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人群关系双照明条件更重要, 更利于提高工效。(泰勒认为要严格监督员工才能提高工效, 只看到了人的自然性)
福利实验
此实验主要确定改善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挑 选了五名有经验的女工组成工作小组,让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 间从事继电器的装配工作。试验分几步进行:第一步,研究者 逐渐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福利措 施;第二步,几个月后,取消了已增加的福利待遇。据原先设 想,如果把产量的提高归因于福利措施,那么取消福利后,产 量必然大福下降。实际情况相反,取消福利后,产量不仅没有 下降,而且继续上升。经过深入细致了解分析、与员工交流后, 归因于试验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女工们认为自己是被挑 选出来的,感到自豪,心情愉快、放松,对得起被选拔,促使 他们不断努力提高产量。
4.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心 理技术学、群体动力学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 定了理论基础,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成可能。
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则与文档、区分所有者与管理者等特征 韦伯的理论开辟了行政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
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摆脱了管理者只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的状态,确立 了科学管理的地位;
2.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为后来的行为科学 和现代管理学派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铁锹实验
首先,系统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大的问题 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形状、规格问题 3、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4、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得出了一流工人
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 这一研究产生的效果:堆料厂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
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 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④ 挑选和培训工人:严格挑选工人,使他能胜任所承担的 工作。对选定的工人采取课堂教育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按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技术培训,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 。
⑤ 管理和执行分工:泰勒主张一切工作都应通过考察,明 确职责分工。他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划 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并建立生产控制、成本计算和质量控 制的基本制度。
梅奥简介
梅奥的主要著作有:《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1933),《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9);主要论文有:《工业心理学 基础》(载于1924年12月的《泰勒协会年报》),《人们行为中 的非理性因素:工业中不明确的思想》(载于1923年110卷的《 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报》)等
梅奥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发起并领导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对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调研。梅 奥研究小组在1924-1932年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材料,并就这 些试验及访问交谈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 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常被人们称 之为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群体实验(非正式群体实验)
梅约等人挑选了14名男工,其中9名绕线工,按3人一组 分3组,每组再配一名焊接工,然后有两人为检验工。在 隔离室里进行中心交换机接线器的装配工作,对他们进行 特殊的计件工资制,以发现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是否有影 响。结果发现,产量只维持在中等水平,每个工人的日产 量相差不大。在与工人交流及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个小组 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 ,既不能生产得太多突出自己,也不能生产得太少影响小 组,否则都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挫折。此研究表明,奖励 性工资并不像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可以使工人最大限 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有时工人为了维持班组内团结,可以 放弃俱利益。据此,他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认为在正 式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自 己的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调节、控制作用。作为管理 者应当充分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注意协调他们与正式 群体的作用,以使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互相协调 ,充公发挥个人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及思想; 2.掌握霍桑实验的内容及人际关系学说; 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理论形成与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密切相关,与管理学 和应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霍桑实验
背景:劳资矛盾紧张,生产效率降低。 1924年—1932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
气公司共同主持了一项“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之间的 关系”的系列实验研究活动,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 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所以叫霍桑实验。
背景:霍桑工厂当时拥有25000名职工,以女工为主, 主要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
泰勒制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标准化、制定标准时间、有 差别的计件工资、挑选和培训工人、管理和分工。
① 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对动作的分析仔细研究工人的操作顺序 和方法,以求找出最合理的肢体运动路线和加工方法以及应用的 工具,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动作和时间研究)。在大量分 析的基础上,制订标准操作规范和程序并普遍推行。
到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及管理科学都有了长足发展,与此 同时,工业社会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等相 继出现,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 心理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20世纪60年代初期趁于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标 志是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 书的出版。
会心理因素影响,缺乏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观点和依据
(三)行为科学的产生
20世纪20——30年代 代表人物:
梅奥(美)、马斯洛(美) 霍桑实验
