈可击苦思冥想一筹莫展当仁不让
D. 白璧无瑕思前想后一筹莫展当仁不让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字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B. 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

C. 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防止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D. 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防止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

5. 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
B. 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C. 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D. 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但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

白璧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语境中用了否认句式,指不是没有漏洞,不是指不完美,应选“无懈可击〞。

苦思冥想:深沉地思索。

思前想后:形容前前后后反复思考。

“思前想后〞强调反思,与语境不合,应选“苦思冥想〞。

一筹莫展:一点计谋也施展不出,一点方法也想不出。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语境强调没有计谋、方法,应选“一筹莫展〞。

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语境指应该做的事,与道义无关,应选“当仁不让〞。

故答案为C。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局部,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拟。

B项,语序不当,“不仅〞移到“反弹学说〞后面;,结构混乱,删去“不再发生〞。

C项,搭配不当,“解决〞与〞成果〞不搭配。

D项,语序
不当,“不仅〞移到“反弹学说〞后面。

故答案为A。

【5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

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适宜等角度综合考虑。

“理论预言〞紧接由上文“假说〞,“世界科学家〞与下文“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衔接紧密。

“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与〞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衔接紧密。

故答案为D。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

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

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表达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

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

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

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

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表达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

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

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6.以下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夙遭闵凶
B.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D.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必须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出现的通假字,唯有如此才能熟练地识别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

A闵,同“悯〞C指,通“旨〞D说,通“脱〞应选B。

7.以下选项中加点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慈父见.背靡不毕见.
B. 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
C. 顷襄王怒而迁.之以我贿迁.
D. 屈平属.草稿未定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同时对于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考生要牢记课本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再做具体分析。

A项,①见加动词,表示对自己怎样,②通“现〞;B项,矜,同情C项,①流放,②搬迁;D项,①写,②通“嘱〞,嘱咐。

应选B
【点睛】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且在解题过程中二者要紧密结合。

一般的解题技巧有语境推断法、成语推断法、句式推断法和字形推断法等。

8.以下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儿之.成,那么可待乎。

B. ①臣以.供养无主②能以.足音辨人
C. ①其制稍异于.前②故内惑于.郑袖
D. ① 举类迩而.见义远②而.母立于兹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首先要牢记高考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使用排除法。

A项,主谓之间;B 项,①因为,②凭借;C项,①比,②被;D项,①表转折,②你的。

应选A
【点睛】解答文言虚词试题最根本的方法是熟练掌握高考大纲中要求的18个虚词的根本意义和用法,在具体的题目中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进行验证。

9.以下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 乳.二世
B.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C.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 那么刘病日.笃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实词词性或
用法在具体的语境发生转变的现象,属于词语的特殊用法。

此题例句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为状语,译为亲手。

A项,名词作动词,哺育;B项,动词作名词,听力;C项,形容词作动词,诋毁;D项,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一天比一天。

应选D
【点睛】词类活用的五大类型: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辨析词类活用的方法有语法推断和语境分析。

掌握每个词性充当的语法成分,从而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10.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九岁不行
..憔悴 D. 那么告.
.. C. 颜色
.. B. 余稍为修葺
诉.不许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古今异义词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其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从语境出发,考虑语意的连贯、情节的合理和文意的流畅;二从知识的积累出发,由未知联想,联想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带入语境验证其正误。

A项,古义:不能行走。

今义:不可以。

B项,古今同义:修理,修缮。

C项,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D项,古义:申诉。

今义:告知。

【点睛】古今异义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进程中产生的变化,大致包括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感情色彩的变化等。

11.以下各选项中文言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秋以为期
B.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兵挫地削
C.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急于星火
D. 且臣少仕伪朝被发行吟泽畔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分析语句的语法结构来判断句式特征,可以依据课本中出现的例句进行类比判断。

A项,①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人又谁能以察察身〞,“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②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秋为期〞B项,被动句,“为……
所〞表示被动,“兵挫地削〞中“搓〞和“削〞语意表示被动。

C项,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句,正常句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于星火急〞。

D项,省略句,“且臣少仕伪朝〞省略介词“于〞,“且臣少仕于伪朝〞,“被发行吟泽畔〞省略介词“于〞,“被发行吟于泽畔〞。

应选A
12.以下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

B.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 象笏,又称象简、手板,古时大臣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除了重视平时的积累外〔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和试卷中的文化知识〕,也要注意根据文言材料中的语境理解和推断。

D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应选D
【点睛】积累文化常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考生可以对文化常识进行分类,对文化知识进行模块化记忆,比方科举制度类、官职名称类、历法习俗类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

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那么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复其官。

