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优化课堂结构和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优化课堂结
构和能力培养
一 、复习目标
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 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 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 基本要求。
总之,“知”“能”“识”整体提 高,复习课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 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青岛九中历史教研组突出的复习特色:合理的课 堂结构,复习重点准确把握,较高的复习针对性, 科学的讲练比例,高效的讲评方式,让课程学习 效益最大化。 从学情、校情出发,学习各地和兄弟学校的先进 经验, 进一步尝试优化历史复习模式。
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题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 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入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 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 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 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 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 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 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 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 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l800年 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 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 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 《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三、青岛九中复习课的突出特色
第一、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第二、 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 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 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 第三、研究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案教 学。
第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四、新一轮复习课堂进行局部调 整力求优化:
回应
照 搬
借 鉴
一树在手,知识拥有
◆对策2:用思维层次评分引领教学
抽象概 括 理论拓展
多个证据 但未整合 有观点 一证据 无证据
多个证据 有机整合
历史思维是高考备考的制高点 制高点
◆对策3:史观统领,方能高屋建瓴 “多棱镜”全面认识历史
探索史
题型特点:题目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判断观 点说明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获得哪 些启示”“得到哪些认识”“历史主题小论 文”等,这种题型具有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性、 设问的开放探究性、答案的不固定性等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 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 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革命派形成及准备工作 (组织、思想、军事) 武昌首义 高潮(民国、约法、终结帝制) 三民主义 《临时约法》
(经过)
( 评 价 )
(文献)
(2)方法:依据学案知识结构,主要采用 学生课前板书,教师补充的形式,构建 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联系、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讲练结合(25-30分钟)
2018/7/30
●试题远离教材,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 ●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文 言文与西方译文成为阅读最大障碍; ●强调了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 ●强调了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能力; ●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能力; ●强调了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命题 规律
超“本”不超“纲”不超“
(一)新课堂特点
1、以老师为主转化成以学生为主,基础知识巩固、知 识体系形成,规律的总结、方法的运用都要由学生来 参与推进。 2、以讲授为主转化成以讲练结合,强化训练,在做题、 训练中提高知识整合、知识运用能力,提高阅读、思 维能力。 3、以课为单位的小局部知识讲解,转化到以单元为单 位的大局部整合,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深化认识。 4、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现象, 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以培养学生学科习惯、形成学 科方法。
2、方法:学生个体思考或小组讨论,教 师点拨,形成完整答案。探究之后紧跟 同步训练题目,做到"讲练结合"。 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 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历史理 论、历史史观、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
(四)整理反思(5分钟)
(二)几个能力的提高: 记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阅读材料提 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用学科语 言答题能力、知识迁移及与现实相联系 的能力。
五、案例讲解复习模式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 【预习案】课标要求、考情分析、知识 结构、自测 【生成案】主干知识提问提示、合作探 究问题、高考真题 【巩固案】强化训练题、反思总结等。
甲午中日战争
主题单元二:中华民族奋起,3课时 主题单元一:列强侵华战争,两个课时 注意两个联系,一是列强侵华引起社会变动与人民反抗之间的联系,二是不同阶 注意两个联系,一是与世界形势联系,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外来侵略中国的不 段的人民抗争之间的关联,从而理解历次抗争的背景及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不 同要求和特点,两次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打开大门倾销商品,甲午中日战 断发展。尤其 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至关重要,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 争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要求,八国联军侵华反映 会生活各个层面分析把握不同阶级阶层把社会革命推向高潮迭起的原因。 世纪之交瓜分中国的野心;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其后期提出的在中 二要注意将各次战争的情况联系起来考查,通过比较,探讨列强对中国的侵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略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 世纪之交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一战后民族危机引发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厚积薄发,养成并提高能力。
面对高考试题高立意、高思辨、开放 性的变化,我们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有策略、有步骤的培养学生提取、加 工、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历史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每年出现的新题型 应对自如。
◆对策1:专题意识,建立知识网络
冲击
五案例讲解复习模式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预习案课标要求考情分析知识结构自测生成案主干知识提问提示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以必修一第四单元为例基础性系统性课标理解课标的列举要求通过学习能够记住自列举18401900年间列强对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掌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握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签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能够概括出在面对外来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文明 社会史观 全球史观
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地方,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 组成部分,沦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同时加强了中 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顺应了全球化的潮流
• 典题训练.(2009·江苏单科·7)20世纪 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 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构建课时体系(列强侵华战争通用 时代背景—— 目的、 鸦片战争的严 根本原因 结果、 重危害? 西 方 国 家 工 业 革 命
败因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近代中国生存危机 鸦片战争的客 观进步性 冲击旧秩序,近代 化开始起步
构建课时体系(革命斗争事件通用)
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阶级矛盾尖锐 “建立天国, (背景) 自然灾害严重
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拜上帝教创立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穿越时空, (经过) 你来评说历史” 从天京变乱到天京失陷 “改朝换代, (文献) 还是改朝换制”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 评 价 )
构建体系
