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审美追求:想象、自由与人生审美境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特的审美追求:想象、自由与人生审美境界展开全文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述评之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走进了终结的阶段,现代文化的发展进入了萌发期,和类历史整体上进入了非宗教主导的文化思想时代。

在这样一时代,从物质文明上看,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科技文明和经济发达的新阶段;从政治上看,民主似乎有了新的进步,个人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但是,人们在仔细地思考之后突然发现,其实人却没有能获得正真的自由,反而感觉到在金钱至上,逐利风气盛行的资本主宰的社会里,社会个体进入了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失去了安稳的心态,失去了“家园感”,人被压抑着,被放逐着,被丢弃在茫然的旅途中。

随着宗教文化主导倾向的丧失,随着人们对于理性追求的热情和信心的丧失,人们感觉到人在精神上变得一无所有,成了漂浮不定的孤独“存在物”,既没有归属感,也不知道前景在哪儿,对于眼前的“社会”,每一个个体都成了“局外人”,人被“异化”了,不知道自己是谁,生存是为了什么。

此时,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被“异化”的心态,于是,存在主义思想便应运而生,而法国
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便是探索人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的一位睿智的哲人。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萨特
第一,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特点
存在主义的第一个理论特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的,因为只有非理性的意识活动才是人能感受到的唯一的真实存在。

存在主义以人的非理性意识为理论基点,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自由。

存在主义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哲学追问理性是什么和理性的意义的基本理论诉求,将哲学与美学追求延伸至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文化、文学、艺术等密切联系起来,因而,存在主义思潮与其说是哲学思想,不如说更具有美学理论的韵味。

存在主义的理论核心,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对的个性和自由的尊重。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而只有当人存在时能自我选择、自我造就才是有意义的。

人在选择自己存在方式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人只有在选择中才有意义,才能出精彩的样子来。

萨特在他的理论著作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存在先于本质”
(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就是代表了存在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追求。

在萨特看来,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外在道德,没有高高在上的规范理性,人靠自己的选择去体现和创造自由本质,所以,人没有义务去遵守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只有选择是自由的,也只有在选择中才有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否认神的存在,否认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认为每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当然,人对于选择的结果必须承担相应的无法逃避的责任,而人在选择的过程中,将面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而每个人的自由都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认为“他人是地狱”,因为他人的选择将影响了你的自由。

存在主义的较早的主要思想渊源是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萨特在思考存在时,主要将存在分为两种:一是自在的存在;二是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指一个事物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是同意识一起扩展的,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

所以,萨特认为,人的思想超越自身、超越一切,因此人类的存在永远是自我超越的,人们在存在中永远都在努力超越自我。

人们无法占有自己的存在,人们的存在永远在自己的自身之外,人们必须在存在中通过选择去创造本质,所以说,萨特提出了一个根本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抛弃了克尔凯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将“存在先于本质”作为自己的理论最基本的命题,他认为人的“存在”在先而“本质”在后。

他强调说:“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在他看来,存在首先是“自我”的存在,因为如果“我”不存在,则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定也就不存在了。

他还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因为在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充满了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萨特认
为,人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人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力。

而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人在这个世界上,面对各种环境,选择采取各种行动,这是人自己可以决定的,选择是自由的。

人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去确认自己的本质,所以,传统的“决定论”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是不真实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萨特试图用现象学方法把现象学和存在论结合起来,着力建立一种现象学的存在本体论,即萨特的“自由哲学”。

萨特以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作为推论的方法,并改造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把自由与人的存在划上等号,并把人的存在还原为人的行动,强调了人的选择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人不是某种既成的、固定的存在物,不是生来就确定了本质的。

人的存在就像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空括弧”,需要由人自身不断地自由选择来进行填充。

人在存在中的选择决定了人的本质。

总之,世界的荒谬性,人的选择的自由性和重要性,存在先于本质,人在不断地选择中来确认自己的本质,来证明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萨特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根本特点。

