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创作论
刘小土
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
“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
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
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
“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6意匠
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匠心独具,或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

7艺术直觉
艺术直觉是指在一定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不经逻辑思考瞬间把握事物的特点,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但它的发生往往要以雄厚的艺术实践和长期积存的艺术心理定势为前提。

8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观察或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艺术家只有对生活有深刻认识的认识和独到的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得心应手地进行加工创作。

艺术体验一般包括自发体验和自觉体验两种,呈现出“取精用宏”、“厚积薄发”的原则和特点,主要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三个阶段。

9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址和作用,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变形、陌生和移情。

10.意象物化(艺术表现、艺术表达)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及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只有通过这一阶段,艺术思想才能成为为人所知的艺术品,在该阶段,主体审美倾向逐渐明确,艺术语言得到锤炼,艺术意蕴得到升华。

11.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想融合,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这种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他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了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艺术意象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哲理性和多义性等特点。

12.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画面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艺术形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3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成功的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备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
要求个性中体现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作品的标志,也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有的意义,艺术典型如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中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奥勃洛摩夫,罗中立的《父亲》等。

14“熟悉的陌生人”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成为“熟悉的陌生人”,他认为:由于在艺术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者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而这些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同时,由于典型人物均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而这种个性又是不可复制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有“陌生感”。

正是典型人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熟悉”与“陌生”的统一。

15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形成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构思艺术意象为目标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中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贯穿始终并占据相对的优势,抽象是为则起着配合和引导的作用。

16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表象作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到达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17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相对于形象思维而言的,它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和逻辑推理,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中,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

18灵感思维(灵感)
灵感是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灵感的产生建立于平时艰苦思考和积累上,具有突发性、突破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历史上灵感曾经被神秘化,但事实上,灵感具有客观规律和物质现实基础。

19意识
艺术是指人在清楚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它是人清醒地觉察到所反映的对象,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的自觉心理,意识作为一种人类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表现在透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和特性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表现在它能够依据事物的本
质与规律的反映来指导人的行为。

20无意识
无意识也成“潜意识”或“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它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即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

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艺术家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以异于平常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使得创造性的飞跃、顿悟或灵感的不期而至,比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法国音乐家里尔也是在酒后产生灵感,创作出闻名世界的《马赛曲》。

21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中的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手法和变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的是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宣言,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和代表艺术家,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有的不自觉形成的,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或相似而结合在一起,如威尼斯画派,唐代的边塞诗派等,还有的则是被后人归纳为特定的流派,如意识流文学、建安文学等。

22.西方现代派艺术
西方现代派艺术萌芽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末期,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西方现代派艺术并不是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
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23.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其中包括新的创作主张、创作倾向、艺术手法及体现出的风格特色;形成影响广泛的群体性潮流,表现为一定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下的群体性活动,如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24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情感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艺术创作方法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原则。

艺术创作手法贯穿艺术史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他还有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等。

25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具影
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代表作品《诗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米勒的《拾穗者》等。

26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在艺术表现上,浪漫主义常常运用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等构成奇幻的特色,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西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27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主要原则是要求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强调复古,也被后人称为“新古典主义”,它的鲜明特征是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

古典主义在创作上要求结构严谨,有许多严格的要求和“法规”,如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等,代表人物的古典主义戏剧三大家: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

28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自然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类似的一种创作手法,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之后扩展到欧洲。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同点在于都主张客观地、精确地反应现实生活,但自然主义追求现象的真实,反对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揭示生活的
本质,主张艺术家不带任何倾向地、纯客观地反映生活,主张从人的心理学、遗传学和病理学角度去描写人,解释人的行为,因此自然主义无法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代表人物左拉,其小说《小酒馆》可看做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29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参照22)
30艺术心理定势
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想指向的作用。

3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

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1.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古典主义强调复古,号召“摹仿自然”,自然不是指的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

2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情感,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情感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3结构严谨,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情节(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一时间(限于一昼夜之内)。

4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雅俗两种,粗同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
中。

5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繁琐、枝蔓、含糊、晦涩。

古典主义代表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32写实
写实,又称“写实性”,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写实性表现为:1忠于生活的本来面貌,把描绘的目光集中在普通人身上。

正如别林斯基所指出的,现实主义文学要“忠实于生活的现实性的一切细节,颜色和浓淡色度”,因此“它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

如油画《打石工》,话剧《茶馆》,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等,都是根据现实生活塑造的,都以生活的本来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真实性。

2艺术家依照现实本身的逻辑真实地描绘现实,“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不相符合”,占支配地位的是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作者的喜好和愿望。

代表作家作品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羊脂球》等。

33.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9世界后半期的一种文艺创作思潮,自然主义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泰纳的实证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其本质在于表面地描绘现实的个别现象,轻视艺术的概括,拒绝对所描绘的事物作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和美学的评价。

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临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以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同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

34.印象派
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90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向日葵》等。

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的某个片段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创作的界限,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涉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35.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

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1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6浓重的宗教色彩;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简单题:
1.简述审美想象及其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1)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中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创造性的想象。

”而黑格尔也在《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2)审美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其特征为:1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2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3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3)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

艺术意象是通过艺术想象而形成的,没有艺术想象便没有形象思维活动,也变没有比较完善的艺术意象或艺术意象系列的产生。

因此,想象和形象思维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4)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而且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

艺术创造是离不开虚构的,而虚构又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因为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缓解”,能够弥补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的不足。

(5)艺术创作必须设身处地地体验表现的对象,走入角色的精神世界中去,必然要凭借想象来进行。

正如高尔基所指出:“科学工作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

但是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简述审美情感及其在艺术创造活动的作用(为何说审美情感是艺术创造的中
介。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它是丰富多彩的,超功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也是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和不可言传的特点。

(2)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因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形象思维也是在情感的推动作用下展开的,正是在强大的情感的推动作用下,艺术家才能兴奋而激烈地吧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推向高潮,直至创作完毕。

审美情感不仅是引发艺术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

①艺术家是以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激发想象力的。

②艺术家情感的性质和强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和格调高低。

③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体材料,使之生发出主体相契合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3)总之,作为艺术创造的中介,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

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会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创造艺术形象发挥作用。

3.如何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璪提出的观点,强调画家要向大自然学习,这是对于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精辟独到的概括,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意谓画家从外界景物中摄取创作素材后,还要经过分析、加工、改造,方能做出画来。

该观点是对南朝姚最的“心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