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制,
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
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

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护性
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

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

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
减薄。

硬路肩最小宽度见书(P105)
13、边沟:城市道路除利用路缘侧平石上的雨水井排除路面雨水外,在郊区道路
或山区居住区内的道路常用边沟排水。

14、路缘石:是路面边缘与横断面内其他组成部分的相接处的边缘石。

路缘石由
侧石和平石组成,其形式有立式、斜式和曲线式。

城市道路边缘石采用立式,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10~20cm。

隧道内、重要桥梁、道路线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等处的缘石可高出25~40cm。

15、横坡:路基(路面)横断方向的坡度,为了使车行道、人行道和绿带上的雨
水迅速排入雨水井或边沟。

横坡以百分数值表示,其大小取决于路面
材料、道路组成部分的宽度。

坡向视雨水进水口的布置而定。

16、路拱:对于双向行驶的车行道,路面常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形,称为路拱。

17、道路横断面的形式: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四种形式。

18、主导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所得土方填挖工作量最少的
平均自然纵坡度。

19、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个平面相交的交叉口成为平面交叉口。

20、“绿波”交通: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
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
上绿灯。

21、环形交叉口:是在几条相交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比较大的中
心岛,使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都绕着中心岛作逆
时针方向行驶,在其行使的过程中将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

22、立体交叉口:简称立交,是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相互
交叉的交通设施。

23、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是车辆外廓的长、宽、高,它影响道路建设的净空和车内容量。

一般为:(P10)
总长——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

总宽——车厢宽度(不包括后视镜)。

轴距——双轴车:为前轴轴中线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铰接车:为前轴轴中线至中轴轴中线的距离及中轴轴中线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前悬——是指车辆前保险杠至前轴轴中线的距离。

后悬——是指车辆后保险杠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24、车辆的停发方式:
(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常用);
(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25、车辆的停放方式:
按汽车纵横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为:
(1)平行式(常用):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

(2)垂直式(常用):用地比较紧凑,但时间占地较宽。

(3)斜列式: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三角形用地)比垂直停放要多出线。

26、交通流:某一时段,某一断面的人流、车流。

(1)按交通主体:车流、人流、混合交通流。

(2)按交通流输送对象:客流、货流。

(3)按交通流交汇流向: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4)按交通流内部运行条件和驾驶员与乘客的感受: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和强制流。

27、交通量调查主要有四个步骤:
一、选定观测点;
二、确定观测日期和时间;
三、统计表格的设计;
四、绘制统计分析图表;
28、道路绿化带的功能:
(1)道路绿化可以增加城市景观,使人心情舒畅。

(2)浓密的树冠可以遮荫,挡风,防日晒。

(3)绿化带可以分隔道路横断面上各组成部分,或用来限制横向交通任意穿越,以保障停车安全和快速。

(4)道路绿化带上的温度、湿度与路面上的不同,形成空气对流。

(5)绿化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废物和尘埃,使空气清洁、湿润和凉爽。

(6)对于分期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又可起调节备用地的作用,但其下管线仍按远期的位置埋设。

所以,道路绿化带宽度宜为红线宽度的10%~15%。

2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划》对规划道路红线的要求:
(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m;
(3)红线宽度在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50%;
(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5)在路侧带范围内布置道路绿化,其最小宽度根据绿化植物品种在0.8m~1.5m 之间;
(6)当人流、车流较大或两侧有大型建筑物时应采用既隔离又通透的开敞式种植。

30、道路绿化布置的技术要求:
(1)树种的选择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
(2)选择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抗病虫害、深根系抗强风及耐有害气体和尘土的树种;
(3)在同一条道路上不宜过多,以防杂乱,宜分段种植,并做到整齐和谐;(4)行道树干的分叉不能太低,建议树干分叉高度不低于4m。

31、道路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形式分析:
(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行驶。

优点:占地少,车道使用灵活。

缺点:通行能力低,安全性差。

(2)双幅路(两块板):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为行人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道路使用灵活性降低。

(3)三幅路(三块板):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道路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影响。

