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升专业学习能力的路径探析——以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2017-11-02[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K2017-08)。
2017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SKG061)。
2017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7SKG052)。
[作者简介]齐继东(1989-),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张慧(1975-),女,重庆荣昌人,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和党建工作。
2018年4月
April ,
2018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创新“专业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课上课下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努力促进艺术类大
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
这一模式实现了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激发大学生创作热情、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保障大学生与社会接轨的目的,创新了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课外活动;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4-0152-03
处于现代服务业高端和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日趋繁盛,蓬勃的产业发展形成了对艺术创新人才的强大需求,同时这也为艺术类院校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国内高校艺术类专业规模庞大,人才培养模式
也呈多样化趋势,但总体来说,主要还是传统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体系不能适应艺术类学科的特点及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以下简称“传媒艺术学院”)作为以信息学科为优势的艺术学院,在学院内如
何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走出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是其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积淀,传媒艺术学院明确了培养具有“艺术+技术”特色的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方向以及“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来辅助专业技术学习,让这成为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课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传媒艺术学院通过“专业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课外活动体系的建设,使教室内课上理论教学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得以有效延伸,实现“课上课下”的闭环,形成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合力,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效果,从而寻找到落实“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这一
成才理念的培养模式和途径,走出属于重庆邮电大学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实现每一个从传媒艺术
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都有深深的属于自己的烙印。
经过经验积累和探索,传媒艺术学院长期开展并形成固定模式的系列课外活动,如以“艺彩鎏光”系列活动为代表的思想引领作用突出、覆盖学生群体广泛、文化内涵健康向上、服务师生特色鲜明的学生活动品牌文化活动,为以工科为背景的重庆邮电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二、课外活动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实施举措
传媒艺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院优势,以科技创新及专业竞赛活动为载体实现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检验学院教学成果,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广度的目的,不断提升学院素质教育育人水平。
1.开展大众化、全覆盖的院内专业创作活动。
依托“艺彩鎏光”艺术作品创作系列活动,组织全院学生参与。
传媒艺术学院通过举办
“优秀学长报告会”、“优秀学生作品展”、“学业辅导工作坊”等活动,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效果。
“艺彩鎏光”系列活动活动已经成为重
艺术类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升
专业学习能力的路径探析
———以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为例
齐继东张慧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400065)
152
. All Rights Reserved.
University Education
庆邮电大学校园内持续时间最长的学生品牌活动之一,深受传媒艺术学院及全校师生的认可和喜爱。
2.菜单式、个性化的参赛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和指导。
传媒艺术学院要求各系各专业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生活动室,坚持以各学生工作室为依托,课程教学为阵地,专业教师直接参与指导的模式全程指导学
生参赛,做到学院、学校活动全覆盖。
结合学科特色,传媒艺术学院响应国家创新人才计划,搭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为核心的“创意沙龙·创新工作室·创业教育”为主题的“三创”教育基地,在课下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积极创新、创造搭建平台,为学生自主创新、创作、创业提供支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1.以学生工作室为基地,搭建梦想支撑平台。
深入了解学生创业意愿和想法,招募成员组建创业工作室。
以项目为核心组建创业团队并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开展多方面的培训;以工作室为平台争取各方资源,通过募集创业基金,联合创业型企业,为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提供支撑。
工作室分别在影视创作、影视包装、产品设计、环艺设计、视觉设计、网页设计、APP的制作、绘画、综合绘画及手绘视觉艺术等方面进行学术研究,针对学生学习实践及科技竞赛进行开放性指导,这为传媒艺术学院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师资力量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2.以校友资源为纽带,拓宽学生创新视野,与企业以及毕业校友合作开展“三创”教育沙龙。
教育沙龙以“创意发现新价值,创新激发新活力,创业拓展新通道”为主题,通过与创业校友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评估创业项目,获取创业经验,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意集市、创意项目的集散
地。
专业学习与课外竞赛的有机融合,即传媒艺术学院将教学和专业性的比赛有效对接,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体系,将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国家级、省市级的比赛相对接,将大赛引入课堂,并针对竞赛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训练,使比赛与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1.加大经费投入和制度建设,为“专业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培养教育模式建设提供保障。
传媒艺术学院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教学研讨、学生科技竞赛指导为主要内容,为保证课外活动模式建设的有效推进和落实,传媒艺术学院专门成立工作实施小组,出台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奖励办法,为使课外活动模式建设有效推进、有章可循,传媒艺术学院制定学生学习指南、学生专业竞赛目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落实。