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①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缺乏那么给以公田。

〞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

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
至者如归。

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

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正统五年卒,年七十八,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节选自《明史•黄福传》〕【注】①开中:明代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制度。

13. 以下各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太祖奇.之认为……不寻常
B. 福在交阯凡.十九年一共
C. 素.孚于人向来
D. 老而弥笃.加重
14.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B.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C.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D.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15.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黄福事奉六朝,多有建言。

他提出轻省赋税、设立卫所、设置驿站、让广东海运粮食供应广西等建议,都被皇上认可批准了。

B. 黄福才干卓著,理政有方。

安南初定,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上的恩德和旨意;告诫下属不要苛扰百姓,上下顺服。

C. 黄福救助官员,受民爱戴。

他帮助和救济所有被贬到交趾官员,选出贤明的人共事;离开交趾时,百姓奔波相送,哭泣不忍分别。

D. 黄福为官廉洁,不事家产。

他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妻子儿女也是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都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

16. 把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那么臣心未服。

【答案】13. D 14. B 15. C
16. 我本来应该死,可被视为奸党,那么我心中不服。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文言实词所在语境去理解其含义,运用课本联想法,用已学知识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原文语境为“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意思是说黄福公正廉洁,向来使人佩服,做事情不管大小皆表现的非常严谨细致,舍小家顾大家,到了晚年表现的更加坚决专一,“笃〞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决、专一〞,应选D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在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的语气词、句首的发语词等标志性的词语,同时要注意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分析选项特征,首先要分析“命兼詹事辅太子〞的断句,从语法的角度讲,“命兼詹事〞是动宾结构,“辅太子〞也是动宾结构,故应断开,排除A项。

再分析“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的断句,其中“交人扶携走送〞是主谓结构,意思是“交阯的百姓手挽手地送别黄福〞,所以其前后应断开。

应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通读选项内容,勾画在文中对应的语句,然后进行选项内容信息和选项内容层次的比对。

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对应原文信息“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此可知,黄福帮助和救济是那些因为微小之事而被贬到交阯的官员,而非全部被贬的官员。

应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审题环节要确定所译句子中的得分点,该得分点大多数情况是文言实词,有时也会是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原句省略的成分一定补写出来。

本句中的关键词为:固,本来;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看待,视为。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要结合文章的整体情节对所断句子的语意有大致的理解,其次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特别是一些语气词,最后注意句子中的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最后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
时注意选项的比照,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7.课内文言翻译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答案】一国的君主无论愚蠢还是智慧、贤明还是不贤明,没有不想要寻求忠臣、贤臣来辅佐自己的。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审题环节要确定所译句子中的得分点,该得分点大多数情况是文言实词,有时也会是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原句省略的成分一定补写出来。

关键词有:无,根据语境,以及与“莫不欲求忠以自为〞的语意连贯,应该翻译为“无论〞;求,寻求;佐,辅佐。

关键句式有:宾语前置,“自+动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自佐〞翻译为辅佐自己。

18.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屈原列传〔第三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氓》
【答案】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 茕茕孑立。

(3). 信而见疑, (4). 忠而被谤。

(5). 山不厌高, (6). 海不厌深。

(7). 桑之落矣, (8). 其黄而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的解答,情景类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审读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补写上下句的类型要注意利用上下句的语意连贯进行回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还陕述怀①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②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③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此诗是唐王朝创立初期,李世民平定关东回师时创作。

②日羽,太阳的光辉。

③麾,通“挥〞。

19.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首句和辛弃疾《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所用的刻画人物手法相同。

B. 诗歌中间六句,先后描述了驻营、行军、出击的三个场面,写得凝练又具体。

C. 最后两句通过前后比照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并与开篇遥相照应,首尾圆合。

D. 本诗把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熔为一炉,脉络清晰,风格遒健。

20. 诗作“述〞出了作者什么样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9. B 20. ①前线将士流血牺牲,是为了“济世救民〞,能辩证看待战争意义,述出诗人高尚为民情怀。

②“济世岂邀名〞,统一天下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述出诗人不计虚名的豁达胸襟。

③统军作战,指挥假设定,述出诗人自信慷慨的豪情壮志。

④“今来宇宙平〞,述出诗人平定叛乱、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提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先后描述了驻营、行军、出击的三个场面,〞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应该先后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

应选B。

【20题详解】
此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题目明确要求简要分析诗作“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按照诗歌顺序依次把握情感即可。

首联“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是说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诗人能够辩证看待战争意义,表现出诗人高尚的为民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作战是为了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表现了诗人不计较虚名虚利的豁达胸襟;“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

短短两句十字,展现了一支军风严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