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iodical__zgyyzn__zgyy2010__1006pdf__100610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8I管理・教育・教学中国医药指南20lO年2月第8卷第6期GuideofChinaMediciIle,February2010,、,01.8,No.6
【2】黄俊英.多变素分析[M】.5版.台北:中国经济企业研究所,1995:201-226.
【3】陈峰.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65-81.
【4】林果为,沈福民.现代临床流行病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58.
【5】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l,367.
[6】王绍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66.167.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
赵娜
【关键词】糖尿病;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10)∞一014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知识教育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

是患者了解和增进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健技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现将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08年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结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58~83岁,平均72岁,糖尿病史l~20年。

平均11.3年,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例,高血压25例,脑动脉硬化(不同程度)29例。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心理指导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病程长,须反复住院,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激动、消极、悲观等情绪。

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均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对疾病的控制极为不利,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细心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基本知识教育中,客观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使患者了解目前糖尿病是不可根治的,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如果糖尿病控制的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要加强护患沟通,以取得患者信任,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指导
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饮食治疗。

合理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血糖和预防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性别、运动量等个体情况,计算饮食量,合理配餐,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可把握习惯选择l,5、2/5、2,5或l/3、l,3、l/3,但要基本固定,清淡、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绿叶蔬菜,如果血糖控制好,可以少吃含糖低的水果,不吸烟,少饮酒,加强对饮食治疗的宣传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性。

自觉实施饮食治疗。

2.3运动指导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依照患者的情况选择活动的种类,以不疲劳为度,从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好在餐后lh左右采取有氧运动,如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车、跳舞、打太极拳等。

如果患者有劳累感时应减速或停止,出去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时备用。

2.4用药指导
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时,应给予药物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就是胰岛素,胰岛素又可以分速效(如普通胰岛素、门冬胰岛索注射液)、中效(如低精蛋白胰岛素、诺和灵)、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无论医师为患者挑选那种胰岛素,我们护理人员都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要方法、剂量,及用药后的反应等,且用药剂量一定要准确,如果注射胰岛素应按规定时间进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并指导患者胰岛素的保存,教育患者自己或家属学会注射胰岛素,如果患者有口服降糖药,要告知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由医师调整药物剂量,不可盲目擅自停药、改药,从【fii影响治疗。

2.5预防并发症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糖如果控制不当。

可引起多方面的损害,对眼睛、肾脏、末梢神经、血管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当出现心慌、饥饿感、头晕、大汗淋漓时,可能是发生低血糖,应给予糖水口服,并及时报告医师。

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烦躁、呼吸深快并有烂苹果味,应立即送医院就医,可能是酮症酸中毒,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定期检查眼底、眼压、肾功能,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避免糖尿病眼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保持身体清洁,皮肤瘙痒尽量少抓,以免抓破,造成皮肤损伤,引起感染,穿合适的鞋袜,柔软透气性好的衣服”】。

3健康教育
3.1随即性教育
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的过程中,给患者讲解一些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用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给予饮食指导。

3.2个体指导
通过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

结合病情,生活情况做具体指导。

3.3文化宣传
以黑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图画等方式进行,同时给予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455000)
中国医药指南20IO年2月第8卷第6期GuideofchinaMedicine,Febmary20IO,、,01.8,No.6
必要的结解释。

3.4集体讲解
举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每次不超过30min,每
周1次。

4结果与体会
通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在临床
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了自我管理知识和技
能,调动了患者参与各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自管理・教育・教学I149
觉性,自控水平明显提高。

68例患者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饮食
控制,餐后活动,患者的血糖都基本正常或趋于正常,因此糖尿病的
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l】袁根英,郑彩娥.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川.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
志,2004,2(2):18l-182.
【2】王玉春,李嘉琦,叶俊超.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医患健康【J】.解
放军医学杂志,2002,4(4):236.
心理性疲劳的自我防治
赵捷
【关键词】心理性疲劳;防治
中图分类号:R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10)∞一0149—02
心理性疲劳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在不断增加人们的心理负荷,因此心理性疲劳的人越来越多,心理性疲劳比体力性或脑力性疲劳症状更重,危害性更大,消除也比较困难,因此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所谓心理性疲劳是指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心理性疲劳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

其表现以心理现象为主:对于产生心理性疲劳的人,轻者出现疲乏、厌倦、精神萎靡不振、健忘、失眠、心烦意乱、头晕。

有的甚至早上起床后,还没有开始工作就感觉到心烦、无精打采、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有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

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改变的现象。

仅靠休息不可能缓解和消除疲劳。

心理性疲劳多发于护士、医生、教师,公务员等人群中的那些特别敬业、特别看重职场升迁,工作成效,且而工作责任重大等问题的人士。

1心理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心理性疲劳是由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各种冲突所致。

在我们周围的同事中,有不少人因工作压力太大而感到身心疲惫,有时候也容易使人的情绪变得很急躁。

一个人发生情绪障碍,尤其存在抑郁、焦虑,烦恼和紧张状态,这些消极的情绪使人萎靡不振,不想活动,并且导致心理疲劳的发生,是产生心理性疲劳的重要因素。

产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工作过量。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疲劳,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住房拥挤、噪音、工作条件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遭受挫折等等,也都是诱发心理性疲劳的重要因素。

2心理性疲劳产生的影响
心理性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达到一定的。

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心理性疲劳同生理疲劳一样,本身是一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般来说,心理疲劳比生理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恢复。

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一点,不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疲劳,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性疲劳不仅降低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等,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性疲劳,使人情绪低落、心境抑郁、百无聊赖,精疲力竭,进而引起心因性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

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和治疗。

3心理性疲劳的防治方法
3.1要认真分析,找准诱发心理性疲劳的主要原因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丁问题,疲劳感就会明显缓解或消除。

如果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应尽量采取一些回避措施,尽可能先将那些恼人的事情丢开,待心理平衡之后再作考虑。

3.2要摆正心态,顺其自然
要解除心理性疲劳,就要对自我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计和要求,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急,凡事要讲求一个适度,根本办不到的事不要硬拚蛮干,对自己力不能及的,就应放松压力,给自己松松绑,随便一些。

避免无休止的让人精疲力尽的苦思冥想和不合实际的幻想,这是节省心理能量、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减少心理疲劳的最佳选择。

3.3培养兴趣,减少疲劳
若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工作过于单调机械所致,这说明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把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自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要培养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对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不易疲倦。

3.4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是纠正心理性疲劳的重要措施
一个人充满自信,生活积极进取,乐观豁达,必然能克服困难。

不畏艰难,不会感到心理疲劳。

另外,做到“遇高兴的事不要过于乐,遇困难的事不要过于忧、遇到伤心的事不要过于悲等”,事事要有节制。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卫校(11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