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D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的
应用
摘要:目前,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渐导致了对环境过度的消耗,内涝、洪灾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灾害形式,其会给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带来严重的负担。

传统道路排水工程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政排水的客观需要。

然而LID 理念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在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LID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中所发挥的自身优势,以期为未来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建设发展更好地助力。

关键词:LID理念;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很多城市因为强降雨天气出现洪涝灾害,致使城市交通出现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转,危害群众人身安全。

lid理念的出现,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其主要指一种低影响的开发方式,可有效完善传统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不足,为日后新建的市政道路能够有效减少出现排水障碍、内涝及洪灾灾害,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

1传统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网建设不完善
首先,部分地区原有的雨水和污水排放管道设计不合理,长时间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管道磨损非常严重,无法保障稳定排水的同时,也生成很多安全隐患。

其次,老城区因为管网建设时间较长又没有规范性的进行养护,雨水和污水分流工作也不完善,甚至很多城区没有建设分流管线,导致城市环境逐渐恶化,防洪能力也大幅降低。

这种情况除了增加额外的环境维护费用,也使得管道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下降,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1.2排水设计理念落后
针对施工项目而言,设计理念的完善与否决定着最终工程质量,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深入市场,了解新型技术,学习前端知识,丰富自身底蕴,改变设计理念。

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遵循传统的排水设计理念,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工作人员过分注重地上建筑物开发,对地下的污水和生活用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缺乏重视。

许多新城区外表光鲜亮丽,内部工作系统却残缺不全。

其次,随着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现有的建筑设计理念被不断优化,排水工程越来越先进高效。

但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施工人员仍然应用传统的快排模式。

他们所进行的排水性能改良,也只是增加管道直径。

但这种做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多样化的排水需求,复杂的地上结构没有与之配套的排水设施,最终只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失衡,严重制约行业进步。

2LID应用现状
Lid理念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先进技术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在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同时,优化给排水能力,进行深化设计,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水土状况,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环境友好型建设。

我国自引进lid理念后,不断地构建适合己身的工作模式,建立全新的建筑评价标准,改良现有的施工方法,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支持绿色建筑。

其次,要在市政道路排水施工中不断地探索lid理念落实的方法,合理规划建筑布局,规避lid措施现有的短板,针对客观条件对施工工程的影响建立针对性的落实方案。

施工管理人员还要根据lid理念落实的情况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多方会谈,明确其和当前排水结构的实际契合度,找出现有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设计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lid理念应用探讨
3.1应用路线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应该以减轻道路径流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为核心工作,控制雨水排放为辅助工作。

具体来说,市政道路下方会架设很多不同用途的市政管
线,例如电力,电信,给水等,并且这些管线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但因为我国土地资源紧张,无法支撑大规模lid结构的建设,所以目前都是通过小规模,分散式的结构来对污水滞留和净化工作进行辅助,提升排水效率。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方法就是优化道路红线内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雨水流通结构,铺设透水砖,减少径流量,从而提升排水效率。

3.2Lid应用措施
(1)渗透溢流井
渗透溢流井结构主要致力于解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雨水残留,将废水引导至隔离带,利用土壤结构进行自然渗透。

当土壤内部处于饱和状态后,会溢流到渗透溢流井中,在溢流井内部饱和后,通过溢流管流入市政雨水管道内,减少污水瞬时流量,缓解管线工作压力。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事先做好前期勘察工作,精准的确定渗透溢流井的间隔距离。

一般来说,在进行精准的测量后,相隔固定距离设置一组渗透溢流井,通常间隔距离在40米左右。

溢流井的直径约为为60厘米,井深约为90厘米。

(2)透水铺装
在道路上采用透水铺装方式,可以确保在降雨期间雨水自然下透到土壤中,经过土壤内部孔洞结构进行过滤和净化后,直接汇入地下水中,对地下水起到补充作用。

这种结构可以对小型降雨的治理非常有效,基本可以保证不会有多余水流溢出,提升道路的安全性。

但该结构只能用于小型降雨环境,一旦降雨量过大,就需要依靠其他结构辅助,才能确保理想的排水效果。

(3)优化道路设计
首先是人行道设计,传统的人行道是使用不透水路面,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水层。

下雨时不仅容易产生道路湿滑等问题,还会出现热岛效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出行安全。

基于此,施工人员需要按照lid理念,合理调节路面湿度和温度,涵养地下水源,降低污染问题,铺设环保透水步道砖。

其次是机动车道设计,机动车道是占地面积最广的,其设计质量直接关乎行车安全。

基于此,施工人员要
将车行道设置为多层结构,上层采用具有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中层使用结构更加密实的混凝土,防止对地基形成侵蚀,延长路面使用年限,提升行车安全性。

最后是绿化带设计,绿化带本身是一种功能多样的结构,能够缓解行车视觉疲劳也能美化环境,还能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涵养土地。

施工人员需要按照lid理念,将绿化带改良成透水能力较强的结构,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缓解道路雨水排放压力[1]。

3.3应用效果评价
(1)选取径流系数
工作人员在进行排水效果评定时,要根据相关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进行准确的数据收集,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排水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具体的评价体系如下:现阶段人行道的径流会通过透水铺装进行自然渗透,所以工作人员要对径流系数进行基数设定,通过计算来获得某一特定数值。

根据比例计算公式获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代入到计算公式中,明确绿化带的径流系数和总量控制率,最终数值若处于正常范围内,则证明当前径流系数稳定,结构应用效果良好,若出现异常数据,则需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结构升级,改善雨水控制率[2]。

(2)雨水控制率计算
所谓雨水控制率,就是部分区域影响雨水系统开发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的乘积,然后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的数值就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也被称为雨水控制率。

该数值的测量方法首先要对道路一侧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进行详细的区域划分,将不同区域的径流系数和绿化带存水容积,代入到固定公式中,明确该区域径流总量控制率。

然后结合机动车道雨水径流控制率和道路宽度等数据计算红线范围内径流总量率的平均值,最终和正常数值比较,判断当前结构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雨水控制。

但施工人员在计算时要注意,人行道需要考虑雨水自然渗透的情况,但非机动车道不需要考虑。

结论:综上所述,传统的雨水管网系统只能简单的对雨水进行引导和排放,一旦遇到大雨及暴雨天气很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问题。

但在施工中引入lid理念
后,就可以实时防控道路积水,尽量避免洪涝灾害,还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在缓解道路压力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提升行驶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犀喆. LID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建材, 2019(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