20C初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变化(经济、阶级、政治、思想)
(背景)
辛 亥 革 命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以必修一 第四单元为例) 基础性、系统性 1、解读课标:
课标理解 课标的“列 举 ” , 要 求通过学习,能够记住自 列 举 1840 年 至 1900 年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 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掌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握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签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 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并能够概括出在面对外来 侵略的困境时,中华民族 进行了哪些抗争。 课标要求
2.紧扣课标,划分主题单元。 一、1840-1900间列强侵华战争(12、14 课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 二、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13.15.16 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列 强 社会性质变化→阶级矛盾变化→ 侵 辛亥革命 革命斗争 五四运动 华 八国联军侵华 战 争
3、考情分析:
鸦片战争——2011福建文综鸦片泛滥的危害,2010四川文综 林则徐禁烟,2010上海文综《南京条约》,2010海南单科第 二次鸦片战争,2011上海单科—份护照 ,《天津条约》影 响。 甲午战争:2011年全国卷、海南,2010年江苏、上海分别 考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和影响 两年4考 2009年海南卷考了晚清教案的背景与评价 2011年全国卷考了八国联军侵华引起的中国人的反应
1、对本课知识、方法进行再整理,完善 学案,记录典型题目、订正错题。 2、强化知识记忆,联系,升华认识。 3、布置作业,针对性巩固训练
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
乐学
态度情感 与价值观 知识点 知识与 技能 学会 过程与 方法
会学
三维目标的统一性:学生发展
六、主观题命题变化及对策
1、2011、2012年高考主观题命制出现了新 题型,体现新趋势——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 题。
1、过程: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15-20分钟)。设计有 针对性的同步训练题目,教师自行设计新情境 题目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5-10 分钟)。 第一课时①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 争的继续和扩大 ②结合史实谈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 的表现和影响。 ③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年高考)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 屈辱史 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 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 式之一。其主要观点 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 惰性,缺乏突破传统 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世纪中期开始,西 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 生剧烈变化。有人据 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 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评析“冲 击—反应”模式(12 分)。
4、基础知识梳理:大约5-10分钟
(1)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步构建体系。 第一课时: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1840--1842) ②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③鸦片战争的影响什么?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856--1860年), 主要过程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第二课时:⑤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史实? ⑥《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灾难?中日甲午 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⑦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及影响是什么?
•
深化、联系、史论、史观 3、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理解与认识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经济主 权受到严重损害,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 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 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 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 大变化,产生出相对应的社会问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优化课堂结
构和能力培养
一 、复习目标
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 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 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 基本要求。
总之,“知”“能”“识”整体提 高,复习课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 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青岛九中历史教研组突出的复习特色:合理的课 堂结构,复习重点准确把握,较高的复习针对性, 科学的讲练比例,高效的讲评方式,让课程学习 效益最大化。 从学情、校情出发,学习各地和兄弟学校的先进 经验, 进一步尝试优化历史复习模式。
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题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 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入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 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 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 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 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 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 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 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 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l800年 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 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 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 《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三、青岛九中复习课的突出特色
第一、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第二、 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 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 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 第三、研究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案教 学。
第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四、新一轮复习课堂进行局部调 整力求优化:
回应
照 搬
借 鉴
一树在手,知识拥有
◆对策2:用思维层次评分引领教学
抽象概 括 理论拓展
多个证据 但未整合 有观点 一证据 无证据
多个证据 有机整合
历史思维是高考备考的制高点 制高点
◆对策3:史观统领,方能高屋建瓴 “多棱镜”全面认识历史
探索史
题型特点:题目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判断观 点说明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获得哪 些启示”“得到哪些认识”“历史主题小论 文”等,这种题型具有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性、 设问的开放探究性、答案的不固定性等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 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 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革命派形成及准备工作 (组织、思想、军事) 武昌首义 高潮(民国、约法、终结帝制) 三民主义 《临时约法》
(经过)
( 评 价 )
(文献)
(2)方法:依据学案知识结构,主要采用 学生课前板书,教师补充的形式,构建 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联系、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讲练结合(25-30分钟)
2018/7/30
●试题远离教材,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 ●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文 言文与西方译文成为阅读最大障碍; ●强调了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 ●强调了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能力; ●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能力; ●强调了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命题 规律
超“本”不超“纲”不超“
(一)新课堂特点
1、以老师为主转化成以学生为主,基础知识巩固、知 识体系形成,规律的总结、方法的运用都要由学生来 参与推进。 2、以讲授为主转化成以讲练结合,强化训练,在做题、 训练中提高知识整合、知识运用能力,提高阅读、思 维能力。 3、以课为单位的小局部知识讲解,转化到以单元为单 位的大局部整合,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深化认识。 4、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现象, 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以培养学生学科习惯、形成学 科方法。
