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
大家知道怎么种植双孢菇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双孢菇种植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
建造菇棚
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
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
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5、企业化生产模式:
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
棚温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大、渗水、菌丝自溶、盲目用药、菌丝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导致不出菇。

温度降至8℃以下时一般不再出菇,采取生火炉等方式加温也无法满足正常出菇时,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

打开通风孔使棚温继续下降,但要始终保持遮阴条件,不能让直射光进入。

不再喷水强通风,使棚内温度降至60%以下。

降湿后覆土很快失水,一般含水率可达20%以下,甚至更低,至春季气温回升后含水率可降至10%左右,土面发白呈松散状。

停止用水后喷洒“赛百09”300倍液,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

喷施5%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杀灭残存害虫,棚外地面解冻后每隔10天喷施一次。

撒施灭鼠药,防治老鼠危害菇床。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水温空调,升温至15℃左右,这样就能在冬季源源不断的产出鲜菇供应市场。

原料配方
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候,后墙面都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倾斜,外侧开沟,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是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池。

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

晒粪场没有特别的设施要求,通风向阳的空地即可。

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
适当,让其自然晒干,晒成牛粪饼。

切记: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越翻动越不容易晒干,即使晒干最后也是粉状不易储存。

牛粪晒干后,用编织袋包装储存备用,有条件的可以室内储存,防止霉变。

牛粪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学问,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晾晒方法,归根结底是把牛粪晒干成饼状以便储存。

1、100平方米双孢菇备料配方标准
关于双孢菇培养料配方,我们所接触到的技术光盘、文字资料、网络传媒等等,往往标准不一。

很多朋友电话询问,有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备料模式?应该说:凡是实践过的各种配方,都是可行的配方方案,总的来说,是要根据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合理选择配方模式。

临泉县通用的标准,以牛粪稻草为主要原料来配方,每100平方米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供大家参考:
牛粪3000市斤;稻草5000市斤;磷肥200市斤;石膏粉150市斤;尿素10市斤;石灰150市斤;饼肥200市斤。

有的资料提到双孢菇专用肥,我们临泉县从来没有使用过、也没有推广过任何专用肥,在这里做一个声明。

2、堆制发酵。

堆制时间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为宜。

①预堆:先将稻草用清水充分浸湿,堆成一个宽2-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

同时将牛马粪碾碎、加水调湿后堆起。

②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的稻草,宽1.8-2米,长度不限。

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马粪,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1.3—1.5米。

从第二层开始加适量的水,每层稻草铺上后均要踏实。

③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

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

此后间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

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

3、发酵标准。

堆制全过程约需25天左右。

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稻草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
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培养料配方合理才能正常出菇,否则会导致气生菌丝多、病害严重、迟迟不出菇。

基本配方:麦草3000公斤、牛粪粉300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尿素60公斤、石灰粉80公斤、石膏粉80公斤、碳酸钙90公斤、“赛百09”1.5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44公斤。

发展沼气较好的地区可以加入适量沼渣,也可以采用沼液拌料。

培养料的发酵处理关系着栽培能否成功,生产上存在培养料发酵不均匀、原料生熟不一、酸化等现象,导致发菌困难、污染严重、出菇难。

建议改用二次发酵技术,使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

习惯采用一次性发酵的,翻堆时按照“内外相换、上下相调”的原则,不要“一边倒”式翻堆,并在进棚前对培养料含水率、PH值等进行检查调整。

品种选用
防治双孢菇低温期不出菇难出菇措施,根据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气候条件,宜选用As2799双孢菇品种,引进其他品种前应先小范围试验,适宜本地栽培后再大面积推广。

另外,引进菌种本身种性退化,制种技术欠缺、操作不规范,菌种多次传代保存,以四级甚至五级菌种作为三级种播种等,均会影响出菇。

退化菌种表现为接种后萌发慢、菌丝弱、发菌慢、抗逆性差。

迟迟不出菇或出菇少,严重者病害肆虐,导致生产失败。

防治菌种退化最好掌握制种技术,直接制种用于生产,无制种条件的需购买正规三级种栽培。

播后管理
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为宜。

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

当料温降到28°C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菌种一瓶。

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

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

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C,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

