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 主义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三)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发生
1.十月革命给正在艰苦探索救国真 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大鼓舞,使 他们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给了先进中国人以观察国家命 运的新的思想武器。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 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 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 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 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 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 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 增长了、发展了”。
其次,五四时期虽然没有共产党,但已有了 大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运动中发挥了领 导和骨干作用;
再次,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对运动 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表明工人阶级已有力 量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2.关于“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 的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戊戌维新与新文化运动 两次思想启蒙的异同
相同之处:
第一.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二.思想武器相同:采用的都是西方 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
第三.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爱国救国, 救亡图存。
相异处
第一、主体不同。戊戌维新的代表人物大都 是从官僚地主阶级转化过来的资产阶级上层; 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新型的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1、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中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 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
2、思想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A、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经济、 政治的发展在文化思想界的反 映。
B、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和反 袁二次革命的思想补课。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 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 代的旧轨。
(5)1920年秋到1921年初,各地共产主义组 织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的初步成果。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显著标志。
中共“一大” 会址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 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 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遭到破产之后,接受的是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 础。
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
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 济秩序的思想特征,极 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 人共鸣。
蔡和森手执《资 本论》与向警予
的结婚照
2、通过旧民主主义革 命失败和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 明确认识到只有马克思 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良 方。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 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 上产生的,没有产生 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入 了紧张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 党始终保持这种实践性的品格。
(2)中国共产党面临着 加强自身建设的严峻任务
党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小农经济; 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和其他 阶层;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等 等。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实现的 重要标志
(一)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
1.五四运动是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关于“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
性和不妥协性; 3.关于“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首先,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 的,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
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
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毛泽
东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投票 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
列宁在全部497票中得227票, 高居榜首。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进程
(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根本条件
“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一指斗争的坚决性、 不妥协性;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 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 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 势力的联合。
从三方面来理解其彻底性
第一,是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联系 在一起的;
第二,是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较 而言的;
第三,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成为 可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如期的目标。 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 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 上是统一的。北洋军阀可谓“卧虎藏龙”。即 袁世凯手下有著名的“北洋三杰”。段祺瑞任 炮兵总办(虎),冯国璋任陆军总办(狗), 王士珍任工程兵总办(龙)。
第二、层次不同。戊戌维新运动始终跳不出 封建主义的思想框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 想思想体系进行彻底批判。
第三、作用不同。戊戌维新运动为资产阶级 革命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为无 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了思想准备。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首先,把思想启蒙看得过于简单, 缺乏进行长期艰苦工作的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新兴 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2)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人运动 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
黎元洪
冯国璋
袁世凯及其后的北
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
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
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
主义。军阀的专制统治 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 孙中山目击身 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受,他说:“夫去 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一满洲之专制,转
生出无数强盗之专
制,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于是而
民愈不聊生矣!”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二大会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李敖在清华大学 演讲时认为:
只有中国共产党 改变了近代以来中 国人的二个“挨”:
挨打和挨饿。
思考题
1.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变的必然性?
2.什么是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如何继承 发扬五四精神?
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3、通过对各种主义、学说的研究、鉴 别,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思想;
4、通过思想论争,逐步加深了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扩大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阵地。
第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
胡适
焦点
李大钊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张东荪
关于社会主义
焦点
李达
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3.中国先进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
地的大事变?
3.关于“五四”精神
一种意见认为,五四精神就是批判精神。 第二种意见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种意见认为,概括一个运动的精神,应从其所处
的时代和具体内容入手。从这个角度来说,五四精神 应归结为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第四种意见认为,五四精神应从两方面评论,一是五 四时代精神,一是“五四人”的精神。五四时代精神 即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五四人的精神,即大无畏的阶 级勇气和批判与探索相结合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前者 就社会而言,后者就个人而言。
第四讲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进程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必要性:旧民主主义革命失 败的经验教训
(二)内部条件: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三)外部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 发生
(一)必要性:旧民主主义革命 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进程宣告, 无论是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 改良与革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 建任务。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所 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形成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必要条件。
(二)内部条件: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
内容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 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 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 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 革命斗争有了: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纲领 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 新的前途
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或者说, 中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呢?
