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选文①至③段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4.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时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选文第④段也写到了“猿声”。
两处“猿声”,作用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2)饿.其体肤(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文章开头连用6个事例,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8.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你身处逆境时,本文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回答时语言要生动,采用修辞方法)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与“相与步于中庭”中“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B.其一犬.坐于前C.虽乘奔.御风D.一狼洞.其中
10.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11.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__________)。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___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12.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3.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
14.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1)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E. ()
F. 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G.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H. 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I. 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5.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6.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7.解释下列划线字。
(1)略无阙处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
(3)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
(4)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
18.下列划线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群响毕绝哀转久绝
D.春冬之时自云先世避秦时之乱
19.有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0.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
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
..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②夜舂③,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④,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⑦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
②村墟:村庄。
③舂:捣米。
④静默:指已入睡。
⑤皋:水边高地。
⑥雊(gòu):野鸡鸣叫。
⑦天机:天性。
2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步仄径临清流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五色交辉.____
②夕阳欲颓.____
③明灭
..林外____
④斯.之不远____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4.(乙)文作者描写的夜景有哪些特点?
25.(乙)文说“是中有深趣”,请你分别说说(甲)(乙)两文的“深趣”。
七、阅读甲、乙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
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
③贵:以……为贵。
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
⑤与:亲附,拥护。
⑥非:非难,责怪。
⑦遂:终于,最终。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3)亲戚畔.之(____________)(4)多助之至.(____________)
2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8.语段甲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观点相似。
29.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
八、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下面题目。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0.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l) 左牵黄,右攀苍() (2)念无与为乐者()
31.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骑/卷平冈B.酒酣胸胆尚/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32.请写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九、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2)念.无与为乐者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7.从两篇短文中任选一处你认为景物描写最美的句子,写出来并简要分析美在哪里?
句子:
分析:
38.两篇短文都写的是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相同,请做简要说明。
十、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乙)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9.下列加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yuè)B.入则无法家拂.士(bì)
C.才美不外见.(jiàn)D.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40.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
4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2.试简述甲、乙两文论证内容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1)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2.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主要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水势的迅疾凶猛和清澈。
4.李白诗句中的“猿声”衬托出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
选文中的“猿声”写出了“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凄清气氛。
(意思对即可)
5.兴起,指被任用使……饥饿。
同“横”,梗塞、不顺在国外6.(1)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要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2)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7.运用排比。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同类并举,增强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更有力。
8.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
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9.D
10.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
(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
(友人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
(情趣之乐)
11.《列子·汤问》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12.C
13.B
14.CB
15.B
16.B
17.(1)毫无,没有(2)即使,认为(3)白色的急流(4)动词连接
18.C
19.(1)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0.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答对l点得1分,全对得3分)
21.步仄径/临清流也
22.①辉映②坠落③忽明忽暗④这些
23.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②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
24.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
25.【甲】文作者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26.(1)城池(2)离开(3)通“叛”,背叛(4)到来
27.管理人民不是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是靠山溪的险恶,威慑天下不是靠兵器的锋利。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29.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30.(l)黄狗(2)想
31.B
3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4.C
35.(1)消散(2)考虑,想到
36.(1)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7.只要写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能写出其美在哪里即可。
38.《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或者说:前者只寄情山水之美,而后者更多是表达对人生的感叹。
39.C
40.选拔,任用违背同“饲”,喂犹,尚且
41.(1)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42.论证内容的相同点是:两篇散文的论证内容都涉及了人才的问题;不同点是:甲文重点论证了困境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而乙文重点论证了识别和任用人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