(4)四幅路(四块板):
优点:兼有二、三幅路的优点。

缺点:与三幅路相同,且所需占地和投资较三幅路更甚。

32、道路横断面图的绘制:
1、标准横断面:表现一条道路全线或某主要路段一般情况的横断面成为标准横断面。

2、近、远期横断面图通常采用1:100或1:200的比例尺绘制。

★33、几种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P89):
34、平、纵面线形的组合应注意的情况:
(1)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2)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3)直线上的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避免出现使司机视觉中断的线形,如驼峰、暗凹、跳跃等;
(4)长直线或长陡坡的顶端避免小半径的曲线;
(5)相邻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悬殊。

35、平面交叉口的矛盾:
(1)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称为分岔点。

(2)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交汇点。

(3)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汇点称为冲突点。

36、交叉口设计一般应考虑以下要素:
(1)视距三角形的保证;
(2)缘石半径设置(大小与道路等级有关);
(3)缘石边缘与交叉口中心的距离(过大、人行横道过长,或车辆停止线很远,交叉口内车流游荡);
(4)交叉口内各流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组织、交通岛的设置(保证流线的安全顺畅,提高交叉口车流的通行能力);
(5)交叉口地面雨水排除与竖向设计;
(6)交叉口范围内管线综合及地面窨(yin)井盖的处理;
(7)交叉口范围内交通信号、标志、绿化、公交站点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布置。

37、人行横道规划设计原则:
(1)应尽可能与行人的流向一致,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垂直;
(2)人行横道要在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长度宜小于15cm;
(3)人行横道的宽度与过路行人数量及绿灯时长有关,应结合每个平面交叉路口的实际情况设置,宽度变化过多也不好。

通常,在干道相互交叉时最小4m,支路相互交叉时最小2m,结合需要以1m为单位增加宽度。

38、交通岛的种类:
(1)导向岛:为指示和规定右、左转交通方向设置的岛。

(2)分隔岛:为把同向或对向交通(主要是直行交通流)分开而设置的岛。

(3)安全岛、躲避岛:为行人提供躲避车辆的场所而设置的岛。

39、环形交叉口适用于:
(1)车流量不大的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和支路上;
(2)左转弯车辆较多的交叉口利用环道交织,可使车辆有序、顺畅的通过;(3)多条道路,尤其是奇数道路相交的交叉口,用信号灯管理难以配对,用环形交叉口有利于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4)有地形起伏的城市,为了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前的坡道上制动和起动,利用
环形交叉口可以连续不断的通行。

40:道路与道路立体交叉:
(1)高速公路或快速路与各级道路相交,一级公路或主干路与交通繁忙的道路相交,可设置立交。

(2)平交路口在目前或规划年限内的交通量将达到饱和或超饱和,并且采取其他改善交通的组织措施难以解决问题时,则考虑设置或预留立交。

(3)地形和环境适宜,例如较高的桥头引道与滨河道路交叉等,可考虑设置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下册)
41、居民出行特征:主要包含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辰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以及出行距离分布等。

42、出行时耗:指居民一次出行过程中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花的时间。

其反映了距离因素,也反映出交通供给能力及其服务水平。

出行空间分布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城市人口分布、就业岗位分布等情况。

43、期望线:是连接交通出发小区与交通到达小区的直线。

它的宽度表示了交通之间出行的次数。

各个期望线在一起组成了期望线图,也叫OD分布图。

44、等时线:由城市某一吸引点出发,在规定的出行时耗内可达的用地范围,可以反映该地区的交通便捷程度。

45、因市民从事文体活动,生活出行更爱选择步行出行的方式,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距离为:市级:10km以内;区级:4Km以内。

46、公交出行时耗:也叫交通时间,包含乘车时间、候车时间和步行时间,具体为公交出行时耗=步行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乘车时间。

47、步行交通适用于紧凑型的城市布局,自行车适用于高密度的城市布局。

48、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供公众使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线电车、中运量和快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以及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客轮渡、轨道缆车、索道缆车。

49、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
换乘方式:站台换乘、节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混合换乘、站外换乘等。

布置形式:并列式、行列式、十字形、T型、L型、H型和混合型等。

50、
41、几种常见的通勤方式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