第二,萨特审美理论的第一个命题:“想象论”
在美学理论方面上,萨特吸取了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改造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他以“想象”的范畴来代替了“意识”范畴,他注重用现象学方法对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加以描述和分析。

萨特冲破了心理主义的先验设定的理论原则,赋予了“想象”以特殊的地位。

在萨特那里,“想象”具有意识的虚无化能力,其本质是自由的,因而,他把审美看成是人们在“想象”世界中的自由创造。

美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

而艺术作品就是自由想象的产物,艺术作品揭示了人的真实存在,反映了人的现实命运。

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美的欣赏和创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是通过“想象”,人们实现了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实现了对虚无的把握,因此,“想象”是走向自由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传统艺术通过“想象”对实存的事物,即对现实生活进行再创造,实现了艺术品的审美价值。

而在现代艺术中,其“非美性”艺术作品,
甚至包括那些特别“丑”的艺术,也是要通过“想象”对不确定的、偶然的、瞬间的审美现象的把握,达到对永恒自由追求和体悟。

因此,在现代艺术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美”的探寻和承诺,它只是通过抽象的或否定的形式从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如此一来,萨特通过自由“想象”把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统一起来,营造出一个艺术和美的世界,即便是在现代“丑”的艺术中,也有对“美”的追求。

显然,萨特所强调的“想象”已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已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是一种积极的主体精神活动的介入,是争取自由、超越现实的方法、途径。

萨特的“想象”既有本体论的价值意义,又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想象”使人通过艺术作品超越存在,追求自由;“想象”使人有了摆脱荒谬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想象”使自在与自为能通过艺术而达到统一。

当然,萨特对于“想象”的理论阐述,离开了人类实践创造的现实性活动,他所要实现的“自在”与“自为”的统一,只能是一种“想象论”的审美乌托邦,带有明显的虚幻性,真正的美,包括艺术美,是离不开的人的实践创造活动的反映和表达的,艺术给人的自由只有以现实自由为基础,才是真实的。

第三,萨特审美理论的第一个命题:“自由论”
关于自由,萨特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存在在本体论上的是自由的,因为人活在世界上必然会选择也有选择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他认为自由人的自我选择必然会遇到他人的选择,自由的实现首先是他人通过选择而实现,其次才有可能是自我的实现。

其实,这是萨特吸取了胡塞尔的“主体间性”的思想。

在萨特看来,对于个人来说,“他人就是地狱”,他人是对一个人自由的限制或否定,但是,他人对一个人的自由既是限制又是条件,既是否定又是更高层次的肯定,他人的自由是个人实现自由的前提,个人在实现自己的自由的同时必须要实现他人的自由,所以,自由的实现其实是对自由异化的有效克服,唯有如此,才会有全人类自由的在场。

萨特的重要理论贡献之一是把艺术的欣赏和创造看成是自由实现
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强调说,艺术是“对自由的呼吁”,“是由一个自由来重新把握世界”,所以艺术的本质就是对自由的召唤。

(参看萨特:《什么是文学》)
萨特以他的“介入文学”,还有他的“情境剧”,非常形象地阐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人实现自由的努力。

在萨特看来,审美活动,无论欣赏还是创作,都是努力在发现自由的实现,都是在描述人在不断的选择中使他人实现自由,并使自己的自由得到实现,是人与人之间,个体与他们自建实现自由的互相互确证,是审美的“主体间性”的体现。

萨特认为艺术的人生价值就在于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传达的一种存在本体论上的自由情感,使人与世界的“共在”由可能变成现实,摆脱荒谬的世界的拘禁,使选择更有主动性和更有积极意义。

萨特反对“绝对自由”,认为只有相对于他人的自由,自由的实现是需要通过现实条件才能进行的,审美的自由不是超越现实生活,而是在对现实境界的选择中对自由进行确认。

审美自由把美的活动或艺术的欣赏与创作延伸至现实活动中,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把美学的新境延伸至人生境界。

