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2014年4月我市正式启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而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是数字校园建设中对于未来教育模式的初步尝试。在《S市数字校园建设标准》中规定二星级学校必须建有移动分组学习教室,而三星级学校必须建有专用或混用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室。此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校能够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出适应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人才。
然而目前我市对于移动学习终端下教学模式的探索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少数几所学校以个别班级为试点的形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对于建设与应用都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供推广。在数字校园建设完成后,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室来进行教学,必然会成为我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市又提出了2017年我市要进行“一证、一本、一空间”的智慧教育建设,更把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进行了扩大化的推广,这也使得形成一个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环境建设与教学应用的指导性建议变得迫在眉睫,这也是进行本项研究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目标
介绍一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应该解决三个问题,就是这种新
技术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新技术,如何应用这种新技术。所以课题的研究目标为以下三点。
1.解释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的定义。
2.解释实施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的原因。
3.形成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的建设及应用策略。
三、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案例的研究来印证文献研究的结论,从而最终完成研究目标,所以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文献研究
关于基于移动终端下的教学,国内自2001年开始就有部分教育信息化
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到现在已经十五年有余。在此期间涌现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对于这些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是我们研究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研究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这是我们的第一步工作。
(二)案例研究
文献的研究使我们对研究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但是外地的经验
是否能够与我市的现状进行有效的融合,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基于移
动学习终端的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是文字内容的分析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这还需要对于真实课堂的分析与对于本地情况的调研。所以我们选取了两类教学案例作为这部分的研究主体,一类是来自于较早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终端教学研究与实践地区的课堂教学案例;一类是我市较早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终端
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学校的课堂案例和对于参与实践的试点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访谈。
1.国内课堂教学案例
课题组从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选取的16节课堂实录,作为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案例来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了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学段的部分学科,其分布如表1所示,并且这些课堂实录分别来自基于移动学习终端教学开展比较早且有成功经验的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成都、苏州、南京等。
之所以选择这些案例是因为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是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部联合举办的。从2008年开始连续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旨在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变革,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它在全国的各个地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参赛的作品水平比较高,其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能够代表全国在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中的一流水平,这样的案例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更好的描述出基于移动学习终端教学的课堂状态。
2.本市案例
我们选取的是15所之前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终端教学实践的试点学校作为研究案例,其中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9所。通过对于这些学校中的课堂案例的分析以及对于参与试点的教师、学生与家长的访谈,来印证文献研究的成果和国内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是否符合我市本区域内的实际情况,为了保
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还需要做哪些调整。
四、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的定义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发现,基于移动学习终端下的教学都是围绕着移动学习来展开的讨论的。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第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这里提到的移动计算设备,就是我们所说的移动学习终端。它在国内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应用通常表现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其终端载体隐喻为“电子书包”。它具有学习个性化、学习移动性、按需提供学习服务的特性[2]。
不过,随着技术与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体系进入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泛在学习(U—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3]。
相对于移动学习来说泛在学习能够感知到更多的与学习者相关的信息。
移动学习只是收集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而泛在学习则能收集更多的信息。在传感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泛在学习环境可以一定
程度的感知到学生的感知与心理变化,也可以感知到学习者所在环境的信息。通过收集、分析这些信息数据较移动学习更准确的给予学习者最恰当学习资源与学习体验。另外,通过对移动学习属性的继承与发展,使得学习者在任何想要学习的情况下都能够获得相同的帮助与体验。由于泛在学习发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生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时遇到问题想要解决时,所以泛在学习在学习者的角度更具主动性。
通过上述的对比,泛在学习在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应用表现形式,在现有研究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与智慧学习常常一起讨论,其终端载体我们把它隐喻为“随身家教”。
但是经过我们对目前收集资料的分析,我国正处于移动学习的实践阶段,但是各个区域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把泛在学习环境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进行前瞻性的布局。
我市现在正处于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其主要抓手就是教育信息化
从数字化教育向智慧教育的进化过程。如果说移动学习是数字化教育的最终目标的一种表现,则泛在学习则智慧教育的重要标识。而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正是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的表现形式,所以根据本市目前的情况,我们对于现阶段我市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教学做如下的定义。
以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以本市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与数字校园为软硬环境支撑。形成无论何时何地学生和老师都能够享受到个性化的、便捷的、移动的、智能的、多种交互方式的、优质均衡的教育体验。其终端载体我们把它隐喻为“移动电子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