2、方法:学生个体思考或小组讨论,教 师点拨,形成完整答案。探究之后紧跟 同步训练题目,做到"讲练结合"。 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 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 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历史理 论、历史史观、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做到用理论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
(四)整理反思(5分钟)
(二)几个能力的提高: 记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阅读材料提 取信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用学科语 言答题能力、知识迁移及与现实相联系 的能力。
五、案例讲解复习模式
(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案内容 【预习案】课标要求、考情分析、知识 结构、自测 【生成案】主干知识提问提示、合作探 究问题、高考真题 【巩固案】强化训练题、反思总结等。
甲午中日战争
主题单元二:中华民族奋起,3课时 主题单元一:列强侵华战争,两个课时 注意两个联系,一是列强侵华引起社会变动与人民反抗之间的联系,二是不同阶 注意两个联系,一是与世界形势联系,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外来侵略中国的不 段的人民抗争之间的关联,从而理解历次抗争的背景及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不 同要求和特点,两次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打开大门倾销商品,甲午中日战 断发展。尤其 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至关重要,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 争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要求,八国联军侵华反映 会生活各个层面分析把握不同阶级阶层把社会革命推向高潮迭起的原因。 世纪之交瓜分中国的野心;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其后期提出的在中 二要注意将各次战争的情况联系起来考查,通过比较,探讨列强对中国的侵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略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 世纪之交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一战后民族危机引发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厚积薄发,养成并提高能力。
面对高考试题高立意、高思辨、开放 性的变化,我们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有策略、有步骤的培养学生提取、加 工、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 历史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历史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每年出现的新题型 应对自如。
◆对策1:专题意识,建立知识网络
冲击
五案例讲解复习模式一学案导学自主学习预习案课标要求考情分析知识结构自测生成案主干知识提问提示合作探究问题高考真题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以必修一第四单元为例基础性系统性课标理解课标的列举要求通过学习能够记住自列举18401900年间列强对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掌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握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签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能够概括出在面对外来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史学范式 革命史观
现代化
文明 社会史观 全球史观
它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地方,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 组成部分,沦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同时加强了中 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顺应了全球化的潮流
• 典题训练.(2009·江苏单科·7)20世纪 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 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构建课时体系(列强侵华战争通用 时代背景—— 目的、 鸦片战争的严 根本原因 结果、 重危害? 西 方 国 家 工 业 革 命
败因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近代中国生存危机 鸦片战争的客 观进步性 冲击旧秩序,近代 化开始起步
构建课时体系(革命斗争事件通用)
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阶级矛盾尖锐 “建立天国, (背景) 自然灾害严重
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拜上帝教创立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穿越时空, (经过) 你来评说历史” 从天京变乱到天京失陷 “改朝换代, (文献) 还是改朝换制”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 评 价 )
构建体系
20C初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社会变化(经济、阶级、政治、思想)
(背景)
辛 亥 革 命
(二)知识梳理、构建体系(以必修一 第四单元为例) 基础性、系统性 1、解读课标:
课标理解 课标的“列 举 ” , 要 求通过学习,能够记住自 列 举 1840 年 至 1900 年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 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掌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握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签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 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并能够概括出在面对外来 侵略的困境时,中华民族 进行了哪些抗争。 课标要求
2.紧扣课标,划分主题单元。 一、1840-1900间列强侵华战争(12、14 课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 二、近代前期中华民族抗争(13.15.16 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列 强 社会性质变化→阶级矛盾变化→ 侵 辛亥革命 革命斗争 五四运动 华 八国联军侵华 战 争
3、考情分析:
鸦片战争——2011福建文综鸦片泛滥的危害,2010四川文综 林则徐禁烟,2010上海文综《南京条约》,2010海南单科第 二次鸦片战争,2011上海单科—份护照 ,《天津条约》影 响。 甲午战争:2011年全国卷、海南,2010年江苏、上海分别 考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和影响 两年4考 2009年海南卷考了晚清教案的背景与评价 2011年全国卷考了八国联军侵华引起的中国人的反应
1、对本课知识、方法进行再整理,完善 学案,记录典型题目、订正错题。 2、强化知识记忆,联系,升华认识。 3、布置作业,针对性巩固训练
从知识本位回归到三维目标
乐学
态度情感 与价值观 知识点 知识与 技能 学会 过程与 方法
会学
三维目标的统一性:学生发展
六、主观题命题变化及对策
1、2011、2012年高考主观题命制出现了新 题型,体现新趋势——开放探究型材料解析 题。
1、过程: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15-20分钟)。设计有 针对性的同步训练题目,教师自行设计新情境 题目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5-10 分钟)。 第一课时①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 争的继续和扩大 ②结合史实谈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 的表现和影响。 ③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年高考)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 屈辱史 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 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 式之一。其主要观点 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 惰性,缺乏突破传统 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世纪中期开始,西 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 生剧烈变化。有人据 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 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评析“冲 击—反应”模式(12 分)。
4、基础知识梳理:大约5-10分钟
(1)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步构建体系。 第一课时: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1840--1842) ②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③鸦片战争的影响什么?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856--1860年), 主要过程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第二课时:⑤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史实? ⑥《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灾难?中日甲午 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⑦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及影响是什么?
•
深化、联系、史论、史观 3、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理解与认识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经济主 权受到严重损害,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 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 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 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 大变化,产生出相对应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