由此可见,萨特的审美自由也是一种人生自由,是人实现自由的重要途径。

而这与上述关于萨特的“想象论”是统一的,萨特审美意义上的“想象”不是一般的心理活动,而是人生追求,是通过艺术来挣脱荒谬世界的束缚,是自由追求的重要的实现方式。

在萨特看来,只有审美“想象”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也才是人的本质的最大可能的实现,也才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

萨特赋予艺术以重要的人生意义。

第四,萨特论艺术为人生提供审美境界
沙特的审美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在于把美学问题看作是人在存在的一种解放,是人生对自由追求的体现。

美学问题在萨特的理论中其实也是人生问题,萨特的美学是生命美学,是人生的审美学。

在萨特看来,人是自由的,人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自由选择,人是通过自己的选择来造就自己的本质的,而审美活动或艺术
活动就是这种选择的重要体现。

在这个意义上,审美和艺术是自由的创造活动,艺术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人对自由的追求。

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无论是创作活动还是欣赏活动,都是满足人的自由选择的需要,是人体验自己自由创造的方式和手段。

艺术作品是对自由的召唤,从创作角度看,艺术家的作品对于作者来说一直是“未完成品”,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解读才能实现作品的真正价值;从欣赏角度看,鉴赏者是通过自己的解读来使“未完成品”成为艺术“成品”,实现艺术品的价值。

创作和欣赏给了艺术以生命,使艺术作品成了召唤自由的有效方式,使人的自由本质得以实现。

艺术为人生提供了自由的境界。

第五,萨特存在主义美学的理论影响和当代价值
哲学不仅仅是一种如何认识世界的世界观,更是一种如何认识人生的人生观,是一种以本体论与伦理学的自由观为核心的人学,表现出一种与具体实在直接接触的欲求。

因此,他的存在主义美学成就不仅仅在于一种学理上的探讨,更在于为人生提供一种审美方法和审美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萨特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的美学,是人生美学。

第五,萨特美学思想的理论影响和当代价值
首先,萨特对审美和艺术对于存在与人生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创造了存在主义人生艺术论,在现代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萨特的美学思想成了存在主义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开启了结构主义美学在法国的盛行和传播。

萨特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美学思考和研究使存在主义具有深刻的美学影响,萨特美学是现代人生艺术论的重要思潮之一,他的关于“艺术作品是对自由的召唤”的观点在当代艺术理论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萨特成了很多现代艺术家追随的偶像。

萨特与波伏娃
其次,萨特的美学思想对于现代美学界反思传统美学的“本质论”和“反映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建构现代美学的新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他的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点,即“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肯定了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使美学理论从追问美和艺术的本质的传统命题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对于“美何以可能”““艺术何以可能”,以及审美的人生意义的思考方面。

传统美学把本质与现象,艺术与现实、对象与经验等二元化的审美理论被萨特美学瓦解了,美和艺术被认为就存在于人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之中,本质就是现象,现象就是存在,存在就必须选择,而审美反映了自由的选择。

萨特
再次,萨特使美学理论走向生活,契合人生,把生活与存在统一起来,把本质看成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本质决定存在。

萨特美学不主张脱离了生活实在,他把存在和自由视为是人生的现实问题,主张使美学介入社会,介入生活,使艺术成为现实生活的解放方式。

艺术不是纯粹的精神自由,而是现实人生所追求的自由存在。

萨特富有创见地从“想象”和“自由”入手来探索美学诸问题,注重对审美和艺术对从存在和人生的价值,这符合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趋势,延续着反黑格尔的理论追求,是康德美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现象学美学和人生艺术论的新理论成果。

此外,萨特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艺术手段形象化地图解其美学思想,使之更加清晰易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在萨特那里,哲学、美学和文学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突出了存在主义美学的思想理论特征,使“文学介入”等观点深入人心,使美学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萨特美学对于当代美学理论思考个人与社会、人生与现实、存在与本质、选择与行动,想象与自由等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萨特美学对于当代人摆脱现实社会中的苦闷、烦恼和彷徨提供了一种值得重视的思路,对于反思物欲追求盛行下人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等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