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

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厘米。

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

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13-20°C(最佳温度15-18°C)。

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

病虫潜伏于培养料中,播种后对双孢菇菌丝造成危害,导致出菇困难或不出菇。

解决方法:彻底清理菇棚及周围环境卫生;用“百病傻”处理覆土,发菌和出菇阶段每隔3~7天喷施一次;在菇棚通风口和进风口出撒施石灰粉,以防害虫爬入。

生长要素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粪草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

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
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采收加工
当蘑菇长到直径2-4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

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

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上土填平,并喷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

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双孢菇的架式栽培方法
1、菇房、床架结构菇房东西长19.6m,南北宽9m,前后墙高
2.5m,山墙高
3.5m。

墙用石灰泥垒砖。

外面水泥抹缝;里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

前后墙对着走道上下分别留4个25cm×20cm的通风窗,第1个通风窗距地面20cm。

前墙两头留门,宽1.0m,高1.8m,地面铺砖,水泥灌缝。

房顶用竹杆薄膜搭建。

床架长7.8m,宽1.5m,高2.3m,共5层。

第1层距地面10cm,以上各层层间距55cm。

靠前墙1个东西走道宽0.7m;10个南北走道,每个宽0.65m,栽培面积共500平方米。

2、栽培时间安排双孢菇栽培一般在春秋两季。

我市麦草栽培预湿时间为8月5~15日;播种期9月5~15日;而棉子壳预湿时间为9月10~15日;播种期为9月15~20日。

3、菌株选择选择高产、抗杂能力强、适应性广的As2796菌株。

4、培养料配方(按实际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算)①麦草3000kg,鲜鸡粪3.5立方米(或干鸡粪900kg),尿素35kg,过磷酸钙35kg,石膏粉100kg,石灰粉50kg,碳酸钙50kg;②棉子壳1500kg,双孢菇专用肥100kg,石膏粉30kg,石灰粉15~20kg。

5、培养料制备
5.1、麦草料制备①前发酵:按照时间安排,预湿麦草。

预湿越透、
越匀越好,做到宁湿勿干。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事先挖好的坑中用0.5%石灰水浸泡,吸足水分后捞出与预堆的鸡粪按比例拌匀建堆;二是在硬质地面上平铺麦草40~60cm后,喷水让其充分吸收;第2日堆成高1m的堆,在其周围喷5%石灰水;第3日继续喷水,最终使麦草湿透而匀,含水量达60%左右(抽出几根麦草,用手绞拧,能见水渗出)。

但应注意不要在预湿中直接撒石灰粉。

同样与预堆鸡粪按比例充分拌匀。

建堆前1日,在堆底撒一层石灰粉或洒一遍10%的浓石灰水,第2日建堆时把尿素均匀加入拌好的麦草内,同时把局部没有湿透的麦草放在事先挖好的水坑内浸泡后放在堆顶,南北堆向,宽1.6~1.8m,高2m左右,长度不限,四周垂直,堆顶呈龟背形,覆盖草苫。

第2日开始测温,每2~3h测1次,待温度升到65℃时,保持3~4d,第1次翻堆,翻堆前堆底留好通风道或垫好木棍,结合翻堆,调节好水分,使含水量达75%左右(用手紧握培养料,滴出10滴水左右),同时,把石膏粉也均匀加入;翻堆时料偏酸,可用2%~5%的石灰水调节pH8.0,堆高、宽不变,长度缩短。

翻完堆后把堆周围的杂物清扫干净。

第2日开始测温,待温度再升至65℃,保持3~4d。

进行第2次翻堆。

翻堆前,先把堆周围的培养料用喷雾器喷湿,也可先把堆外表的干料集中到一块喷水使其湿透,翻堆时放进堆的中上部,含水量调到72%左右,pH值7.8。

翻堆后仍然按照65℃保持2.5~3.0d后第3次翻堆。

翻堆前同样留好通风道或垫好木棍,通气发酵,保持2.5~3.0d。

一般调水适当,堆温正常,前发酵翻3次堆即可,若调水不当,或料温偏低,还要进行第4次翻堆。

每次翻堆后,料堆表面要喷洒0.5%的敌敌畏和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

②二次发酵(后发酵):麦草料二次发酵又分菇房外二次发酵和菇房内二次发酵两种。

对菇房外二次发酵场地首先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然后喷洒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并撒一薄层生石灰粉(以不露地表为准)。

