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 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
17263544
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 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 个磁铁分成4 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 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 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 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 、是要大家把6 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
(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
(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 个桃子放在3 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 个桃子平均分成3 份,每份是2 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 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 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 个,2 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滁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 8-4=2勺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 、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 根小棒平均分成3 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 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 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4 表示什么?
(2) 、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 、学生独立做
② 、集体订正
把12 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 表示什么?4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 、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 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 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⑴、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⑵、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⑴、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 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 份;二是把8 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
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 个桃平均分成3 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⑶、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 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
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出示12 个竹笋和4 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 个竹笋,放在4 个盘子里,就是把12 个竹笋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3 个。
教师:像这样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或把15 个橘子平均分成5 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
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 页的例题4 。
教师:“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 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 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 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 除以4 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 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
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科书第13 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法
12* 4=3
除号
读作:12 除以4等于3。
教学内容:
课本P18 页,例4,练习四第1、2、3 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 支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把12 支竹笋平均放在4 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弓”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 、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 、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 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 读一读”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 页的“做一做”
(1) 、明确要求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 、交流汇报。
(4) 、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 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 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 、第二关(练习四第2 题) “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 、第三关(练习四第3 题) “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