梅奥简介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澳大利亚人, 1908年于阿德雷得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 之后,曾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和哲学。 不久,又在苏格兰的爱丁堡研究医学,并任研究招神病 理学的副研究员。由于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梅奥移居 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财贸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1926年,梅奥作为一名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了哈佛大学 的教学工作,他在哈佛大学度过了大部分工作生涯.并 最终成为企业管理学院产业研究的教授。临去世前,他 曾担任过英国政府的工业问题顾问。
不足: 古典管理理论将人看成是为钱而工作的“经济人”,将问题的重
点放在操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原则上,较多强调作业的科学 性、精密性、纪律性,对人的因素的分析较少。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代表作《心理学
与工业生产效率》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 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有所贡献。 最适合的人;最适合的工作;最理想的效果 主要研究人机问题,没有考虑到工作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社
管理的五种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 从一般管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3.韦伯的组织理论
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行政管理理论。 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
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权力的组织不能达到目的。 认为行政管理应有:等级结构、劳动分工、选拔和提升标准、规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美) 、法约尔(法)、韦伯(德)
1.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科学管理原理》《车间管理》 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搬运生铁
泰勒其人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其父 是律师,家境富裕,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中学毕业后考上大 学法律系,由于眼疾被迫辍学。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 厂当学徒,1878年转入米德维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一直干 到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被提升 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总工程师,期间 做了大量实验提高劳动生产率。1898-1901年间,受雇于伯 利恒钢铁公司,继续在实践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直止 1901年退休。独特的工作经历使他有可能在工业生产一线系 统地研究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的问题。在此期间,他做了大 量的实验进行生产革新,通过一系列实验,逐步建立了一套 科学的管理制度,后人称之为泰勒制。退休后他以大部分时 间从事咨询、写作和演讲宣传他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很快,基本上实现了社 会化大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高。企业内分工越来越细,协作 越来越紧密,工序操作单一、具体,使得工作越来越乏味。长期的工作中, 工人情绪受到影响,阻碍生产效率提高。当时的管理方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开始寻求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发挥人的积极性。这样,把管理 活动中的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心理学应运而生了。富士康
关于泰勒制,列宁指出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 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2.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
法国管理心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原理 》
提出管理不同于经营,管理只是经营的6种活动之一。认为这6种 基本活动为: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 活动和管理活动。
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科技发展 生产过程中技术要求高,对企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技术水平要求高;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注重对人的研 究,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3.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尖锐化是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效率提高,泰勒的科学管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但 这种把工人当做会说话的机器的做法导致劳资关系恶化,罢工等 常出现,为了缓和关系,资本家寻求新的管理思想
实验分几个阶段进行,影响最大的有:
照明与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关系实验 福利实验 群体实验 访谈与普查实验
照明与工人工作效率的关系实验
研究者在25000名职工中选出12名绕线圈的女工,分为6人 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工作,控制组 照明条件始终不变。结果发现,无论照明度是增加还是变暗, 试验组和控制组的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经过研究者反复认真 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深入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是:照明条件的 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很少,导致试验过程中两组生产量提高 的真正原因在于,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实验,参与者(工人)认 为是管理者对他们的重视,且在试验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人际关 系特别融洽,(可以随意交谈、放松、愉快)。因此促成了试 验组和控制组的生产量提高。
实验表明:人群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是比
谈话实验(访谈与普查实验)
从1928年始,梅约及其助手用了两年时间,对该厂2万多名员 工进行了访问和交谈,大规模的访谈规定,员工可以任意发表 意见,访谈者只能倾听,不能有批评、质疑、驳斥和劝说,然 后将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进行详细记录,这样的访谈持续了两年 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工厂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说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制度和方法不满,无处发泄 ,而谈话提供了发泄机会。不良情绪一旦被发泄出来,就会使 人感觉轻松,心情舒畅,提高了士气,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 ,于是梅约提出新型管理者必须善于倾听和沟通工人的意见。
② 制定标准时间:泰勒研究了操作时间。他挑选技术熟练的强壮 工人,要求他们紧张地操作,同时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为单位 ,记录每道工序、每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加上适当的休息、 调整、熟悉操作过程等额外时间,经过周密分析,制定出完成 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 依据。
③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对按操作标准和工时定额完成计划 工作量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对不能完成生产定 额的工人,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 率。