用砖垒好通风道(砖与砖间隔5~8cm)、拔气筒(最好用砖垒成砖笼,四面通风)后,按南北方向堆料,堆高1.5m,宽1.2m,长20m左右,顶部呈龟背形,四面垂直。

料堆建好后,堵住拔气筒,第2日上午9∶00前用塑料薄膜罩住堆料,薄膜与培养料间距20~30cm,为便于操作,间距可大些。

待间距内
气温升到45℃左右时,用适量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

熏蒸后温度升到57℃时,密闭8~10h。

培养料经严格消毒后,有计划地控制拔气筒与通风道,使培养料在50~55℃内发酵5~7d,然后拔开所有通风道与拔气筒,待培养料温度迅速降至28℃以下时,进房铺料、播种。

对菇房内二次发酵,可将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密封菇房门窗后,向菇房内通入热蒸汽,温度达到60℃左右,保持8~10h,然后缓慢降温到45~55℃,保持4~5d,快速降温至28℃进房铺料、播种。

5.2、棉子壳料制备选择水泥地做发酵场地,若不是水泥地,应铺一层塑料膜。

首先将发酵场地打扫干净,然后喷洒一遍80%的溴氰菊酯1000倍液,再撒一层生石灰粉。

按时间安排,将棉子壳及其辅料混合均匀,使料水比达1∶1.7~1.8。

建堆前,用砖垒好“非”字形通风道,以通风道为中心建堆。

堆高1.2m,宽1.2~1.5m,长度酌情而定,顶部呈龟背形,边缘坡度越小越好。

然后,表面喷一遍0.5%的敌敌畏,覆盖草苫。

待温度升到60℃时,保持18~24h,进行第1次翻堆、整平;待温度再升到60℃时,同样保持18~24h,进行第2次翻堆,如此翻3次。

每次翻堆后,料堆表面喷洒0.5%的敌敌畏加80%的溴氰菊酯,第4次翻堆时,每隔1m,在通风道上垒拔气筒。

料堆整理好后,用塑料薄膜罩住,薄膜离料面20~30cm,待间距内温度升到45℃左右时,按5000kg料用高锰酸钾0.5kg+甲醛1kg熏蒸、发酵。

其间,控温在45~55℃,用拔气筒开与闭,调节温度高低。

4~5d后,拔开所有通风道与拔气筒,待料温降到28℃以下时,铺料、播种。

6、菇房消毒、铺料、播种进料前1日,菇房再进行消毒灭菌1次。

按1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熏蒸。

第2日将温度降至28℃以下的培养料平铺在菇床上,厚20cm左右。

播种前,若培养料偏干可进行调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5%~68%。

将选好的菌种掰成颗粒状,接触菌种的一切工具及手用1%高锰酸钾水消毒。

先将50%菌种均匀混播在料的上半部,再将50%菌种撒播在料表面;棉子壳培养料则把30%的菌种均匀混播在料的上半部,再把70%的优质菌种撒播在料表面。

一般用菌种1.5瓶/平方米(750mL/瓶)。

播好后整平、
轻轻压实、盖膜。

7、发菌管理,盖膜后3~5d内关闭门窗,控温在25~26℃,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

料温超过28℃,夜间通风降温;料温低于20℃时,用蒸汽加温。

7d左右菌丝基本封面时,揭去薄膜,经常通风换气。

当菌丝吃料已达1/2深度时,撬动料层1次。

发菌期间,预防各种杂菌、虫害发生。

可于盖膜后当天在菇房墙壁、走道及膜上喷0.5%的敌敌畏,第2日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以后5~7d喷1次。

一般20d 左右,当菌丝生长到培养料的2/3,撒在表面的大部分菌种已吐黄水,菌丝变粗发白,手一拍料面有整体振动感时,表明菌已发好,可进行覆土。

8、覆土因地制宜,我市采用的双孢菇覆土材料有壤土和仿制草炭土。

仿制草炭土配方:①壤土4立方米(100平方米培养料用量),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5kg,石膏17.5kg,干发酵麦秸粗糠(在培养料发酵时,多制些,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后制成)75kg,石灰15kg;②壤土4立方米,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7.5kg,石膏17.5kg,麦糠50kg,石灰15kg,麦糠取干净无霉变,放入pH10的石灰水中浸泡1d,捞出晒干。

