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论文: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555 会计研究论文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进一步推广实施和税法陆续改革,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1.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不紧密
通过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会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周期长,单独胜任会计相关岗位难度大。
原因就是高职会计教育起步较晚,课程设置借鉴本科院校经验,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未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相适应,导致学生不能零距离就业。
1.2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素养培养不被重视
当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专业课为主干课,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培养,轻视职业素养培养,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要求又非常高,因此高职会计毕业生刚进入企业时缺乏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等。
1.3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对实践操作训练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影响,重视专业理论教育,没有凸显高职院校特色,对会计实践操作设置课时不足、内容不实、教材不成熟、考核方式落后,因此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1.4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缺乏创新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重视财务会计、轻视管理会计,重视会计核算功能、轻视会计监督功能,有些课程部分内容重复,有些课程内容较为滞后,滞后于社会实践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实施,因此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首先应明确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
经营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课程体系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应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现阶段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职业理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紧密结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和首要原则,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社会需求是影响课程体系设计的第一要务,高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应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根据高职会计的社会目标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2以人为本培养职业素养原则
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对象是学生。
作为一种教育,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其有能力有素质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有责任感的社会人,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
重学生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风险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等的培养。
2.3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原则
高职会计教育应体现高职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要遵循专业理论知识够用,专业实践技能实用、活用的原则。
在对会计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设计时应把握课时充裕、内容扎实、教材具有针对性、考核方式全面等要求,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
2.4前瞻性、动态性原则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要与会计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发展相适应,要求高职会计教育积极适应会计行业发展步伐,适应会计、审计准则的推广实施,站在该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新,知识要点要准。
同时要注重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动态性,现在学生就业工作不是终身一个岗位,而是不断换岗,学生应具备跨岗位和跨职业的关键能力,不仅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程中要注重增加信息量、增加能力训练案例、拓宽能力训练范围、拓深能力训练程度,培养学生专业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
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与创新
3.1以就业为导向作为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紧密对接市场,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突显高职会计特色。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专业对接产业、紧密对接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会计职业能力,树立“能力本位”理念,打破“学科本位”课程模式,重构会计专业知识,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确定会计专业初次岗位需求与发展岗位需求能力结构,并以能力结构为核心,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3.2课程体系设计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开发课程,必须深入生产、管理、服务、经营第一线对会计职业进行全面实地调研。
全面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包括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专业知识要求、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证书要求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会计从事人员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确定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
并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将相关会计
理论知识、技能、素养有机融合、有效结合,为课程体系设计打下基础。
3.3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
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是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设计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完整体系,自成体系,各课程之间缺乏沟通、联系,很难形成合力,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效果不明显。
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强调“能力本位”,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现阶段高职教育特点,依据会计职业能力标准,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会计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技能,把对应教学内容从传统教学各门课程中列出,按照技能的特点形成教学模块,每一模块设计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方法,将该模块所需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技能特点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按照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实用设计,强化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
3.4开发“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上有理论课、实训课之分,由于受教材束缚,理论课与实训课出现严重脱节现象,一般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教学,人为地将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割,没有形成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统一,相互没有融合、
相互没有促进弱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是将岗位能力培养进一步突出的重要手段。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出“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是高职会计体系设计的关键。
每一个教学模块,深度整合岗位核心知识点和岗位关键技能点、基本职业素养,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理?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3.5课程体系设计内容中嵌入职业资格考试课程
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原则,将《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内容中,将学习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学生既能获得学历证也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为学生取得“双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增强了学习专业积极性和专业兴趣,同时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具体嵌入科目为:在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可嵌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在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可嵌入《会
计实务I》《经济法》,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有《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就可嵌入《会计实务II》《经济法》《财务管理实务》等。
3.6实践教学嵌入真实会计职场环境
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是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在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嵌入真实会计职场环境,实现“三个融合”:模拟实习与真岗实习融合、单项技能操作与岗位综合技能操作融合、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融合。
通过“三个融合”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3.7人才培养全过程嵌入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会计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更高,通过职业素养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责任意识,多方式、多途径、多方位将会计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相关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规划意识、职业的感性认识和职业的超前意识,邀请
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意识。
4.结束语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候要突出高职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重构会计专业知识,将知识、技能、素质有机结合,提升高职会计学生的职业能力、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培养他们成为高技能高素质会计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