泰勒从铲料试验中发现工人每锹铲起21磅重的物料,效率最高 ,于是制造了大小不同类型的铁锹,以适应各种比重不同物料的 铲装,使工人每锹都能铲起21磅重的物料。又如,通过对金属切 削加工的大量观测和分析,提出了完成全部工序的每个工步、操 作动作、刀具选用和切削用量,并依此制定了操作标准和切削规 范(金属切削原理)。
福利实验
此实验主要确定改善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挑 选了五名有经验的女工组成工作小组,让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 间从事继电器的装配工作。试验分几步进行:第一步,研究者 逐渐缩短工作日,延长工作休息时间,免费供应茶点等福利措 施;第二步,几个月后,取消了已增加的福利待遇。据原先设 想,如果把产量的提高归因于福利措施,那么取消福利后,产 量必然大福下降。实际情况相反,取消福利后,产量不仅没有 下降,而且继续上升。经过深入细致了解分析、与员工交流后, 归因于试验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女工们认为自己是被挑 选出来的,感到自豪,心情愉快、放松,对得起被选拔,促使 他们不断努力提高产量。
4.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心 理技术学、群体动力学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 定了理论基础,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成可能。
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则与文档、区分所有者与管理者等特征 韦伯的理论开辟了行政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后来的行
政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被誉为“组织管理之父”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摆脱了管理者只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的状态,确立 了科学管理的地位;
2.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为后来的行为科学 和现代管理学派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铁锹实验
首先,系统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大的问题 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形状、规格问题 3、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4、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得出了一流工人
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 这一研究产生的效果:堆料厂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
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 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④ 挑选和培训工人:严格挑选工人,使他能胜任所承担的 工作。对选定的工人采取课堂教育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按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技术培训,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 。
⑤ 管理和执行分工:泰勒主张一切工作都应通过考察,明 确职责分工。他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划 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并建立生产控制、成本计算和质量控 制的基本制度。
梅奥简介
梅奥的主要著作有:《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1933),《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9);主要论文有:《工业心理学 基础》(载于1924年12月的《泰勒协会年报》),《人们行为中 的非理性因素:工业中不明确的思想》(载于1923年110卷的《 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院年报》)等
梅奥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发起并领导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其 中最著名的就是对芝加哥的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调研。梅 奥研究小组在1924-1932年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材料,并就这 些试验及访问交谈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 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常被人们称 之为人际关系论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
群体实验(非正式群体实验)
梅约等人挑选了14名男工,其中9名绕线工,按3人一组 分3组,每组再配一名焊接工,然后有两人为检验工。在 隔离室里进行中心交换机接线器的装配工作,对他们进行 特殊的计件工资制,以发现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是否有影 响。结果发现,产量只维持在中等水平,每个工人的日产 量相差不大。在与工人交流及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个小组 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 ,既不能生产得太多突出自己,也不能生产得太少影响小 组,否则都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挫折。此研究表明,奖励 性工资并不像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可以使工人最大限 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有时工人为了维持班组内团结,可以 放弃俱利益。据此,他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认为在正 式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自 己的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调节、控制作用。作为管理 者应当充分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注意协调他们与正式 群体的作用,以使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互相协调 ,充公发挥个人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及思想; 2.掌握霍桑实验的内容及人际关系学说; 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理论形成与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密切相关,与管理学 和应用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霍桑实验
背景:劳资矛盾紧张,生产效率降低。 1924年—1932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
气公司共同主持了一项“生产效率与工作条件之间的 关系”的系列实验研究活动,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 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所以叫霍桑实验。
背景:霍桑工厂当时拥有25000名职工,以女工为主, 主要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
泰勒制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标准化、制定标准时间、有 差别的计件工资、挑选和培训工人、管理和分工。
① 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对动作的分析仔细研究工人的操作顺序 和方法,以求找出最合理的肢体运动路线和加工方法以及应用的 工具,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动作和时间研究)。在大量分 析的基础上,制订标准操作规范和程序并普遍推行。
到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及管理科学都有了长足发展,与此 同时,工业社会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等相 继出现,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 心理学的产生成为可能。
20世纪60年代初期趁于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形成标 志是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 书的出版。
会心理因素影响,缺乏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观点和依据
(三)行为科学的产生
20世纪20——30年代 代表人物:
梅奥(美)、马斯洛(美) 霍桑实验
梅奥简介
