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7.3爱美的梅花鹿教案5长春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美的梅花鹿
我的教研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做过一系列的解释,如: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的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不经训练的人也能思想,但是不免粗疏或错误。
不经训练的人也能说话,但是思想不精密,前言不搭后语。
不经训练的人也能写,但是语言漏洞百出,不能很好表情达意。
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工具,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工作、生活、学习所用。
因此,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核心。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语文能力并不高,尤其在读和写方面。
不能通过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的习作,有很多学生语句都达不到通顺,缺少条理,就更谈不上具体和生动了。
所以我确立的我自己的主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已懂的知识,不要因放心不下而再三重复,尽量节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电教手段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
为更好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40分钟合理分配阅读、质疑、讨论、练笔等环节的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
叶圣陶先生又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
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爱美的梅花鹿》。
《爱美的梅花鹿》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板块的中的第三篇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梅花鹿在饮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样子很美丽,特别是自己漂亮的双角,但是在欣赏自己角美丽的同时,也抱怨自己的腿太干巴,但恰恰是这四条干巴的腿,在它遇到危险时,挽救了它,让它获得重生。
这则寓言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
本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剖析描写角和腿的句子,了解梅花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态度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围绕探索的内容我认真阅读并理解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上网查找了很多的材料有王可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安徽省办的双月刊《阅读与写作》,《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等。
通过学习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让我更懂得了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一)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根据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本课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本班学生的特点
以及我对文本的解读,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1、课堂中将交流、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抓住文章重点语句进行感悟、并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自由表达出来,把阅读还给孩子自己,让他们体味到什么是自己的阅读。
2、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学文的始终,在学生体会出句子的含义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3、通过对比学习描写梅花鹿角和腿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处理教材开放,不拘泥于课文的原有顺序,学生感兴趣的是哪句话就说哪句,操作开放,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交流,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在教学中,我采用启发谈话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启发学生发表个人阅读体验。
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并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实现深层教育。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
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掌握情况,并引用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先生对寓言形象精辟的论述:“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它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然后,依题设疑:“在这只爱美的梅花鹿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故事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读中品味----体会故事的生动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
贯穿阅读教学始终。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教学时采用以读促讲的策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个性化阅读,努力突出读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反复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识记生字词。
上课时,首先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然后指导学生用抓“六要素”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请同学们按原文填空,这样,既进一步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再读,抓住“人物”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感悟人物特点,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出示了自学提示:梅花鹿是怎样赞赏自己的?请同学们自由读1-12自然段,画出梅花鹿“自言自语”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能知道什么?感悟到什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这样意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品读,感悟“人物”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为此,我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促读,以读促讲。
抓住描写梅花鹿的言行的词句,体会梅花鹿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通过品味赞不绝口精美别致的精妙,进一步体会梅花鹿爱美、骄傲、虚荣的性格特点及它的情感变化。
并引导学生将体会出的情感送到文中读出来。
进一步培养语感,强化体验,启迪心智,升华人格。
三、启发对话-----感悟其中的哲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我创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启发谈话,并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寓意的深刻哲理,我创设问题情景,强化体验,启发谈话。
1、这只
梅花鹿到底美不美?哪里美?同学们看录像,.看完录像,你想对这只梅花鹿说点什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明白: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可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希望同学们,也能够从梅花鹿身上吸取教训,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要只看外表,要看事物的本质。
四、读写迁移,深化文章的寓意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这只梅花鹿的命运。
从而深化寓意,使文道和谐统一
总之,教学本课,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乐学、会学。