而壤土在覆土前15d取耕作层30cm以下土壤,打碎,晒于粉碎后过9目筛。

覆土前3日,按配方把各种覆土材料堆放在水泥地上,充分拌匀,用5%敌敌畏边喷洒边堆放,建成高宽各0.8m的长堆,用塑料薄膜覆盖24h后,用5%的石灰水预湿,调节pH7.5~8.0。

含水量达手握成团,落地即散。

预湿后堆成长拱形,第2日使用。

覆土时,颗粒大的覆下面,小的覆上面,壤土覆土厚3.3~3.5cm,仿制草炭土覆土厚3.0~4.0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

9、出菇管理,覆土后当天喷500倍的敌敌畏,第2d喷1000倍的溴氰菊酯,3d后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调水。

菌丝爬土快,生长旺盛,喷水量要多,反之则少。

覆土材料为壤土,喷水要少而勤,严防覆土层板结,喷水总量要少些;覆土材料为仿制草炭土,喷水次数减少,而喷水总量多。

一般调水开始2~3d内,床面每日喷水2次,每次喷水量0.5~0.8kg/平方米,以后逐渐增加喷水量,用3~4d把覆土层含水量调足,但不得让水渗入料中。

每次喷水后通风,收掉土层表面水分。

当手捏土粒,扁而不散,并稍有裂口,不粘手,土粒内无干心时水即调好。

调水结束后,关闭门窗,吊菌2~3d,控温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当气温高于30℃,湿度小于60%时,培养料要多喷水,反之少喷水。

待菌丝爬土3/4时,开始松土。

松土前1日,喷一遍1000倍的溴氰菊酯。

松土时,使土层厚薄均匀一致,适当把土中多而好的地方与菌丝小而差的掺和一下,同时加强通风,抑制菌丝生长,促使绒毛状菌丝扭结为线状菌丝,进而形成原基。

此时出菇场内控温在14~18℃,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

此后,喷水掌握菇多多喷,菇少少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

前期土层1潮菇喷2次重水。

当每潮菇长到黄豆大小时,喷1次出菇重水,每潮菇清床前,再喷1次重水。

喷水量为1.3~1.8kg/平方米。

后期喷水量要相对减少,采取轻而勤喷的方法。

双孢菇出土后直到采收,控湿在90%~95%。

当每潮菇采收高峰过后,可降湿到85%~90%,地面不再喷,加大菇房通风。

一般前期应加强通风换气。

当菇房内超过18℃时,菇房通风应在夜间和雨天进行。

无风天气,南北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只开背风窗。

后期应逐渐减少菇房通风。

当气温降至14℃以下时,白天通风。

若出现长柄小盖菇、稀菇、红菇、锈斑菇需及时通风;出现小菇、薄菇、开伞、空根白心,单菇轻时,应控风。

10、采收鲜销上市时,在菌幕不破裂、不开伞的情况下,大小均可采收;制罐及盐水菇,则在菌盖直径1.5~4.0cm,菇形圆正,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破损时采收。

采收前,床面不喷水。

子实体生长快时,要求1d采收2~3次。

采收方法有两种:旋转法和拔菇法。

菇密时,采用旋菇法,即把菇轻轻旋转采下;菇稀时,采用拔菇法,即将菇直接拔起;当许多菇丛生成球菇时,用小刀小心切下达标子实体,采大留小。

采菇时,小心轻放,以免损伤菇体。

双孢菇的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2.9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粗纤维0.6克、灰分0.6克、钙8毫克、磷66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B1)0.11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维生素C4毫克、烟酸3.3毫克。

双孢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苷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其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中医认为双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

经常食用双孢菇,可以防止坏血病,预防肿癌,促进伤口愈合和解除铅,砷,汞等的中毒,兼有补脾,润肺,理气,化痰之功效,能防止恶性贫血,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双孢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