2.做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确保工作效果。
为充分把握各专业、各年级对课外竞赛活动的了解程度及参赛目的,具体掌握高年级学生的参赛情况及赛后反馈,传媒艺术学院面向所有学生开展关于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意向的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从而保障传媒艺术学院创新组织开展的科技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各类专业竞赛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以“专业学习为主”,将理论教学和专业比赛有效衔接,将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各级专业赛事衔接,增加与竞赛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使比赛与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学科竞赛由专人负责,每学期由专门负责的教师整理出各专业的相关比赛,比赛由辅导员线上线下组织学生、专业教师解读比赛规则、学生组队、专业教师全程指导、赛后总结、专人统计汇总、经验分享等环节有条不紊的开展,这种比赛能让课上学习和课下参赛有机结合。
同时相应的课程也会针对相关比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课外辅导。
4.“课外活动为辅”,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学风建设。
通过全面系统的课外活动建设,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促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在创作与分享过程中梳理知识结构,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学专业、爱专业、用专业,提升学院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效果。
5.完善学生专业教育与学业辅导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开展学业辅导工作坊、专业教育、专业讲座、学长交流会、创作分享会、线上线下专业作品展等学业辅导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学专业、爱专业、用专业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
三、新形势下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创新举措
为保证“专业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教育培养模式建设进一步发挥育人的强大作用,保证师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活动模式中,受益于课外活动这一模式,在日后的工作中还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
化。
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让课外活动教育模式建设在规范化、程序化、合理化的条件下有序开展。
通过将科技创新及专业竞赛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与竞赛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参与实践训练,让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及特长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专业提升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专业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153
. All Rights Reserved.
也是对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在实践中运用的一种检验,能
形成师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合力。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95后甚至00后学生逐步进入大学校园,了解学生群体特性、根据不同学生群体搭建符合学生特性、学生喜爱的平台变得至关重要。
传媒艺术学院通过举办阶段性作业成果展、主题设计作品展、每门课结束后的课程设计展、毕业作品展、各类作品大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和虚拟课题研究、办好校刊院刊等来搭建师生作品交流的平台,落实“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
话”成才理念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通过开展学生喜爱的形式多样的班导师工作坊、学长工作坊、出国工作坊、传媒星播客、作品分享会、作品创作展等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让学生树立学专业、爱专业、用专业的意识,愿意参与专业学习及专业竞赛,从而体现学生自身的能力及素养。
传媒艺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意沙龙、作品分享会、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工作坊、课程作品展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教学活动形式,拓宽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形成了教学相长、
师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要保证“专业学习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的学生培养模式建设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思想素质好、能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
作为校内的专业教师,他们不缺乏理论知识,但在实践经验方面比较欠缺。
因此,积极引入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公司、单位的负责人,让他们加入对学生的作品创作、竞赛指导中,这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他们工作
在专业的一线,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典型案例,他们能为提升当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论
当下,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专业课的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可以逐步建立与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自我),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
课外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放松了学生的心情,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王一琪,韩革军,陈亮.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研究[J ].赤峰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1):251-253.[2]王春艳,李春华,李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工科
创新人才方面的有效作用:以沈阳工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53-154.[3]苏明.基于社会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理念对大学生课
外活动的设计与思考[J ].新课程(下),2015(4):12.[4]张海玉.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
践[J ].才智,2014(24):124.
[5]万敏.浅议大学生课外活动中综合素质的培养[J ].赤峰学
院学报(自然版),2012(10):211-212.
[6]王文琦.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积极性及相关因素分析:基
于中国海洋大学的调查分析[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4):42-46.
[7]朱红根,赵刚,简政,刘小春.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意愿差异
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07(4):
146-149.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