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带答案

想要提高初三语文考试成绩,那么加强练习诗歌鉴赏能力是大家学习重点,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供同学们提高练习。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扬花去却来。

季重①旧游多丧逝,子山②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③。

【注】①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

③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8.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9.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

8.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颔联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

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①清和:农历四月。

8.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9.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

8.(6分)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绘色角度、立意角度各3分,意思对即可)

9.(5分)最后一联的意思是,在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3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