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澳大利亚人, 1908年于阿德雷得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 之后,曾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和哲学。 不久,又在苏格兰的爱丁堡研究医学,并任研究招神病 理学的副研究员。由于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梅奥移居 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财贸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1926年,梅奥作为一名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了哈佛大学 的教学工作,他在哈佛大学度过了大部分工作生涯.并 最终成为企业管理学院产业研究的教授。临去世前,他 曾担任过英国政府的工业问题顾问。
不足: 古典管理理论将人看成是为钱而工作的“经济人”,将问题的重
点放在操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原则上,较多强调作业的科学 性、精密性、纪律性,对人的因素的分析较少。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代表作《心理学
与工业生产效率》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 认为心理学应该对提高工人的适应能力与工作效率有所贡献。 最适合的人;最适合的工作;最理想的效果 主要研究人机问题,没有考虑到工作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社
管理的五种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 从一般管理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3.韦伯的组织理论
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行政管理理论。 从行政管理角度对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
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权力的组织不能达到目的。 认为行政管理应有:等级结构、劳动分工、选拔和提升标准、规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美) 、法约尔(法)、韦伯(德)
1.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科学管理原理》《车间管理》 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搬运生铁
泰勒其人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其父 是律师,家境富裕,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中学毕业后考上大 学法律系,由于眼疾被迫辍学。1875年,他进入一家小机械 厂当学徒,1878年转入米德维尔钢铁厂当机械工人,一直干 到1897年。在此期间由于工作努力,表现突出,很快被提升 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总工程师,期间 做了大量实验提高劳动生产率。1898-1901年间,受雇于伯 利恒钢铁公司,继续在实践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直止 1901年退休。独特的工作经历使他有可能在工业生产一线系 统地研究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的问题。在此期间,他做了大 量的实验进行生产革新,通过一系列实验,逐步建立了一套 科学的管理制度,后人称之为泰勒制。退休后他以大部分时 间从事咨询、写作和演讲宣传他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物质基础。
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很快,基本上实现了社 会化大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高。企业内分工越来越细,协作 越来越紧密,工序操作单一、具体,使得工作越来越乏味。长期的工作中, 工人情绪受到影响,阻碍生产效率提高。当时的管理方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开始寻求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发挥人的积极性。这样,把管理 活动中的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心理学应运而生了。富士康
关于泰勒制,列宁指出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 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2.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
法国管理心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原理 》
提出管理不同于经营,管理只是经营的6种活动之一。认为这6种 基本活动为: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 活动和管理活动。
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科技发展 生产过程中技术要求高,对企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技术水平要求高;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注重对人的研 究,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3.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尖锐化是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效率提高,泰勒的科学管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但 这种把工人当做会说话的机器的做法导致劳资关系恶化,罢工等 常出现,为了缓和关系,资本家寻求新的管理思想
实验分几个阶段进行,影响最大的有:
照明与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关系实验 福利实验 群体实验 访谈与普查实验
照明与工人工作效率的关系实验
研究者在25000名职工中选出12名绕线圈的女工,分为6人 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工作,控制组 照明条件始终不变。结果发现,无论照明度是增加还是变暗, 试验组和控制组的产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经过研究者反复认真 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深入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是:照明条件的 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很少,导致试验过程中两组生产量提高 的真正原因在于,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实验,参与者(工人)认 为是管理者对他们的重视,且在试验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人际关 系特别融洽,(可以随意交谈、放松、愉快)。因此促成了试 验组和控制组的生产量提高。
实验表明:人群关系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是比
谈话实验(访谈与普查实验)
从1928年始,梅约及其助手用了两年时间,对该厂2万多名员 工进行了访问和交谈,大规模的访谈规定,员工可以任意发表 意见,访谈者只能倾听,不能有批评、质疑、驳斥和劝说,然 后将工人的不满和意见进行详细记录,这样的访谈持续了两年 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工厂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说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制度和方法不满,无处发泄 ,而谈话提供了发泄机会。不良情绪一旦被发泄出来,就会使 人感觉轻松,心情舒畅,提高了士气,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 ,于是梅约提出新型管理者必须善于倾听和沟通工人的意见。
② 制定标准时间:泰勒研究了操作时间。他挑选技术熟练的强壮 工人,要求他们紧张地操作,同时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为单位 ,记录每道工序、每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加上适当的休息、 调整、熟悉操作过程等额外时间,经过周密分析,制定出完成 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 依据。
③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对按操作标准和工时定额完成计划 工作量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对不能完成生产定 额的工人,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 率。
泰勒从铲料试验中发现工人每锹铲起21磅重的物料,效率最高 ,于是制造了大小不同类型的铁锹,以适应各种比重不同物料的 铲装,使工人每锹都能铲起21磅重的物料。又如,通过对金属切 削加工的大量观测和分析,提出了完成全部工序的每个工步、操 作动作、刀具选用和切削用量,并依此制定了操作标准和切削规 范(金属切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