(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的制定
党的二大的中心议题 是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 命阶段的纲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李大钊
(1889-1927)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 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 称“民主”为“德先生” (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梁启超
陈独秀
第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
黄凌霜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陈独秀
区声白
焦点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
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 李 达 还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不需要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 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这个问题再一次 被提到了中国人民的 面前。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 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 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 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 一洗刷干净不可。”
(三)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发生
1.十月革命给正在艰苦探索救国真 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大鼓舞,使 他们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给了先进中国人以观察国家命 运的新的思想武器。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 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 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 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 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 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 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 增长了、发展了”。
其次,五四时期虽然没有共产党,但已有了 大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运动中发挥了领 导和骨干作用;
再次,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对运动 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表明工人阶级已有力 量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2.关于“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 的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戊戌维新与新文化运动 两次思想启蒙的异同
相同之处:
第一.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旧民 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二.思想武器相同:采用的都是西方 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
第三.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爱国救国, 救亡图存。
相异处
第一、主体不同。戊戌维新的代表人物大都 是从官僚地主阶级转化过来的资产阶级上层; 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新型的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1、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中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 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初步发展
2、思想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A、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经济、 政治的发展在文化思想界的反 映。
B、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和反 袁二次革命的思想补课。
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 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 代的旧轨。
(5)1920年秋到1921年初,各地共产主义组 织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的初步成果。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显著标志。
中共“一大” 会址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 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俄国十 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 民主主义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遭到破产之后,接受的是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 础。
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1、马克思主义具有鲜
明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 济秩序的思想特征,极 易引起相当一部分中国 人共鸣。
蔡和森手执《资 本论》与向警予
的结婚照
2、通过旧民主主义革 命失败和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 明确认识到只有马克思 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良 方。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 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 上产生的,没有产生 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入 了紧张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 党始终保持这种实践性的品格。
(2)中国共产党面临着 加强自身建设的严峻任务
党的社会基础主要是小农经济; 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和其他 阶层;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等 等。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旧民主 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实现的 重要标志
(一)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
1.五四运动是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关于“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
性和不妥协性; 3.关于“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首先,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 的,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
分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
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毛泽
东
1923年12月,北京大学投票 选举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
列宁在全部497票中得227票, 高居榜首。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进程
(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根本条件
“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一指斗争的坚决性、 不妥协性;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 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外部 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 势力的联合。
从三方面来理解其彻底性
第一,是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联系 在一起的;
第二,是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较 而言的;
第三,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成为 可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如期的目标。 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 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
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 上是统一的。北洋军阀可谓“卧虎藏龙”。即 袁世凯手下有著名的“北洋三杰”。段祺瑞任 炮兵总办(虎),冯国璋任陆军总办(狗), 王士珍任工程兵总办(龙)。
第二、层次不同。戊戌维新运动始终跳不出 封建主义的思想框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 想思想体系进行彻底批判。
第三、作用不同。戊戌维新运动为资产阶级 革命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为无 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作了思想准备。
(4)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首先,把思想启蒙看得过于简单, 缺乏进行长期艰苦工作的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革命的发展需要一个新兴 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2)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人运动 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
黎元洪
冯国璋
袁世凯及其后的北
洋军阀是封建买办的反
动政治武装集团,对内
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
主义。军阀的专制统治 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 孙中山目击身 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受,他说:“夫去 使经济遭受极大破坏。 一满洲之专制,转
生出无数强盗之专
制,其为毒之烈,
较前尤甚。于是而
民愈不聊生矣!”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二大会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 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李敖在清华大学 演讲时认为:
只有中国共产党 改变了近代以来中 国人的二个“挨”:
挨打和挨饿。
思考题
1.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变的必然性?
2.什么是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如何继承 发扬五四精神?
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3、通过对各种主义、学说的研究、鉴 别,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思想;
4、通过思想论争,逐步加深了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扩大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阵地。
第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
胡适
焦点
李大钊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
张东荪
关于社会主义
焦点
李达
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3.中国先进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
地的大事变?
3.关于“五四”精神
一种意见认为,五四精神就是批判精神。 第二种意见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种意见认为,概括一个运动的精神,应从其所处
的时代和具体内容入手。从这个角度来说,五四精神 应归结为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第四种意见认为,五四精神应从两方面评论,一是五 四时代精神,一是“五四人”的精神。五四时代精神 即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五四人的精神,即大无畏的阶 级勇气和批判与探索相结合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前者 就社会而言,后者就个人而言。
第四讲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进程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一)必要性:旧民主主义革命失 败的经验教训
(二)内部条件: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三)外部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 发生
(一)必要性:旧民主主义革命 失败的经验教训
1、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进程宣告, 无论是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 改良与革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 建任务。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所 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形成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必要条件。
(二)内部条件: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
内容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迷信盲从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 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 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 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 革命斗争有了:
新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纲领 新的斗争策略和革命方法 新的前途
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或者说, 中国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呢?
(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的制定
党的二大的中心议题 是讨论和制定党在民主革 命阶段的纲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李大钊
(1889-1927)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 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 称“民主”为“德先生” (Democracy),“科学”为 “赛先生”(Science)。
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梁启超
陈独秀
第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争
黄凌霜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陈独秀
区声白
焦点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
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社会革命 李 达 还是实行社会改良和需不需要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 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这个问题再一次 被提到了中国人民的 面前。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 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 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 脑子里是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 一洗刷干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